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价值增值的根本原因

论述价值增值的根本原因

马克思经济学认为资本的增值是在生产过程中,他认为只有在生产阶段,才能产生资本价值的增值。而在购买阶段和销售阶段,都不产生增值。马克思认为流通只表示交换关系,而双方的交换是不增值的。他说,价值增值不会发生在货币上,货币只能实现购买。所以,价值的增值只能发生在资本流通中的商品上,而且不是发生在商品的价值上,是发生在商品的使用价值上,这种商品的使用价值有不同于一般商品的特殊性,它的使用同时就是价值创造的源泉。马克思认为这种商品就是劳动力。马克思的经济理论是建立在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之上,所以有这样的推论。扬弃了劳动价值论之后,在边际效用价值论的基础上,让我们沿着马克思的思路来分析以下问题:
第一.流通并不只是表示简单的交换关系,它包含了消费群体的选择,市场渠道的开拓,营销手段的利用。这里离不开营销决策,离不开营销管理者的意志和行动。一个商品从生产者手中转到销售者之手,又通过市场流转到消费者手中,随着商品所有权的变更,它的价值一定是在逐步增大。同一商品在销售者手中,它的价值(即私人价值)一定小于市场价格(即社会价值),否则销售者就不会卖出;当消费者买入这个商品,同一商品转入消费者手中,它对于消费者的价值(新的私人价值)一定大于市场价格,否则消费者就不会购买。对于这个问题的理解关键在于不同主体的价值的比较。交换实际就是选择,就是决策,你之所以舍甲而求乙,当然是因为在价值上乙大于甲。就好比企业职工之所以“跳槽”,必然是他认为目标企业对于他的价值大于现在企业,而决不是小于或相等。
第二.生产过程的资本增值虽然比流通领域更为复杂,但依然离不开管理决策,离不开经营管理者的意志和行动。产业资本循环的三个阶段,都会产生资本的增值。在购买阶段,货币资本变为了生产资本。劳动力和生产资料对于企业家来说,其价值应大于原来的货币资本,这是他们购买的根本原因。这价值中自然包含了他们对于未来的预期。在生产阶段,通过生产资料与劳动者的结合,生产资本转变为商品资本。由于同样的原因,这商品资本也一定大于它转化前的生产资本。这里的增值并不是劳动力的使用价值大于其价值的部分,而是由于这一切运作都是按照企业家的意志和行为得来的结果。在销售阶段,将商品资本再变为货币资本,这时回到生产企业的货币资本一般要大于出售前的商品资本,更大于当初准备生产时的货币资本。也就是说,资本的增值是一个连续的运动过程,如果上述一系列运作都符合市场需求的话,这时的资本已经是第三轮价值增值,只不过我们一般没有必要将它们分开测算。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