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空气中含氧量低于多少就不会燃烧?

如题所述

可燃物质在没有空气或空气中的含氧量低于14%的条件下是不能燃烧的。所谓窒息法,就是隔断燃烧物的空气供给。

应用:窒息灭火法是阻止空气流入燃烧区或用不燃烧区或用不燃物质冲淡空气,使燃烧物得不到足够的氧气而熄灭的灭火方法。具体方法是:

1、用沙土、水泥、湿麻袋、湿棉被等不燃或难燃物质覆盖燃烧物;

2、喷洒雾状水、干粉、泡沫等灭火剂覆盖燃烧物;

3、用水蒸气或氮气、二氧化碳等惰性气体灌注发生火灾的容器、设备;

4、密闭起火建筑、设备和孔洞;

5、把不燃的气体或不燃液体(如二氧化碳、氮气、四氯化碳 [1]  等)喷洒到燃烧物区域内或燃烧物上。

扩展资料

可燃物必须有一定的起始能量,达到一定的温度和浓度,才能产生足够快的反应速度而着火。大多数均相可燃气体的燃烧是链式反应,活性屮间物的浓度 在其中起主要作用。

如果链产生速度 起过链中止速度,则活性中间物浓度将不断增加,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诱导期)就自动着火或爆炸。着火温度除与可燃混合物的特性有关外,还与周围环境的温度、压力,反应容器的形状、尺寸等向外散热的条件有关。

当氧化释放的热量超过系统散失的热量时,燃料就会快速升温而着火。这种同流动和传热有密切联系的着火称为热力着火,它是多数燃料在燃烧设备内所经历的着火过程。

在燃料的活性较强、燃烧系统内压力较高和散热较少的情况下,燃料的热力着火温度会变得低一些。在一定压力下,可燃物有着火浓度的低限和高限,在这个范围以外,不管温度多高都不能着火。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含氧量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氧气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6-19

当空气中含氧量低于14%,一般可燃物就不会燃烧。

一般,处于空气中的易燃物,在着火状况下,现场含氧量低于14%时,便不足以维持其燃烧(特殊情况除外)。

含氧量低于5%的,可以称之为广义的‘惰气’ ,可用于覆盖灭火,海上石油设施的油气舱室就是用的这个标准。

在一般情况下,大气中的含氧量为21%左右。据科学家研究,大气的含氧量如果超过35%,大气将极容易产生自燃,地球随时随地都有可能发生火灾。

扩展资料:

含氧量测定方法:

1、利用某些物质与空气中氧气反应(不生成气体),使容器内压强减小,让水进入容器。测定进入容器内水的体积,即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

2、若所用液体不是水,而是碱溶液(如NaOH溶液),用碳、硫作反应物在理论上是可行的,因为生成的气体CO2、SO2能与NaOH溶液反应而被吸收。

3、应冷却到室温时才测定进入容器内的水的体积,否则钟罩内水面上升的体积小于钟罩容积的1/5。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氧气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含氧量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9-09-24

16%。

    一般的处于空气中的易燃物,在着火状况下,现场含氧量低于16%时,便不足以维持其燃烧,含氧量低于15%,就会熄灭。(特殊情况除外),含氧量低于5%的,可以称之为广义的‘惰气’ ,可用于覆盖灭火,海上石油设施的油气舱室就是用的这个标准。另外,舱室含氧量对限制空间作业也影响较大,含氧量要求在19.5--22.5%之间,低于19易发生人员窒息死亡,高于23%会产生富氧反应,也容易出危险。

    当空气中氧含量低于百分之18时,不能使用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因为防毒面具的构造由过滤式防毒面具均由面罩、滤毒罐(过滤元件)、面具袋三部分组成.主要用来阻断经呼吸道产生毒性的毒气,如氯化氰(CK)、氯化苦(PS)等;对于生物毒剂的防护,也有一定的作用。过滤器的主要部分是一个滤毒罐,毒气经罐内多孔物质吸附而失去毒效.滤毒罐(过滤元件)起过滤毒剂的作用.内部结构分两层,即防毒炭层和滤烟层.防毒炭层是用优质活性炭再浸以铜、铬、银金属氧化物,通过物理吸附和化学吸着滤除毒剂蒸气。活性炭吸附毒剂蒸气的能力受多种因素影响。毒剂的种类和性质对活性炭的吸附能力影响较大,毒剂分子量愈大、沸点愈高、饱和蒸气压愈小,其蒸气则易被活性炭吸附;反之,则不易被吸附,如氢氰酸和氯化氰等。

    吸氧并非“有益无害”:即使在常压下呼吸纯氧4h以上就会出现上呼吸道刺激现象;达到一定时程就可出现明显的氧中毒 (oxygen intoxication)症状和体征。
    氧压的高低不同对机体各种生理功能的影响也不同。当吸入60~1OOkPa已时,其毒性突出地表现在视觉器官;100~2OOkPaO2时,主要表现在呼吸系统;30OkPaO2以上时,主要出现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体征。以上3种情况分别称为:眼型、肺型、脑型氧中毒。这主要是从临床角度根据不同氧压和主要表现人为地加以划分的,并不是说某型氧中毒只有某器官的病理变化而无其他异常,事实上在较高氧压和较长暴露时程后,几乎全身各类组织都可遭受相应的损害。之所以特别提出某某型,只是强调该器官的病变和症状比较突出而已。

    对人类生存来说,氧气甚至比水、食品更重要。每个成人每天需要氧气800克至1000克。在海平面,空气中的含氧量为20.95%;在海拔3000米处,空气中的含氧量约减少1/3;海拔5000米处,空气中含氧量约减少1/2。医学研究表明,随着空气含氧量的降低,人体吸入肺部的空气含氧量也必然减少,造成组织缺氧,影响人体机体组织的氧化过程。因此,从海平面低的地方到高原,人们都会感到氧气不足,因而产生一系列不适反应,这就是通常所说的高山反应。高原气压低,空气密度小,含氧量比内地平原少25%至30%。大气压的高低主要决定于海拔的高低,即海拔越高,大气压越小;海拔越低,大气压越大。
    氧分压也是如此,高原地区大气压降低,大气中的含氧量和氧分压降低,人体肺泡内氧分压也降低,弥散入肺毛细血管血液中的氧将降低,动脉血氧分压和饱和度也随之降低。当血氧饱和度降低到一定程度,即可引起各器官组织供氧不足,从而产生功能或器质性变化,进而出现缺氧症状。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9-08-21
要根据可燃物的不同要求而不同,各种不同的可燃物发生燃烧,均有本身固定的最低氧含量要求。氧含量低于这一浓度,即使其他必要条件已经具备,燃烧仍不会发生。如:汽油的最低氧含量要求为 14.4%,煤油为 15%,乙醚为12%。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