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宗镇的历史变迁

如题所述

据清道光《澄江府志》载:阳宗“唐么些蛮居之,号‘强宗’,段氏因以名部,后讹为阳宗。元初内附,立千户,至元中改为县……本朝康熙八年并入河阳。”
在其他史料上载:汉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设俞元(今澄江)县,阳宗属俞元县管辖。唐上元元年(760年),南诏国统治云南,在澄江设河阳郡,阳宗属河阳郡管辖。937年,段思平建立了大理国,在滇东设37部,阳宗为“强宗部”,相当于一个县的建制。元至元十三年(1276年),设澄江路,下辖强宗县。“强宗”后来被误传为“阳宗”,县的治地在今阳宗城(镇所在地),一直保留到请康熙八年(1669年),才并入河阳县,二千多年来,阳宗与澄江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历史上,阳宗海四周多数地段属阳宗管辖,地盘大致有292平方公里,后来,因为行政区域调整,1953年7月将草甸、前所、土官、地马、龙池、竹园、黄泥等七个乡划归宜良县管辖,1957年12月,将马朗乡划归呈贡县管辖。两次划出的人口13080人,土地面积148.54平方公里。当时,阳宗的土地面积一下子减少50.86%,仅剩下143.46平方公里,人口减少60%以上。1950年,阳宗设为澄江县第四区,区政府在阳宗城文庙。1958年,成立火箭人民公社,后改阳宗公社,公社所在地为阳宗城文庙。1983年设立阳宗区,区政府在阳宗城文庙。1987年设立阳宗乡,乡政府在阳宗城文庙。1990年,设立阳宗镇,镇政府在阳宗城文庙。1997年5月,镇政府在老城西南边新盖办公楼,镇政府搬出阳宗老城区文庙。
历史上,阳宗土著居民主要为彝族,其依据是:《澄江府志》载:“唐么些蛮居之”,说明唐朝时期阳宗是彝人占据着。937年,大理国在曲靖召集滇东37部彝族首领和彝族将军开大会,后来立了“会盟碑”,记录那次会议的实况。当时,整个滇东都是彝族的地盘,阳宗是37部中的“强宗都”。
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明朝30万大军进攻云南的梁王,胜利后,30万大军留在滇中屯田。第二年,云南王沐英将元朝的澄江路改为澄江府,阳宗是澄江府下辖的一个县。沐英对云南不放心,又从江南迁来250万移民,分散在滇中地区。二年内,滇中突然来了280万人,大多数是汉族,很快就改变了滇中的民族结构,汉族占主导地位,彝族有的迁走他乡,有的被汉化了,至今,阳宗境内全部是清一色的汉族村寨。
在阳宗现有的汉族人口中,有一些人的祖先是明朝年间从北方迁来的,有一些人的祖先是当地土著人汉化而成的,600多年来,互相融合在一起,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难舍难分,共同构成了一个民族大家庭的整体。
所以,至今阳宗妇女的服饰仍然保留着少数民族服装的式样和特色,外地人称阳宗妇女是穿少数民族服装的汉族人。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