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天祥《正气歌 》的主旨

如题所述

《正气歌》感情强烈,既是赞歌,又是战歌;表现了作者强烈的爱国思想和崇高的献身精神。

《正气歌》是南宋的著名的爱国诗人的诗作。此诗是文天祥兵败被俘后,被元统治者囚于燕京监牢里的一个小土室内写成的。

这首五言古诗共六十句,是围绕着“正气”着笔、展开的。

a、写历代英雄人物的“正气”。诗人在诗中,一连列举了历史上十二位英雄人物的事例,他们为了自己的信念,而坚决斗争,至死不屈。之所以能这样,就在于他们具有可贵的“正气”,也就是爱国主义思想。

b、把“正气”视为人类最崇高的道德。诗人认为,不论古今,不论生死,只要有了“正气”,有了崇高的民族气节,就会置身死于肚外。诗人也正面对着各种迫害、秽气、毒气,但并没有被困倒,反而更加坦然、顽强地活下去,诗人认为正是因为自己具有这股正气的缘故:崇高的民族气节。在这里诗人把“正气”摆到了极为崇高的地位。

《正气歌》,前半部分历数乾坤正气的历史表现,后半部分为自序。诗中所写的“正气”,毫无抽象之感。诗中也没有故作豪言壮语,却令人肃然起敬。

诗人在诗中所表现的那种英雄气概和民族气节,也是中华民族历来崇尚并需要的。

这首《正气歌》从开篇到结束,至始至终贯穿着一种正气的精神。即:深厚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崇高的民族气节。有了这种横贯日月、直冲斗牛的正气,就可以抗击一切邪恶。

“是气所磅礴,凛烈万古存。当其贯日月,生死安足论!”这种“正气”,就是深厚的爱国情感,崇高的民族气节。这种“正气”也正是炎黄子孙的所崇尚的民族精神。

诗人本身所具备的人格魅力,为历代百姓所崇尚、敬重。

文天祥是南宋著名的民族英雄,也是著名的爱国主义诗人。元军渡江侵宋,他毁家纾难,在赣州,起兵勤王。次年,元军包围临安,朝廷任命文天祥为右丞相,赴敌营谈判,被拘留。不久他从镇江逃脱,历尽千辛万苦,渡海南归。拥戴益王(宋端宗)登位,出兵江西。1278年在五坡岭兵败被捕,前往燕京被囚禁了三年之多。期间远,世祖忽必烈亲自出面劝降,但文天祥丝毫不畏威胁利诱所动,1282年,47岁的文天祥慷慨就义。

无论是文天祥的诗作中所反映出的“正气“精神,还是他本人在抗元斗争中出生入死的艰难历程,以及面对生死人坚持抗击一切邪恶胁迫,视酷刑如糖浆(“鼎镬甘如饴)、置生死于度外的无畏精神,都表现出诗人自身的人格魅力。

南宋所处的历史背景,也需要文天祥式的爱国精神和民族英雄。

宋代是我国历史上民族矛盾长期尖锐的时代,宋钦宗靖康元年,金军攻陷宋都汴梁(开封),占领了北方大片土地。第二年,金军掳走宋徽宗和宋钦宗,北宋结束。同年,宋钦宗之弟宋高宗赵构在应天府(河南商丘)称帝,后来定都临安(杭州),这就是南宋。南宋和金讲和,形成了宋金对峙的局面,这是居住在蒙古高原的蒙古族强大起来,蒙古各部落由成吉思汗统一后,发动了大规模的战争。

处在这种历史背景中,封建统治者需要有正气的人才将领,而平民百姓渴望和平,更是敬重民族英雄。不仅是文天祥,当时有名的杨家将,也成了老百姓口头流传并拥戴的英雄人物。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2-15
是南宋诗人在狱中写的一首五言古诗。诗的开头即点出浩然正气存乎天地之间,至时穷之际,必然会显示出来。随后连用十二个典故,都是历史上有名的人物,他们的所作所为凛然显示出浩然正气的力量。接下来八句说明浩然正气贯日月,立天地,为三纲之命,道义之根。最后联系到自己的命运,自己虽然兵败被俘,处在极其恶劣的牢狱之中,但是由于自己一身正气,各种邪气和疾病都不能侵犯自己,因此自己能够坦然面对自己的命运。全诗感情深沉、气壮山河、直抒胸臆、毫无雕饰,充分体现了作者崇高的民族气节和强烈的。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0-11-04
主要想表达的主旨是人只有坚守本心、贫贱不移威武不屈才能堪称英才,《正气歌》是文天祥入狱后所做,表达了他坚定不屈的精神。
第3个回答  2020-11-04
文章充分表达了作者崇高的民族气节和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全诗浩然正气,气壮山河,直抒作者胸臆。
第4个回答  2020-11-04
刚开始是利用历史典故来显示出浩然正气的力量,最后联系到自己的命运,全诗的感情气壮山河、直抒胸臆,表明了一种体现了崇高的民族气节和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