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来说史:为什么大家都喜欢往景区水池里面投放硬币呢?

如题所述

往水池或者其他的什么地方扔钱,并不是中国特有的习俗,只不过在中国,这种情况常见到甚至泛滥的地步。放生池、大水缸、佛像、花坛甚至十三陵的棺材,都有人往上面扔钱。名胜古迹也好,小商店的院子里也好,都常常有人放个水缸,里面积攒了一层的硬币。

虽然人们相信祷告、许愿的力量,但光用祈福消灾的理论,还不能解释为什么那么多虔诚的宗教仪式没能打动年轻人,唯有投币获得了极大的青睐。今天的年轻人不会在佛像面前三跪九拜,甚至不知道仪式规则,但任何年龄和出身的人却都有可能在池前投币。可以说,它的流行,更多地来自于游戏刺激和文化传播,而非宗教信仰。

想一想,只要一枚不超过一元钱的硬币,就可以玩祈福的游戏,这个花费甚至比打气枪,套圈圈便宜。游戏的规则是固定且简单的——把钱币投到固定的点上,如果投中了,就意味着接下来会有好运。它就像各种带有竞技性质的游戏一样,刺激着人们的参与。有趣、好玩、有美好的寓意也并不能保证一项活动历久弥新,不信你看看端午、重阳这类传统节日在中国遭遇的困境就能知道,有趣的活动也需要适宜的生存土壤。而恰好,中国的方方面面都在推动着祈福活动的进行。

因此,寺庙和道观大多建立在名山大川等风景秀丽的地方,它们不仅是宗教场所,也是旅游胜地,这也是人们喜欢到佛寺参观旅游的主要原因。来此地者既有虔诚的信徒,也有文人骚客。随着科学的发展,宗教原有的神秘面纱逐渐被揭下,宗教的传播需要以不断地世俗化来进行。而这个过程要求宗教要不断地去适应社会进步,关注人们的世俗生活,积极参与现实世界建设,较之以往会更热衷于物质利益的追求。

在过去,寺院经济的发展主要是自给自足的,随着旅游的介入,寺院经济的发展空间迅速扩大。宗教人士、政府部门、旅游机构都能在宗教旅游中分得一杯羹。随着资本和权力的介入,宗教加快了从“神圣”到“世俗”的转变过程。而作为一种既能增加客流量又能增加收入的方式,许愿池早已从一种民间习俗转变成了经济手段。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