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成南北甜咸粽子之争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

如题所述

粽子是端午节的节日食品,古称“角黍”,传说是为祭奠投江的屈原而发明的,是中国历史上迄今为止文化积淀最深厚的传统食品。人们互相送粽子以纪念这一天。由于各地的饮食习惯不同,粽子形成了南北风味,所以粽子的种类也比较多。南甜北咸是中国饮食文化中存在的一种地域性口味差异。

客观来说长江以南的地域偏爱甜味,糖是南方人做菜必不可少的原料;而黄河以北则偏向咸味,做菜时常常放很多盐和酱油,有些菜肴反而太过重口,失去了食材原有的本味。但是南方人更偏爱咸粽子,而北方人则青睐甜粽子。“为什么平常南方人吃甜,北方人吃咸,到了粽子的问题上却恰恰换了过来呢?”这个接近于哲学命题的问题,暂时还没有一个比较准确的答案。

这一场“甜咸大战”为何如此火爆?心理专家认为,这是因为网友能自我代入,将自己的感觉直接抒发,表达了对传统美食的一种眷恋。对漂泊在外的游子来说,这个话题尤其能够触碰自己思乡的情怀,融入了情感元素。

社会心理学家表示,抛开地域差异、生活习俗、小吃风味等等诸多历史遗留问题不说,这其实在很大程度上和“虚假同感偏差(又叫虚假一致偏差)”有关。我们通常都会相信,自己的喜好与大多数人是一样的,特别是当我们对自己的观点非常确定,或这一意见对我们非常重要时,这种错觉尤为强烈。粽子的甜咸问题也是如此。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8-02
早在唐朝时,人们用白米包粽子,所以无所谓甜咸。明朝时粽瓤又出现了蜜枣豆沙、猪肉细茸等新馅心,这时粽子才出现荤素甜咸之分。此后社会越发展,粽子的口味越多,加上中国经济中心从北向南的迁移,于是在南方富庶的城市,人们在粽子里包进了更多的玩意,而北方衰退,粽子们相对保守,一路走来,就有了今天的甜咸粽子之争啦。
第2个回答  2019-08-02
北咸形成的原因很简单,北方冬季寒冷,在古代北方冬季缺少过冬的蔬菜,以最典型的东北为例,人们在冬季来临前会囤积酸菜、制作香肠、腊鱼以备过冬,这样的饮食没有大量的食盐支撑是不可能实现的。古代产糖主要依赖甘蔗,而甘蔗这种作物主要种植在南方,加上古代交通运输极为不便,南方的蔗糖很难在北方普及,所以南方人善于用糖,而古代北方人对于糖的运用远逊于南方。
第3个回答  2019-08-02
实际上, 这种差异在古代就已经形成了。南北气候不同,古代北方经常要用就提前把各种菜品给胞制好,留着冬天吃,所以北方人对咸味已经普常习惯了。而南方更喜欢新鲜的食品,并不喜欢口味太重的东西, 久而久之这种味觉上的差距就慢慢产生了。南甜北成是中国饮食文化中存在的一种地域性口味差异。客观来说长江以南的地区成偏爱甜味,糖是南方人做菜必不可少的原料;而黄河以北则偏向咸味,做菜时常常放很多盐和酱油,有些菜肴反而太过重口,失去了食材原有的本味 。
第4个回答  2019-08-02
这场关于豆腐脑甜咸之争的讨论,其实是源于王轶庶一个无意的牢骚。王轶庶老家在辽宁,现在广州工作。在广州定居后,多年不曾吃到家乡的粽子,那是种简单的甜棕——母亲把白糯米和干枣包在棕叶里。这次端午节后,他再次想念起家乡的粽子,就在微博上发了一条:“粽子里只放糯米和红枣很难吗?”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