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文学革命的中心口号

如题所述

五四文学革命是指从1917年初至1919年五四运动后一段时期里发生的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的文学变革。
这场文学革命,是由陈独秀主办的《新青年》杂志首先发起的。1917年1月,《新青年》发表胡 适的《文学改良刍议》,提出改良文学的“八事”,即须言之有物,不模仿古人,须讲求文法,不作无病之呻吟,务去烂调套语,不用典,不讲对仗,不避俗语俗字。还提出“言文合一”,白话文学应为“中国文学之正宗”的主张。接着,陈独秀发表《文学革命论》,提出以反对封建文学为目标的文学革命三大主义:推倒雕琢的阿谀的贵族文学,建设平易的抒情的国民文学;推倒陈腐的铺张的古典文学,建设新鲜的立诚的写实文学;推倒迂晦的艰涩的山林文学,建设明了的通俗的社会文学。这两篇文章成了文学革命的纲领和宣言。文学革命主张立即得到一些同道和青年的响应。钱玄同表示“绝对赞同”,并把那些专事拟古而风行一时的骈文和散文斥为“选学妖孽”和“桐城谬种”;他还以语言文字演化的历史事实为文学革命提供了证据。刘半农发表《我之文学改良观》、《诗与小说精神上之革新》等文,对于破坏古文的迷信、建立美的白话散文,破坏诗歌旧韵、重造新韵等问题,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五四运动前后,文学革命的理论和主张带上更为鲜明的反封建色彩。1919年初陈独秀的《本志罪案之答辩书》更高地举起科学和民主的大旗,表示进行文学革命“断头流血,都不推辞”。鲁迅以最勇猛热忱的战斗,成为文学革命的伟大旗手。周作人提出的“人的文学”、“平民文学”和“思想革命”等主张,从思想内容方面对新文学作了具体深入的论证。李大钊发表《新纪元》、《什么是新文学》等文章,既批判封建旧文学的僵尸,又批评了刚刚萌蘖的资产阶级文学的“新毒”。他指出:“我们所要求的新文学,是为社会写实的文学”,必须具备“宏深的思想、学理、坚信的主义,优美的文艺,博爱的精神”。1918年5月,《新青年》全部改用白话文。接着,《晨报》、《时事新报》、《民国日报》的副刊也相继改用白话文。据统计,仅1919年全国出现的白话刊物就有400余种。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