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帝国VS阿拉伯帝国,为何以惨败告终呢?

如题所述

1200多年前,3万中国军队深入西域,和17万阿拉伯大军展开厮杀,唐朝铁军,最后一次展现它的雄姿,从此以后,整个中亚的历史进程都被彻底改变……

这就是怛罗斯之战。

时间:751年7月-8月,唐玄宗天宝十年

地点:怛罗斯,唐朝安西四镇之一的碎叶城附近,接近哈萨克斯坦的塔拉兹的附近地区,也就是大诗人李白的出生地

主角:大唐帝国PK阿拉伯帝国

背景:751年时的中国,大唐处于前所未有的鼎盛时期。唐朝建立了以安西四镇——龟兹(今新疆库车)、疏勒(今新疆喀什)、于阗(今新疆和田西南)、焉耆(今新疆焉耆西南)为核心的西域统治体系。同一时期,中东的阿拉伯人也在迅速崛起,建立一个横跨欧亚非三大洲的空前帝国,地中海成为了阿拉伯人的内湖。阿拉伯帝国在东方的最高长官哈贾吉·本·优素福应许他的两个大将——穆罕默德和古太白·伊本·穆斯林,谁首先踏上中国的领土,就任命谁做中国的长官。

起因:公元750年,唐朝以西域藩国石国“无番臣礼”为由,唐安西节度使高仙芝领兵征讨,攻占并血洗石国城池,捋走男丁,格杀老人、妇女和儿童,搜取财物,俘虏石国国王。侥幸逃脱的石国王子遂向大食(阿拉伯帝国)的阿拔斯王朝求救。大食援军计划袭击唐朝西域四镇,高仙芝先发制人,主动进攻大食。高仙芝率领大唐联军长途奔袭,深入七百余里,最后在怛罗斯与大食军队遭遇。唐朝要在中亚树立霸权就必须击败阿拉伯,而阿拉伯要完全控制中亚则必须击溃大唐帝国。

兵力:大唐主将是高仙芝,副将李嗣业,别将段秀实,兵力为安西都护府二万汉军,外加盟军拔汗那以及葛逻禄部一万人,共三万人。

阿拉伯主将是呼罗珊总督阿布,手下大将为齐亚德·伊本·萨里,兵力为呼罗珊本部宗教战士四万人,加上已经被阿拉伯控制的阿姆河与锡尔河流域的几乎所有属国的兵力十余万,总兵力当在十五万至二十万之间。

兵器:唐代中国军队装备、素质、士气还是将帅能力都达到了冷兵器时代的一个高峰。野战常用的阵形之一是“锋矢阵”,冲在最前面的是手执陌刀,接着是步、骑兵突击,后列则有弓弩手仰射。唐军一般使用四种弩,伏远弩射程三百步(450米),擘张弩射程二百三十步(345米),角弓弩射程二百步(300米),单弓弩射程百六十步(240米)。高仙芝还使用了车弩,以轴转车张弦开弓,弩臂上有七条矢道,居中的矢道搁一枝巨箭,“长三尺五寸”,“粗五寸”,以铁叶为翎,左右各放三枝略小的箭矢,诸箭一发齐起,“所中城垒无不摧毁,楼橹亦颠坠”。唐军弓弩配备率达到120%,每名士兵都配有三件以上的武器,步兵部队都是坐车马而来的,不是徒步来的。主力部队多是步骑混成的,其一个标准的军团应该包括步兵12500人,骑兵5000—6000,辎重兵1000—2000。

阿拉伯的唯一优势在于骑兵,士兵性情剽悍,骑术精熟,再加上宗教狂热,其素质在全国也堪称精锐。武器包括弓箭、长矛、剑等,以及锋利无比且适于马上作战的阿拉伯短弯刀。

过程:唐军将士极其英勇善战,加上强弓硬弩,高仙芝刚开始占得上风,阿拉伯联军先后7次进攻均被唐军步、骑兵压制住。在两军相持不下的重要时刻,大唐葛逻禄部雇佣兵见势不妙突然叛变。唐军步兵与骑兵断绝了联系,阵脚大乱。阿拉伯联军趁机围攻,唐军内外夹击溃败,高仙芝在夜色掩护下单骑逃脱,李嗣业、段秀实向安西逃遁。大唐几乎全军覆没,阵亡和被俘各自近半,只有千余人得以身还。但唐军也重创了阿拉伯部队,杀敌7万余人。

双方将领最后结局:高仙芝被玄宗委以重用,安史之乱时,高仙芝奉命征讨叛军,扼守潼关,保卫了长安的门户。遗憾的是,不久玄宗听信谗言,错斩了高仙芝。

阿布·穆斯林因功高震主而被谋杀,手下大将齐雅德·伊本·萨里也被处死,由此引来大规模叛变。

阿拉伯只是巩固了中亚的霸权,大唐由于安史之乱,无暇顾及西域。

西方学者勒内·格鲁塞曾说“如果不是唐帝国内部的那场内乱,也许,不过几年,他们就会从阿拉伯人手中夺回他们的霸权,但是,随后爆发的安史之乱却使唐军永远的失去了这个机会,也正是这场来自帝国内部的持续八年的内战,几乎耗尽了这个强盛帝国的所有财富,衰落从那个时候才骤然开始。从废墟中重建的那个帝国已不再是曾经的天可汗帝国。”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