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的科举制是如何变化的?

如题所述

唐朝时期,科举制的已经越来越完善,参加科举的人不论出身,阶层均可来应试。唐朝的科考生源一般来自生徒和乡贡,这两个的区别就是出身不同,生徒就是达官贵人,世家子弟,乡贡就是来自庶民的贫寒学子。唐朝当时大举开放科举制度,不管有没有人推荐,不管有没有钱,只要你有学识,都可以来报名参加。

根据史料记载,唐朝的科举考试分为制科和常科,什么意思呢?制科是皇帝用来专门招贤纳士的考试,寻找有特殊能力的人才的。而常科就复杂了,分很多科目,哪个机构缺人了就可以组织一场考试,选拔一些有用之人出来。常客分有:秀才,明经,进士,明法等科目,其中的进士科最为意义深远。许多的普通考生,无人推荐,没有钱财打点,只能靠自己的努力,而进士科就给了这些贫寒学子的一个向上拼搏的机会。

唐朝的科举考试不光有公正严格的制度规章,当时还有一种模式的存在,就是公荐和行卷。用我们现在的意思理解就是公荐是大家都觉得这个人很有才,有能力,于是就可以联名举荐这个考生,行卷就是考生觉得自己很厉害,而且很有自信,那他就可以把自己的作品拿给各个考官过目,如果真的很不错,批改考卷的时候,考官就会优先考虑这个人了。

有这样的不拘一格选人才制度,所有人只要有真才实学就都有获得成功的机会,当时的行卷就是个人的能力和学识的比拼,也正因为这种制度的存在,才有了唐朝文坛百花齐放的局面,也造就了盛唐文化的传奇。

由此可见,制度是国家兴旺发达的重要保障,唐朝的繁盛局面虽然有各方因素,但是有个好的制度是一个决胜的关键。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7-23
在唐朝的时候,科举制度发展的已经比较完善了,参加科举的人出生有:达官贵人,也有贫寒学子。并且考试不仅有规章制度,还有一种公荐,也就是可以联名举荐这个考生。
第2个回答  2020-07-23
唐代的科举制,在继承隋炀帝所创立的科举制基础上,不断发展完善。最初分明经、进士两科,到了唐天宝年间内容有所增加,而唐代在科举制上最大的贡献是由武则天创立了武举。
第3个回答  2020-07-23
从刚开始的吏部主持,但后来的礼部主持,从之前的只需要笔试,到后来的需要笔试之后,优秀的喷还需要去大殿上进行面试。
第4个回答  2020-07-23
唐太宗增加了明经进士两科,武则天时期创建了科举殿试和武举,唐玄宗时期进一步完善了科举制度。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