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的读音

如题所述

敦(拼音:dūn、duì),是汉语通用规范一级字(常用字)。

敦是中国古代食器,在祭祀和宴会时放盛黍、稷、稻、梁等作物。出现在春秋时期,后来逐渐演变出盖。到战国时多为盖形同体。常为三足,有时盖也能反过来使用。在考古学中念做duì。

青铜器名,古代用来盛放黍、稷、粱、稻等饭食的器皿,由鼎、簋的形制结合发展而成。就饪食器总体的发展变化而言,与鼎中盛肉食相配套的盛饭食的器物,西周是簋,春秋是敦,战国以后则是盒。《礼·名堂位》载:“有虞氏之两敦。”说明其很早就已经从盛储器演变成为礼器。产生于春秋中期,盛行于春秋晚期到战国晚期,秦代以后渐趋消失。

引证释义

形声字。从攴,𦎫(chún)声。形旁攴为手持械器治事、击打状,表示敦的本义与击打有关。声旁,为从亯从羊(会以羊祭享意)羊亦声的会意兼形声字,在敦字中表声,敦与𦎫并为文部。古初即假𦎫为敦,表攻伐、挞伐义。 《合集》:“贞:鬼方弗其𦎫?”又:“允其𦎫。”禹鼎:“伐噩。”后加形旁攴(突出治、伐义)而成分化字敦。

敦字最早见于战国古文字,初时声旁𦎫的亯与羊两个构件各自独立,后渐结合为一,作、、等形,隶变时又组合为……等形,楷书作敦,是笔意、笔势变化的结合。本义是挞伐(禹鼎例)。引申指治理。

《诗·鲁颂·宫》:“敦商之旅。”以上读duī。 《说文》本义为恼怒,盖引申义(或假借义)。

《荀子·议兵》:“百姓莫不敦怒。”又引申指督促、劝勉、厚道等。陈纯釜:“敦(督造)者曰纯。”以上读dÅ«n。

《庄子·列御寇》:“伯昏瞀人北面而立,敦杖蹙之乎颐。”古注训敦为竖。以上读dùn。古代用以盛黍稷的半圆形铜器。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