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现实生活中人性的恶,我们应该怎么做?

如题所述

在古代,《易经》是公认的“群经之首”,“大道之源”,所以鲁迅先生才会说:“读懂了《易经》,就是读懂了中国人的根”。

《易经》的确称得上是一本人生的“智慧之书”。我们学易,千万不能迷信,更不要有“命是天注定的”这种消极的想法。

其实《易经》是国学的精髓,是我们祖先留下来的大智慧宝藏。所以,我尽自己所能,用通俗易懂的方法,带领大家读懂《易经》的规律和奥秘。


易经:恩里生恨,不要低估人性的恶,对三个亲近之人要“薄情”些

对儿女一定要薄情一些

《红楼梦》有言:训有方,保不定日后择强梁。

一个人的年龄越大,见过的事情越多;人是最易善变的精灵,有的人小时候很乖,长大了却变得叛逆放纵。

有的人年少时,似乎不学无术,成家后却能够在社会上混得风生水起;有的人仕途光明,前程大好,转眼却因贪腐变成阶下囚。


中国自古就有“惯子等于杀子”的格言,所谓“恩里生害”,父母对自己的儿女过分“溺爱”,往往培养的是自私不通人性的“白眼狼”,孩子长大后“任性放纵”,“不懂得感恩和回报”,甚至做出大逆不道的事情,成为父母一生都放不下的心头恨。

为人父母者,一定要懂得,真正地爱孩子,是把孩子培养成人格完善的人。所以对儿女严格一些,少些娇惯溺爱,看似“薄情”,实则对儿女是真正的好。


对爱人一定要薄情一些

夫妻之间是平等的,谁也不是谁的保姆,谁也不是谁的奴隶。

夫妻关系再好,也要切记:一定要对爱人薄情一些;最好的感情不是一方对另一方的依赖,而是共同携手相互扶持,否则一方累得要死要活,而另一方却只想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一旦有一天你的心理失衡了,就会变成对爱人的怨恨。

在所有的感情关系中,一个人的任劳任怨,默默付出往往是培养的忘恩负义的人和懒惰的人,不管对谁都是如此。你勤快了,你一直付出,一般换来的都是等待和指责。


对不明事理的亲人薄情一些

俗话说:亲不亲,一家人,你不帮谁帮?然而对不明事理的亲人,把你当成财神爷的亲人还是薄情一些。

正所谓“死要面子活受罪”,其实为难的是自己,对于总是依靠你的亲人,如果你的能力和财力担当不起,就要学会薄情一些,果断拒绝。


有些亲人不懂得感恩,总认为你帮他是应该,甚至出钱出力出少了都觉得不满足,不满意,这样的亲人往往会不明事理,甚至会翻脸不认人,你付出多少他都会觉得理所当然。

对于那些过于自私的亲人,还不如薄情一点,能够做到互不相欠,自立自强,比最后关系闹僵,视作仇人还不知要强多少倍。

有一句话说:看似无情却有情,很多时候,越是最亲的人,往往会冷酷无情,对以上三个最亲的人有时候“薄情”一些,才不会“恩里生害”,实则才是真正对他们好,也是对自己好。


“读万卷书不如读真经一部”,就是说的《易经》

自古以来,那些在逆境中找到破局之道,做对人生决策从此平步青云的成功人士,都是把《易经》列为必读之书。

《易经》不只是一本天书,更是一本关于人生的“答案之书”。

《易经》为群经之首,设教之书,包罗万象、广大精微,被誉为“大道之源”,是中华文化传统的源头,儒家、道家皆以为经典,几千年来对华夏文明产生深远的影响。


在古人看来,易经之所以博大精深,归根结底是因为它包罗万象,但是对于普通人来说,《易经》其实是一部涵养福报的古籍,里面暗藏着更为高深的智慧。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8-13
人性的恶如果不能避免,遇到也不用怕,人文社会,以理服人。还要看恶的程度,触犯到法律,报警处理,不是很大就是让人恶心,以局外人看待这一切,会更透彻。
第2个回答  2020-08-12
首先我们不要被污染,成为恶人。我们要保持本心,坚持正义。看透人性的恶,但是也要相信人性本善。
第3个回答  2020-08-12
其实我们应该要学会去指正这些恶,而且也要试着用自己的正义和善良去感化这些恶
第4个回答  2020-08-12
面对生活当中人性的恶,我们要选择拒绝,并且以他为参照,不要做这些大恶的人。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