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歇后语串故事

用用歇后语串故事,就是用好多歇后语串起来编成一个故事。故事不少于300字,歇后语不少于15条,急!!!今天就要,谢谢了啊。

歇后语故事—快刀斩乱麻一刀两断

在1482年7月23日,刚满24岁的小伙子吴东胜准备去街上买二斤白菜。突然,看见了一个人群拥挤的地方。他看见人群内部似乎有一个擂台。于是,他使用轻功飞过人们的头顶,落在了擂台的最前方。
原来,台上正站着一位美丽的少女正在与一个膀大腰粗的男子在比解死结。两个人各拿了一个复杂的用麻绳捆的结。粗一看去没什么奇怪,细一看就不得了了,这个大结上至少有90个小结。小姑娘和大汉开始比赛谁先解开结了。吴东胜明白了,这不是比武招亲,也不是比文招亲,而是比巧招亲呢!
没过5分钟,少女就已经把所有的结解开了。而那位中年汉子却才解30多个结。于是,那位少女对大汉说道:“对不起,失败了。”中年汉子只好垂头丧气地走出了擂场。接着,少女又对大家说道:“现在只剩两个结了,如果也失败的话,今天就到此结束了!”
吴东胜早就想好了:这位少女有着一对水灵灵的眼睛,五官端正,皮肤也嫩白,身材也很苗条。吴东胜又想到:我也要到结婚的时候了,老母亲也还没有看见过我的女朋友呢!于是,他飞上了擂台。
底下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吴东胜上台就问:“有没有规则?”“有,谁先弄开谁就胜!”听了规则后,吴东胜和少女的比赛正式开始。吴东胜拿出匕首一刀就把结给砍断了。因此也赢了这场比赛。
后来,此事被传开了,就成了歇后语:——快刀斩乱麻——一刀两断。

歇后语
歇后语,是我们中国人特有的智慧与趣味语言,也是民间爱用的一种语法。

歇后语是广大人民在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它一般由两个部分构成,前半截是形象的比喻,象谜面,后半截是解释、说明,象谜底,十分自然贴切。

例如:
一个巴掌打不响 -- <孤掌难鸣>;
懒婆娘的裹脚 -- <又长又臭>。

在一般的语言中。通常只要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出它的本意,所以称它为歇后语。

最早出现"歇后"这一名称的是在唐代。《旧唐书。郑綮列传》中就已提到过有所谓"郑五歇后体"(一种"歇后"体诗)。但它作为一种语言形式和语言表现,远在先秦时期就已出现了。如《战国策。楚策四》:"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意思是说,失了羊再去修补羊圈,还不算太晚。这是我们今天所看到的最早的歇后语。

我们有理由认为,这是当时流行在民间的俗语,是出于一般人民的生活经验。这类古代的歇后语,虽然很少见于文字记载,但在民间流传相信是不少的。如钱大昕《恒言录》所载:"千里寄鹅毛,物轻人意重,复斋所载宋时谚也。"这类歇后语,直到今天还继续为人们所使用。

在研究歇后语的渊源时,有些语言学家和语言学专著还述及其它有关名称。如陈望道在《修辞学发凡》中,将歇后语列入"藏词"格一节介绍;郭绍虞在《谚语的研究》中,指出歇后语源起于"射覆语"(类似猜谜的一种形式);另外一些书上又列出诸如"隐语"、"谜语"、"谚语"、"缩脚语"、"俏皮话"等名称。加以比较,大都揭示出其中一些共同之处和相异之点。关于歇后语的分类,向无定说。何况还有不少歇后语,一身兼有几种性质,要划分得十分科学,是比较困难的。为了便于查阅,我们将歇后语条目中凡带有谐音字的归入一类,其余的按照比喻部分的性质分为三类。

第一,谐音类。如:

空棺材出葬 - <目(木)中无人>
小葱拌豆腐 - <一清(青)二白>

这类歇后语,是利用同音字或近音字相谐,由原来的意义引申出所需要的另一个意义。这类歇后语,往往要转几个弯,才能领悟它的意思。因而也更饶有兴味。

第二,喻事类。如:

弄堂里搬木头 - <直来直去>
冷水发面 - <没多大长劲>

这类歇后语,是用实在的或想象的事情作比方。如果对设比事情的特点、情状有所了解,也自然能领悟后半截的"谜底"。

第三,喻物类。如:

秋后的蚂蚁 - <蹦达不了几天>
棋盘里的卒子 - <只能进不能退>

这类歇后语,则是用某种或某些物件作比方。了解设比物的性质,也就能领悟它的意思。

第四,故事类。如

楚霸王举鼎 - <力大无穷>
曹操吃鸡肋 - <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这类歇后语,一般是引用常见的典故、寓言和神话传说等作比方。上述两例,只要知道项羽、曹操故事的,一般也能了然。

遇有交叉兼类情况的,则归入其特点更为明显的一类。如

纸糊的琵琶 - <谈(弹)不得>

这一歇后语兼喻物、谐音,现归入谐音类。

歇后语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浓郁的生活气息,幽默风趣,耐人寻味,为广大群众所喜闻乐见。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8-10-08
自己做原则
小心我告你老师
如果你如我答案我
第2个回答  2008-10-07
后语是一种短小、风趣、形象的语句。它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作用,像谜语
雨打黄梅头—倒霉。(倒梅)
半两棉花——免谈。(免弹)
秃子打伞——无法无天。(无发无天)
矮子过渡——安心。(淹心)。
马店买猪——没那事。(没那市)。
腊月天气——动手动脚。(冻手冻脚)。
父亲向儿子磕头——岂有此理。(岂有此礼)。
公共厕所扔石头——引起公愤。(引起公粪)。
反穿皮袄——装佯。(装羊)。
孔夫子搬家——净是输。(净是书)。
孕妇走独木桥——铤而走险。(铤而走险)。
外婆死了儿子——无救。(无舅)。
老公拍扇——凄凉。(妻凉)。
秀才的空棺材出葬----------目中无人。(木中无人)。
王八中解元----------规矩。(龟举)。
六月裏戴手套--------保守。(保手)。
生花生--------------非吵不可。(非炒不可)。
皮匠不带锥子--------真行。(针行)。
何家姑娘嫁给郑家----正合适。(郑何氏)。
和尚的房子----------庙。(妙)。
河边洗黄莲----------何苦。(河苦)。
盲人戴眼镜----------假聪明。(假充明)。
做梦变蝴蝶----------想入非非。(想入飞飞)。
猴子学走路----------假惺惺。(假猩猩)。
精装茅台------------好久。(好酒)。
蜘蛛拉网------------自私。(自丝)。
瞎子背瞎子----------忙上加忙。(盲上加盲)。
万岁爷流鼻血--------正红。(朕红)。
打破沙锅------------问到底。(纹到底)。
西瓜地裏散步--------左右逢源。(左右逢圆)。
脱了旧鞋换新鞋------改邪归正。(改鞋归正)。
麻布袋草布袋--------一代不如一代。(一袋不如一袋)。
碗底的豆子----------历历在目。(粒粒在目)。
卖布不带尺----------存心不良。(存心不量)。
穷木匠开张----------只有一句。(只有一锯)。
砖窑裏失火----------谣言。(窑烟)。
灯盏无油------------枉费心。(枉费芯)。
钟馗嫁妹------------鬼混。(鬼婚)
粪船过江------------装死。(装屎)。
黏窝窝掺黄莲--------一年一年的苦。(一黏一黏的苦)。
药铺裏开抽屉--------找玩。(找丸)。
癞虾蟆跳水井--------不懂。(噗咚)。
唱戏的骑马----------不行。(步行)。
炒咸菜不放酱油------有言在先。(有盐在先)。
吃饺子不吃馅--------调皮。(挑皮)。
从河南到湖南--------难上加难。(南上加南)。
打灯笼搬石头--------照办。(照搬)。
大水冲走土地庙------留神。(流神)。
耕地裏甩鞭子--------吹牛。(催牛)。
孩子的脊梁----------小人之辈。(小人之背)。
航空兵翻觔斗--------颠倒是非。(颠倒试飞)。
耗子掉到水缸裏------时髦。(湿毛)。
老和尚住山洞--------没事。(没寺)。
货轮出了海----------外行。(外航)。
火烧旗杆------------长叹。(长炭)。
黄鼠狼钻鸡笼--------投机。(偷鸡)。
酱缸裏泡石头--------一言难尽。(一盐难进)。
井裏放爆竹----------有原因。(有圆音)。
老母鸡抱空窝--------不简单。(不见蛋)。
吃人参----------候补。(后补)。
皮皇帝的妈妈--------皮太厚。(皮太后)。
千年的石佛像--------老实人。(老石人)。
牵著羊进照相馆------出洋相。(出羊相)。
墙上栽菜------------无缘。(无园)。
扇著扇子说话--------疯言疯语。(风言风语)。
十两纹银------------一定。(一锭)。
守著厕所睡觉--------离死不远。(离屎不远)。
唐僧的书------------一本正经。(一本真经)。
小碗儿吃饭----------靠天。(靠添)。
肉锅丢进河----------昏昏沉沉。(荤荤沉沉)。
一分钱的酱---难烩(会)
一元钱买担菜---两篮(难)
一餐吃个大胖子---谈何易
一面官司---不好打
一块硬骨头---不好啃
一碗水泼在地上---难收拾
一脚踩在桥眼里---上下两难
人心隔肚树隔皮---难相识
大海里捞针---不知从何下手
才学理发就碰上个大胡子---难理(提)
下雨天背棉絮---越背越重
下雨天担稻草---越担越重
马高蹬短---上下两难
小孩子上楼梯---步步都是坎子
小孩子喝烧洒---够呛
小鸡吃黄豆---够呛
无米之炊---难做
王胖子跳井---下不去
从手插进染缸里---左蓝(难)右也蓝(难)
水中捞月---无处寻
火烧岭上捡田螺---难得寻
乌龟摔在靛壳里---壳蓝(可难)
火钳子修表---没处下手
火烧辣椒---呛死人
乌龟爬泥潭---越爬越深
乌龟爬在门坎上---进退都要跌一跤
乌龟垫床脚---硬撑
水煮石头---难熬
生铁铸土地爷---硬神(撑)
鸟入笼中---有翅难飞
丝线打结巴---难解
羊头插在篱笆上---伸首(手)容易缩首(手)难
老母猪钻篱笆---进退两难
老鼠钻牛角---步步紧
老鼠碰见猫---难逃
西山出太阳---难得
百岁养儿子---难得
地狱里活命---难见天日
竹山里试犁---寸步难行
冷锅煮雪---难溶
沙滩上行船---进退两难
两手提篮---左篮(难)右也篮(难)
苏州的蛤蟆---南蟾(难缠)
针尖上落芝麻---难顶
泥塘里滚碓臼---越滚越深

土地庙里的菩萨—
没有见过大香火
井底下的青蛙---只看见簸箕大的一块天
从门逢里看大街---眼光太窄了
坐井看天---见识太少
眉毛上吊钥匙---开眼
蚂蚁爬槐夸大国---小见识
背着八面找九面---没见过十(世)面
眼睛看在鼻尖上---一寸光
老鼠子眼睛---一寸光
眼睛长在屁股上---只看见自己的一堆屎
管中窥豹---略见一斑
螺蛳壳里赶场---地方太狭小了
上午栽树,下午取材---心太急了
王八肚子上插鸡毛---龟(归)心似箭
手榴弹的脾气---一拉就火
牛踩瓦泥---团团转
火烧到额头---迫在眉睫
火烧湿竹子---直爆
火绒子脑袋---沾火就着
灯盏无油---火烧芯(心)
没有庙会了---别挤(急)
扭紧了发条的闹钟---憋得足足的
油锅里煮豆腐---越煮越燥
炒虾等不得红---真性急
拔苗助长---急于求成
到水边才脱鞋---事到临头
狗等骨头---急得很
兔子上树---赶急了
说着风,便扯篷---太性急了
热锅上的蚂蚁---急得团团转
吃了秦椒烤火---里外发烧
赶水牛上山---逼到头上了
晒干的爆竹---有火就大叫
着火挨板子---两头发烧
阎王搓麻绳---结(急)鬼
船上失火---急坏岸上人
椅子底下着火---烧着屁股燎着心
硫磺脑袋---沾火就着
腊月里打赤膊---心火太重
筒车打水---团团转
滑了牙的螺丝---团团转
丈八的灯台---照见人家照不见自己
土地菩萨打哈欠---神气
飞机尾巴---翘得高
山中无老虎---猴子称霸王
手电筒---专照别人,不照自己
头顶上长眼睛---旁若无人
头顶生目,脚下生手---眼高手低
龙王爷打哈哈---看你这般神气
关上门做皇帝---自尊自大
孙悟空当齐天大圣---自封为王
寿星老爷卖妈妈---倚老卖老
泥牛掉在河里---架子不倒
空棺材出殡---木(目)中无人
驼子翻筋头---两头翘
参天大树---高不可攀
城门楼上挂狗头---架子大
脑门心长眼睛---望天
猫尾巴--越摸越翘
裁逢师傅的尺---只量别人
喜鹊尾巴---老翘着
瞎子坐上席---目中无人
鲢巴头鱼---脑壳大
戏台上喝彩---自吹自擂
飞蛾扑火——自取灭亡
三十年守寡---老等着
不见棺材不下泪,不到黄河心不甘---死心塌地
木匠的斧头---方头扁嘴铁心肠
见了棺材不落泪---硬心肠人
过江烧船---断了后路
过河拆桥---不留后路
吃了秤砣---铁了心肠
张飞吃秤砣---铁了心
肚脐上面巴膏药---贴(铁)了心
项习攻秦---破釜沉舟
蚂蚁啃骨头---慢慢来
蚂蚁搬泰山---下了狠心
胸前挂擂椒槌---杵了心
铁棒磨成针---全靠功夫深
麻油苏豆腐---下了大本钱
绸子揩屁股---不惜代价
韩信打赵国---背水一战
隔墙撂肝肠---死心塌地
舅老爷请春客---奉陪到底
鲤鱼吞秤柁---铁了心
一双皮手套---十指尖尖肚里空
一颗心悬在半天里---上不了天,落不了地
三条腿的长凳---不稳
大肚子不养孩子---尽背虚名
飞机打飞机---空对空
飞机上吊螃蟹---没处落脚
山中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云端里跑马---脚底空
和影子交朋友---十分孤单
第3个回答  2008-09-25
歇后语故事—快刀斩乱麻一刀两断

在1482年7月23日,刚满24岁的小伙子吴东胜准备去街上买二斤白菜。突然,看见了一个人群拥挤的地方。他看见人群内部似乎有一个擂台。于是,他使用轻功飞过人们的头顶,落在了擂台的最前方。
原来,台上正站着一位美丽的少女正在与一个膀大腰粗的男子在比解死结。两个人各拿了一个复杂的用麻绳捆的结。粗一看去没什么奇怪,细一看就不得了了,这个大结上至少有90个小结。小姑娘和大汉开始比赛谁先解开结了。吴东胜明白了,这不是比武招亲,也不是比文招亲,而是比巧招亲呢!
没过5分钟,少女就已经把所有的结解开了。而那位中年汉子却才解30多个结。于是,那位少女对大汉说道:“对不起,失败了。”中年汉子只好垂头丧气地走出了擂场。接着,少女又对大家说道:“现在只剩两个结了,如果也失败的话,今天就到此结束了!”
吴东胜早就想好了:这位少女有着一对水灵灵的眼睛,五官端正,皮肤也嫩白,身材也很苗条。吴东胜又想到:我也要到结婚的时候了,老母亲也还没有看见过我的女朋友呢!于是,他飞上了擂台。
底下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吴东胜上台就问:“有没有规则?”“有,谁先弄开谁就胜!”听了规则后,吴东胜和少女的比赛正式开始。吴东胜拿出匕首一刀就把结给砍断了。因此也赢了这场比赛。
后来,此事被传开了,就成了歇后语:——快刀斩乱麻——一刀两断。

歇后语
歇后语,是我们中国人特有的智慧与趣味语言,也是民间爱用的一种语法。

歇后语是广大人民在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它一般由两个部分构成,前半截是形象的比喻,象谜面,后半截是解释、说明,象谜底,十分自然贴切。

例如:
一个巴掌打不响 -- <孤掌难鸣>;
懒婆娘的裹脚 -- <又长又臭>。

在一般的语言中。通常只要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出它的本意,所以称它为歇后语。

最早出现"歇后"这一名称的是在唐代。《旧唐书。郑綮列传》中就已提到过有所谓"郑五歇后体"(一种"歇后"体诗)。但它作为一种语言形式和语言表现,远在先秦时期就已出现了。如《战国策。楚策四》:"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意思是说,失了羊再去修补羊圈,还不算太晚。这是我们今天所看到的最早的歇后语。

我们有理由认为,这是当时流行在民间的俗语,是出于一般人民的生活经验。这类古代的歇后语,虽然很少见于文字记载,但在民间流传相信是不少的。如钱大昕《恒言录》所载:"千里寄鹅毛,物轻人意重,复斋所载宋时谚也。"这类歇后语,直到今天还继续为人们所使用。

在研究歇后语的渊源时,有些语言学家和语言学专著还述及其它有关名称。如陈望道在《修辞学发凡》中,将歇后语列入"藏词"格一节介绍;郭绍虞在《谚语的研究》中,指出歇后语源起于"射覆语"(类似猜谜的一种形式);另外一些书上又列出诸如"隐语"、"谜语"、"谚语"、"缩脚语"、"俏皮话"等名称。加以比较,大都揭示出其中一些共同之处和相异之点。关于歇后语的分类,向无定说。何况还有不少歇后语,一身兼有几种性质,要划分得十分科学,是比较困难的。为了便于查阅,我们将歇后语条目中凡带有谐音字的归入一类,其余的按照比喻部分的性质分为三类。

第一,谐音类。如:

空棺材出葬 - <目(木)中无人>
小葱拌豆腐 - <一清(青)二白>

这类歇后语,是利用同音字或近音字相谐,由原来的意义引申出所需要的另一个意义。这类歇后语,往往要转几个弯,才能领悟它的意思。因而也更饶有兴味。

第二,喻事类。如:

弄堂里搬木头 - <直来直去>
冷水发面 - <没多大长劲>

这类歇后语,是用实在的或想象的事情作比方。如果对设比事情的特点、情状有所了解,也自然能领悟后半截的"谜底"。

第三,喻物类。如:

秋后的蚂蚁 - <蹦达不了几天>
棋盘里的卒子 - <只能进不能退>

这类歇后语,则是用某种或某些物件作比方。了解设比物的性质,也就能领悟它的意思。

第四,故事类。如

楚霸王举鼎 - <力大无穷>
曹操吃鸡肋 - <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这类歇后语,一般是引用常见的典故、寓言和神话传说等作比方。上述两例,只要知道项羽、曹操故事的,一般也能了然。

遇有交叉兼类情况的,则归入其特点更为明显的一类。如

纸糊的琵琶 - <谈(弹)不得>

这一歇后语兼喻物、谐音,现归入谐音类。

歇后语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浓郁的生活气息,幽默风趣,耐人寻味,为广大群众所喜闻乐见。
猪八戒照相——自我欣赏

朱航

话说猪八戒护唐憎取经成功后,被封为天庭土特产小卖部总经理,不愁吃不愁穿,日子过得舒服实在。但美中不足的是人们都在背后议论他:“小卖部真是倒霉啊!找了这么丑的总经理!”“猪八戒这个丑家伙怎么当上了总经理?”……

猪八戒听后好生奇怪:为什么每个人都说我猪大帅哥长得丑?我应该照张相,看看自己到底丑到何等程度!于是他找来了菩提老祖做照相师,准备拍一张大头照。

照片很快就冲洗出来了,猪八戒看后,愤愤不平:“这叫丑?看这鼻子,方方正正多挺拔!看这耳朵,大大扁扁多凉快!看这身体,肥肥胖胖多福相!十足的吊死帅呆超酷型的美男子!快把这照片放大一万倍,贴到南天门让全世界的人民为我拍掌叫好!”

南天门上很快贴出了猪八戒的超大照片。人们见了,都摇着头,苦笑道:“唉,这真是猪八戒照相——自我欣赏啊!”

张飞卖豆腐——黑白分明

诸爽

话说张飞在长板桥护刘备有功后,当上了黄石县令,但不久就厌倦了如此呆板平淡的生活,想出去干一下老本行——卖菜。卖什么好呢?张飞绞尽脑汁也无从下手。

有一天,荆州电视台播出了一条消息:“荆州豆腐营养丰富,味道可口,是上上佳品。”张飞即刻一拍脑门,大声吼道:“对!我决定卖豆腐!”

张飞说话算话,打电话向关云长要来了30斤豆腐,用小推车装着。他又化了装,推到街上大声叫卖:“卖豆腐!上等豆腐!三个铜板一斤!”

从此,菜市场上又多了一道风景:张飞身高一丈,黝黑的脸庞,微微卷曲的发型,铜铃般的怒视别人的眼睛,龇牙咧嘴的笑容,钢丝般的胡子根根竖起,一副凶神恶煞的壮汉形象。他卖的豆腐则是滑嫩洁白,质量上乘。一黑一白,泾渭分明,引得路人纷纷捧腹大笑。由此就得出一个歇后语:张飞卖豆腐——黑白分明。

土地女儿嫁玉皇——一步登天

史淑意

玉皇大帝听说土地神的女儿聪明贤惠,温柔文雅,知识渊博,而且长得绝不亚于嫦娥,便决定邀土地神和他的二女儿到天上来一趟。

土地神和她的二女儿腾云驾雾的来了。玉皇大帝定睛一看,顿时呆住了,土地神的二女儿比玉皇大帝想象中还要美十倍。她的两个眸子犹如玉杯中两黑牡丹的花瓣,冰肌玉肤,总挂着让人百看不厌的笑容。玉皇大帝眼睛都看直了,决定娶土地神的二女儿为妻。

等土地神和他的二女儿回家时,玉皇大帝立刻下了圣旨,叫人去传旨,那个人到土地神家,念道:

“奉天呈谕,皇帝召曰,宣土地神二女儿为玉帝之妻,封昭仪,接旨。”

“谢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土地神大喜,邀来各路神仙,大摆宴会,将女儿梳妆大扮一番,备好嫁妆,又飞往天上。

成亲之后,土地神女儿正式封为昭仪,由于得宠,后被封为淑妃。

就是这样,这个故事流芳百世,得了个歇后语“土地女儿嫁玉皇——一步登天。

张飞穿针——大眼瞪小眼。

孙神怡

一天,张飞乘坐时空机来到了二十一世纪。

他走到大街上,发现现代人的发、衣服与众不同,而且销售也得好,大街小巷里,都有服装店。什么“雅戈尔”、“小博士”……真是“刘姥姥进大观园——眼花缭乱。”张飞见了,都想买一件,可买衣服要花钱,张飞是穷光蛋一个,哪有钱呀?于是,他决定自己做一件衣服。不过,做衣服也要材料呀?这可难不倒张飞,他决定到街头卖艺。不一会儿,张飞足足有了50多元钱。他买了布料、针、线等材料,准备先穿针。

张飞拿出针认真看了看,心想:“这玉剑虽然锋利,可怎么这么小呀?咦?后面还有一个小小的洞。”这是什么东西呀?他又拿出线仔细瞧了瞧,心里的疑团便更大了:“这鞭子虽然长,可怎么这么细呀?咦?打在身上一点也不痛。这又是什么东西呀?”张飞左看右看左思右想,还是看不懂这些是什么东西。没办法,他只好去请教他人。在一位老师傅的指点下,他明白了这些是什么东西,也明白了它们的使用方法。

张飞拿出针与线,仔细看了看针,终于发现了针后面的小孔。他仔细看了看,心想:“这么小的洞,怎么穿线呀?”他看了许久,拿起线,左穿右穿,还是穿不进。张飞发火了,他瞪着一双大眼睛,怒气冲天、暴跳如雷地瞪着针,想把针的小孔瞪大,可瞪了好长一段时间,针的小孔还是原来的样子。

于是,留传下来一个歇后语:张飞穿针——大眼瞪小眼。

铁公鸡请客——一一毛不拔

黄勇伟

传说有一个人叫铁公鸡,这个人非常小气,连一粒米饭都不肯给别人,宁可浪费掉。

有一天,这个铁公鸡竟会请客,让人听了就会想入非非,迷惑不解。有一个叫大畚箕的想:“这个铁公鸡怎么想到请客呢?

这一天到来了,铁公鸡用小灵通联系上了几个人,并请了四五个客人,有阿狗、阿猫、大候、老东瓜、大南瓜和大畚箕。铁公鸡见这么多的客人都来到了,眉开眼笑地说:“大家好,这次大家来到小弟的家里,让小弟高兴的不得了。“说完就把客人领进屋里,叫他们坐下,自己就到厨房去做饭。

铁公鸡出来了,“饭来了。”随着这一声声音,大家都迫不及待的要吃钣了。等铁公鸡一到,只见他手里只拿了一碗饭,自己坐在椅子上就开始开饭了。

大家见了,真是三分面加七分水——十分糊涂啊,是铁公鸡请客我们来吃饭,我们却是一粒米都没有吃到啊!这个铁公鸡真是一只一毛不拔的铁公鸡。

从此以后,这个世界上就有了这一个歇后语:铁公鸡请客——一毛不拔。

猪鼻子插葱——装象

黄臻尔

大家都知道猪是好吃懒做的,在小动物们心中也不例外,猪是最懒的,而大象是最爱乐于助人的。

一天,公猪胖胖慢腾腾去仓库取粮食。一看,仓库里一粒米也没了。胖胖心急如焚,急得直跺脚。正巧胖胖的好朋友劣性不改的狐狸来了,狐狸见胖胖愁眉苦脸,好像有心事似的,便问了一问:“胖胖怎么了?”胖胖耷拉着脑袋说:“我家粮食都没了!”狐狸眼珠一转,计上心来。狐狸向来就对大象乐乐不满意,想尽办法毁它名声。于是狐狸嬉皮笑脸地说:“你按我的方法去办保你家里一天内有满满一仓库的粮食!”狐狸在胖胖耳边说了几句悄悄话,胖胖连连点头叫好。狐狸偷了两根葱,硬把葱塞进胖胖的鼻子里,对胖胖说:“你现在就是大象乐乐了!”它们先走到了小兔子家里,只见小兔子正在收胡萝卜,胖胖最爱吃胡萝卜了,忙对小兔说:“小兔呀!大象叔叔今年收成不好,粮食没了,给大象叔叔一些胡萝卜吧!”小兔子一听,觉得这不是大象叔叔,大象叔叔是从不向我们要东西的,但聪明的小兔没在这位“大象叔叔”面前说出。小兔对“大象叔叔”说:“好!我去取一些来!”但小兔并没有去取,而是连忙跑进客厅打了大象叔叔家电话。大象乐乐接了电话,小兔知道了大象乐乐在家里,连忙报了警,让黑猫警长把假冒的大象给抓了。

从此以后,这件事就传开了,森林博士猩猩还篇了一句歇后语:猪鼻子插葱——装象。
歇后语
歇后语,是我们中国人特有的智慧与趣味语言,也是民间爱用的一种语法。

歇后语是广大人民在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它一般由两个部分构成,前半截是形象的比喻,象谜面,后半截是解释、说明,象谜底,十分自然贴切。

例如:
一个巴掌打不响 -- <孤掌难鸣>;
懒婆娘的裹脚 -- <又长又臭>。

以前有这样一个故事
刚满24岁的小伙子吴东胜准备去街上买二斤白菜。突然,看见了一个人群拥挤的地方。他看见人群内部似乎有一个擂台。于是,他使用轻功飞过人们的头顶,落在了擂台的最前方。
原来,台上正站着一位美丽的少女正在与一个膀大腰粗的男子在比解死结。两个人各拿了一个复杂的用麻绳捆的结。粗一看去没什么奇怪,细一看就不得了了,这个大结上至少有90个小结。小姑娘和大汉开始比赛谁先解开结了。吴东胜明白了,这不是比武招亲,也不是比文招亲,而是比巧招亲呢!
没过5分钟,少女就已经把所有的结解开了。而那位中年汉子却才解30多个结。于是,那位少女对大汉说道:“对不起,失败了。”中年汉子只好垂头丧气地走出了擂场。接着,少女又对大家说道:“现在只剩两个结了,如果也失败的话,今天就到此结束了!”
吴东胜早就想好了:这位少女有着一对水灵灵的眼睛,五官端正,皮肤也嫩白,身材也很苗条。吴东胜又想到:我也要到结婚的时候了,老母亲也还没有看见过我的女朋友呢!于是,他飞上了擂台。
底下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吴东胜上台就问:“有没有规则?”“有,谁先弄开谁就胜!”听了规则后,吴东胜和少女的比赛正式开始。吴东胜拿出匕首一刀就把结给砍断了。因此也赢了这场比赛。
后来,此事被传开了,就成了歇后语:——快刀斩乱麻——一刀两断。
我想我这个应该有用

在1482年7月23日,刚满24岁的小伙子吴东胜准备去街上买二斤白菜。突然,看见了一个人群拥挤的地方。他看见人群内部似乎有一个擂台。于是,他使用轻功飞过人们的头顶,落在了擂台的最前方。
原来,台上正站着一位美丽的少女正在与一个膀大腰粗的男子在比解死结。两个人各拿了一个复杂的用麻绳捆的结。粗一看去没什么奇怪,细一看就不得了了,这个大结上至少有90个小结。小姑娘和大汉开始比赛谁先解开结了。吴东胜明白了,这不是比武招亲,也不是比文招亲,而是比巧招亲呢!
没过5分钟,少女就已经把所有的结解开了。而那位中年汉子却才解30多个结。于是,那位少女对大汉说道:“对不起,失败了。”中年汉子只好垂头丧气地走出了擂场。接着,少女又对大家说道:“现在只剩两个结了,如果也失败的话,今天就到此结束了!”
吴东胜早就想好了:这位少女有着一对水灵灵的眼睛,五官端正,皮肤也嫩白,身材也很苗条。吴东胜又想到:我也要到结婚的时候了,老母亲也还没有看见过我的女朋友呢!于是,他飞上了擂台。
底下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吴东胜上台就问:“有没有规则?”“有,谁先弄开谁就胜!”听了规则后,吴东胜和少女的比赛正式开始。吴东胜拿出匕首一刀就把结给砍断了。因此也赢了这场比赛。
后来,此事被传开了,就成了歇后语:——快刀斩乱麻——一刀两断。

歇后语
歇后语,是我们中国人特有的智慧与趣味语言,也是民间爱用的一种语法。

歇后语是广大人民在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它一般由两个部分构成,前半截是形象的比喻,象谜面,后半截是解释、说明,象谜底,十分自然贴切。

例如:
一个巴掌打不响 -- <孤掌难鸣>;
懒婆娘的裹脚 -- <又长又臭>。

在一般的语言中。通常只要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出它的本意,所以称它为歇后语。

最早出现"歇后"这一名称的是在唐代。《旧唐书。郑綮列传》中就已提到过有所谓"郑五歇后体"(一种"歇后"体诗)。但它作为一种语言形式和语言表现,远在先秦时期就已出现了。如《战国策。楚策四》:"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意思是说,失了羊再去修补羊圈,还不算太晚。这是我们今天所看到的最早的歇后语。

我们有理由认为,这是当时流行在民间的俗语,是出于一般人民的生活经验。这类古代的歇后语,虽然很少见于文字记载,但在民间流传相信是不少的。如钱大昕《恒言录》所载:"千里寄鹅毛,物轻人意重,复斋所载宋时谚也。"这类歇后语,直到今天还继续为人们所使用。

在研究歇后语的渊源时,有些语言学家和语言学专著还述及其它有关名称。如陈望道在《修辞学发凡》中,将歇后语列入"藏词"格一节介绍;郭绍虞在《谚语的研究》中,指出歇后语源起于"射覆语"(类似猜谜的一种形式);另外一些书上又列出诸如"隐语"、"谜语"、"谚语"、"缩脚语"、"俏皮话"等名称。加以比较,大都揭示出其中一些共同之处和相异之点。关于歇后语的分类,向无定说。何况还有不少歇后语,一身兼有几种性质,要划分得十分科学,是比较困难的。为了便于查阅,我们将歇后语条目中凡带有谐音字的归入一类,其余的按照比喻部分的性质分为三类。

第一,谐音类。如:

空棺材出葬 - <目(木)中无人>
小葱拌豆腐 - <一清(青)二白>

这类歇后语,是利用同音字或近音字相谐,由原来的意义引申出所需要的另一个意义。这类歇后语,往往要转几个弯,才能领悟它的意思。因而也更饶有兴味。

第二,喻事类。如:

弄堂里搬木头 - <直来直去>
冷水发面 - <没多大长劲>

这类歇后语,是用实在的或想象的事情作比方。如果对设比事情的特点、情状有所了解,也自然能领悟后半截的"谜底"。

第三,喻物类。如:

秋后的蚂蚁 - <蹦达不了几天>
棋盘里的卒子 - <只能进不能退>

这类歇后语,则是用某种或某些物件作比方。了解设比物的性质,也就能领悟它的意思。

第四,故事类。如

楚霸王举鼎 - <力大无穷>
曹操吃鸡肋 - <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这类歇后语,一般是引用常见的典故、寓言和神话传说等作比方。上述两例,只要知道项羽、曹操故事的,一般也能了然。

遇有交叉兼类情况的,则归入其特点更为明显的一类。如

纸糊的琵琶 - <谈(弹)不得>

这一歇后语兼喻物、谐音,现归入谐音类。

歇后语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浓郁的生活气息,幽默风趣,耐人寻味,为广大群众所喜闻乐见。
第4个回答  2008-09-24
hghg
第5个回答  2008-09-24
什么意思啊?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