待卫的意思。 作业帮

如题所述

侍卫是一个古代官名,侍从护卫,在帝王左右卫护的武官,最早出自《后汉书·东平宪王苍传》。

词语概念:

拼音注音

拼音: shì wèi

注音: ㄕㄧˋ ㄨㄟˋ

基本解释

(1) [imperial bodyguard]∶在帝王左右卫护的武官

(2) [retinue and protect]∶侍从并护卫 

历史沿革:

明清以前

早期指的是侍从并护卫,《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於陛下也。”

而后来则可用来指帝王左右卫护的武官,晋·干宝的《搜神记》卷四:“俄见一人年三十许,颜色如画,侍卫烦多,相对欣然。”

明代

明朝的御前侍卫也就是锦衣卫,全称锦衣亲军都指挥使司。他们在正式场合身着飞鱼服,手持绣春刀,腰系鸾春带,十分气派,平时身着红色的便衣。

锦衣卫是中国明朝时期的专有军事特务机构,前身为明太祖所创 设之“御用拱卫司”以及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时改制之“仪鸾司”与二年(公元1369年)时改制“大内亲军都督府”。

他们直接听命于皇上,可以逮捕任何人,包括皇亲国戚,并进行不公开的审讯;部分功能形同汉代的监察官司隶校尉和现代的宪兵、国家安全局及总统府参军长。

也有参与收集军情、策反敌将的工作,类似于今天的CIA,如在万历朝鲜战争中收集了大量的日军军情。古人惯以朝廷鹰犬暗称呼锦衣卫与东厂、西厂、内行厂。

《听雨丛谈》:“步军统领,秩如汉之司隶校尉、明之锦衣卫,虽武职二品,威权甚重。”

张廷玉之《明史》职官:锦衣卫,掌侍卫、缉捕、刑狱之事,恒以勋戚都督领之,恩廕寄禄无常员。凡朝会、巡幸,则具卤簿仪仗,率大汉将军共一千五百七员等侍从扈行。宿卫则分番入直。朝日、夕月、耕藉、视牲,则服飞鱼服,佩绣春刀,侍左右。

清代

在清朝的宫廷侍卫官中,有御前侍卫、乾清门侍卫、大内侍卫等,其中以内廷侍卫(御前侍卫及乾清门侍卫,后者可视为御前侍卫的一种延伸)待遇最高。按照清制,这种侍卫官都是选拔勋戚子弟及武进士充任。

作为御前侍卫,生活待遇优厚,除本身俸禄外,还有各种形式的补贴和恩赏,如帝后寿诞或扈从出行的话,还有相当多的赏赐。更重要的是,御前侍卫靠近皇帝,职位清高,升迁容易,由侍卫出身而官至卿相的,在清代占有很大比例。

康熙时特设御前大臣和领侍卫内大臣、御前侍卫、乾清门侍卫职务,没有固定的员额和等级限制,由皇帝亲自选授。这些人基本主满洲、蒙古王公勋戚子弟、宗室子弟及主皇帝所赏识的侍卫中擢其优者。

御前侍卫、乾清门侍卫不归领侍卫内大臣管辖,均归御前大臣管理。御前大臣均由勋臣和军机大臣充任。此外,还设有“御前行走”、“乾清门行走”的职务,也属于侍卫制度中的一部分。

虽说是一种虚衔,但“行走”带有“见习”、“预备”之意,赏此衔者,可与御前侍卫、乾清门侍卫一样,成为内廷近御之臣,并经常奉差、执事。

而作为清朝常备的侍卫机构——侍卫处,曾改称“领侍卫府”,负责统领侍卫、亲军。其管理人员有:

领侍卫内大臣——正一品,六人,上三旗中每旗各二人担任。

隶属于侍卫处的侍卫。包括:一等侍卫——也称“头等侍卫”,正三品,60人。二等侍卫——正四品,150人。三等侍卫——正五品,270人。蓝翎侍卫——正六品,90人。

随旗行走的宗室侍卫一等侍卫9人。二等侍卫18人。三等侍卫66人(后来增加了从五品的四等侍卫一职,这一职务仅仅作为宗室侍卫中三等侍卫被降职的一个等级)。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待卫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6-03-14
侍卫是一个古代官名。清制中,选满蒙勋戚子弟及武进士为侍卫,分三等;又在其中特简若干为御前侍卫及乾清门侍卫,为最高级。
第2个回答  2016-03-14
1、侍从护卫。
《后汉书·东平宪王苍传》:“帝每巡狩, 苍 常留镇,侍卫皇太后。”《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於陛下也。” 宋 司马光 《赐殿前都指挥使郝质恩命不允断来章批答》:“卿董率王旅,陪赞国容。居则有侍卫之谨,出则有扈从之劳。” 爱新觉罗·溥仪 《我的前半生》第二章一:“ 大清 皇帝辞位之后,暂居宫禁,日后移居 颐和园 。侍卫人等,照常留用。”
2、跟随左右,负责侍奉、保卫的人。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6-03-14
待卫?侍卫?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