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国家最高行政机关是“内阁”,它主要都负责些什么?

如题所述

我们从报章杂志或新闻媒体可以知道,近代世界上许多国家都采用“内阁”这一名称,来称呼各国的最高行政机关,而不管是内阁制或总统制,组阁、阁揆、阁员等称呼也时有所闻。那么,“内阁”这个称呼是如何产生的呢?

唐玄宗末年时设置了翰林学士,在宫内学士院轮值,以备皇帝不时宣诏,代其草拟诏诰文书,地位无足轻重。

到了德宗即位后,翰林学士便日渐受到重视,整日在皇帝身边,常有进言机会,还成了草拟机密诏制且能参与政务的要职,而至最终担任宰相。因此,日后很多宰相都是从翰林学士中选拔。

宋沿唐制也设翰林学士院,宋代翰林学士的地位更是受到推崇,皇帝将这些饱学之士视为智囊,实际上就是皇帝的顾问,备受礼遇。因此,其地位也与掌有实权的中书省、枢密院“二府”的地位平等。

明代时,太祖鉴于历代宰相职权太重,对皇帝权位构成威胁,于是在洪武十三年废除宰相一职。太祖将三省之制全废除,改由六部尚书分担国务,但六部彼此各不相属,且直辖于天子,由皇帝总揽政务,因而形成权力的高度集中。

但皇帝日理万机又兼任宰相之职,国事繁琐,根本无法管理所有政事。于是洪武十五年仿宋制成立殿阁学士,即设置华盖殿、武英殿、文华殿、文渊阁、东阁等殿阁大学士,这些殿阁皆在内廷,他们常在皇帝的宫殿内与皇帝进餐,又经常侍奉于皇帝殿阁之下,进而起到辅佐的作用,为避宰相之名,故称“内阁”。

故所谓“内阁”就是皇帝的秘书处,办公的地方设在内廷的殿阁,故称内阁,秘书就是内阁大学士。而殿阁学士大多翰林院出身,少数也有朝中大臣或硕德宿儒担任。内阁制度于此时期开始萌芽,由此可知明代内阁是由翰林官发展而来。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11-25

从报纸杂志或新闻媒体上我们可以知道,现代世界许多国家都用“内阁”这个名字来称呼每个国家的最高行政机关,无论是内阁制还是总统制,内阁组成、科耶特和内阁成员的头衔也不时为人所知。那么“内阁”这个词是怎么产生的呢?

唐玄宗末年,为了时不时地为皇帝准备诏书,替皇帝起草诏书,他设立了皇家书院,并轮流进行。德宗登基后,翰林学者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他们整天都在皇帝身边他们经常有机会前进。他们还成为起草秘密诏书和参与政府事务的重要职位,并最终成为总理。因此,在未来,许多首相都是从皇家学院选拔出来的。

帝国理工学院也建于唐代。宋代皇家书院的地位备受推崇。皇帝把这些学识渊博的人看作智囊团,其实他们是皇帝的顾问,受到礼遇。因此,其地位相当于中蜀省和枢密院。明朝,太祖在洪武十三年废除了丞相的职位,因为宰相的权力对皇帝来说太重了。皇帝废除了三省制,改为六大臣共管国事,但六个大臣各不属于一个,由皇帝直接控制。皇帝掌管政府事务,形成了高度的权力集中。

然而,皇帝有一切机会担任首相。国事复杂,他根本管不了所有的政治事务。洪武十五年仿宋建立了皇宫,即华盖宫、吴英宫、文华宫、文苑宫、洞阁等,均在内院。他们经常在皇帝的皇宫里和皇帝一起吃饭,经常在皇帝的宫殿里服侍,然后起到辅助作用。他们被称为“内阁”,因为他们避开了首相的名字。

因此,所谓的“内阁”是皇帝的秘书处,而办公室则设在内廷的皇宫。因此,它被称为内阁,而秘书是内阁单身汉。宫廷和内阁的学者大多来自皇家学院,也有少数是朝廷大臣或朔德鲁。内阁制在这一时期开始萌芽,可见明代内阁是由朝廷官员发展起来的。

第2个回答  2019-10-12
就是协助皇帝处理一下政务,也就是实际上的宰相
第3个回答  2019-10-12
我觉得可能帮助皇帝处理一些政务,实际上就是皇帝的顾问,备受礼遇
第4个回答  2019-10-10
内阁是指国家大事的地方,决策主要都是从这里下达的。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