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简答题

凡尔赛和约的祸害在于其结构。维也纳会议带来的百年和平,有三大支柱为支撑,每一个都不可或缺:与法国怀柔修好;维持欧洲均势;对正统观念的共识。对法国采取低姿态不见得能防止法国再次侵略。但法国明白四国同盟与神圣同盟一定可以集结优越的实力,使法国向外扩张的风险太大。另一方面,欧洲定期集会使法国有机会以平等地位参与欧洲协调。最重要的是,大国拥有相同的价值观,使各国既有的不满不致积累成想要推翻国际秩序。
凡尔赛和约不符合以上任一条件。
——亨利·基辛格《大外交》
(1)基辛格认为维也纳会议能维持长久和平的条件有哪些?
(2)结合凡尔赛和约的内容,谈谈你对“凡尔赛和约不符合以上任一条件”这一观点的看法。
(3)你认为维持长久和平有哪些制约因素?联系当今世界的和平进程,请你举例说明这些制约因素的具体表现。

2005-8-5 16:09
高一历史简答题大综合
1、根据你所学习到的地理、历史知识,试说明第二次鸦片战争开放的通商口岸与第一次开放的通商口岸在地理分布上有什么特点?
剖析:第一次鸦片战争开放的五个通商口岸分别是广州、厦门、福建、宁波、上海(《南京条约》),而第二次鸦片战争开放的通商口岸为:牛庄(增开时为营口)、淡水、汉口、南京、镇江、九江、台湾、汕头、烟台、琼州(《天津条约》);天津(《北京条约》)。
答案:第一次鸦片战争开的五个通商口岸全部位于东南沿海城市。第二次鸦片战争增开的十一的商埠,沿中国海岸线南北展开,又沿着长江向北的延伸。
2、请问红军在什么背景下开始长征的?简述红军长征的经过。在事实上重新确立毛泽东为红军领导人的会议的意义?
剖析:1933年,蒋介石发动规模空前的第五次“围剿”,红军领导人采取错误的方针未能打退敌人的第五次“围剿”,反“围剿”失利,红军被迫长征。重新毛泽东为红军领导人的会议是遵义会议。
答案:1933年蒋介石调集百万军队,对革命根据地发动规模空前的第五次“围剿”。敌人采取碉堡推进政策,包围中央苏区。由于红军领导人采取了错误的方针,红军未能打退敌人的“围剿”,被迫实行战略转移。
瑞金 —— 突破封锁线 —— 强渡乌江 —— 遵义会议 —— 四渡赤水 —— 渡金沙江 —— 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 —— 翻越夹金山 —— 穿过草地 —— 进入甘陕 —— 会宁会师。
遵义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在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新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这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和政策问题,妥善地处理了党内长期存在的分歧和矛盾,是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这次会议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和红军,挽救了革命,成为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悠关的转折点。
3、大革命失败以后,中国共产党从城市转入农村,开展“工农武装割据”,建立红色政权。结合下面材料和所学回答问题。
材料一
红军、游击队和红色区域的建立,是半殖民地中国在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农名斗争最高形式,和半殖民地农民斗争发展的必然结果;并且无疑地是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最重要因素……朱德毛泽东式、方志敏式有根据地的,有计划地建设政权的,深入土地革命的,扩大人民武装的路线式经由乡赤卫队、区赤卫大队、县赤卫总队、地方红军直至正规红军这样一套办法的,政权发展式波浪式地向前扩大的,等等的政策,无疑义地是正确的。——引自毛泽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1930年1月5日)
材料二
边界的红旗子始终不倒,不但表示了统治阶级的破产,在全国政治上有重大的意义。引自毛泽东《井冈山的斗争》
(1)结合材料一,“工农武装割据”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2)结合学过的历史,说明材料二提出的观点。
(3)结合学过的历史,说明当时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名称和地理位置有什么的特点?红军为什么在这样的地方建立根据地?
剖析:仔细阅读材料,找出答题的思路。(3)要有重点的内容,要记住几个比较有名的革命根据地的名称和地理位置,主要包括:鄂豫皖革命根据地、洪湖和湘鄂边革命根据地、闽浙赣革命根据地、湘鄂赣革命根据地、赣南、闽西革命根据地、海陆丰革命根据地、湘赣革命根据地、左右江革命根据地、琼崖革命根据地。
答案:
(1)开展武装斗争,有计划地建设政权,开展土地革命,建立革命根据地。
(2)大革命失败以后,反动派想将共产党人和革命力量占尽杀绝,边界的红旗子始终不倒,而且由星星之火发展呈燎原之势,使统治阶级的企图破产了。红军和红色政权的存在,是中国革命的希望和成功的新起点。
(3)名称许多是几省简称的组合,地理位置多处于省际交界地区。这些地方远离中心城市,敌人统治力量薄弱,也便于跨地域与敌人迂回周旋,有利于革命力量的存在和发展。
4、(1)甲午中日战争中的一次大屠杀是什么大屠杀?你对这一事件有何评论?
(2)甲午中日战争的结果如何?签订了什么条约?
(3)结合在甲午中日战争中签订的条约内容,说明它给中国社会带来了什么严重危害?
剖析:在甲午中日战争日军在占领旅顺后对当地和平军民实行野蛮的旅顺大屠杀。由于在此战争中,中国战败,被迫与日本在日本马关(今下关)签订《马关条约》,条约规定:
(1)割辽东半岛、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2)赔偿日本人军费白银二亿两;
(3)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日本轮船可沿内河驶入以上各口岸;
(4)允许日本在中国的通商口岸开办工厂,产品运销中国内地面收内地税。
然后根据条约规定,和历史所学回答第(3)问。
答案(1):日本在旅顺对当地的和平军民实行野蛮的大屠杀。说明了日本军国注意的野蛮性、侵略性。历史不会忘记!
(2)中国战败。1895年日本强迫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
(3)割地,使台湾和祖国隔离数十年,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赔款,清政府加紧搜刮人民并大量借外债,便利了列强通过贷款控制中国的经济命脉;增开口岸与内河新航线,使列强侵略势力深入到内地;开工厂,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外国资本主义侵华进入新阶段,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
5、阅读以下材料:
学生罢课半月,政府不惟不理,且对待日益严厉。乃商界罢市不及一日,
而北京被逮之学生释;工界罢市不及五日,而曹、章、陆去。
——引自《上海学联告同胞书》1919年6月12日
(1)材料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材料中的“曹、章、陆”分别指谁?
(2)这个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
剖析:1919年5月4日,北京大学等3000多名学生,在天安门前集合,举行示威游行(罢课)。北洋军阀政府进行镇压,逮捕了许多学生(政府不惟不理,且对待日益严厉)。1919年6月初起,为支援学生的爱国斗争,上海工人罢工,商人罢市。其他地方工人也纷纷罢工(乃商界罢市不及一日),军阀政府被迫释放被捕学生(北京被逮之学生释),罢免曹汝霖(曹)、章宗祥(章)、陆宗舆(陆)。
答案:
(1)五四运动。分别指卖国贼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
(2)第一,学生运动需要社会各界的支持。第二,五四运动是城市各界广泛参加的群众运动,特别是工人阶级的参加,使运动取得初步胜利。
6、阅读下列材料:
日本政府文部审定历史教科书时,把对中国等国“侵略”一词改为“进入”,南京大屠杀被写为“南京事件”。按照这种写法,日本中学生所学到的历史是:他们的前辈曾发展到整个中国和半个亚洲。东京教育大学家永三郎教授就教科书问题向法院起诉日本文部省,最终却败诉。
参加过侵华战争,经历了南京大屠杀的日本老兵东史郎,于1987年公开发表了自己在战争时的日记。东史郎的日记是日本军南京大屠杀暴行的历史见证。可是东史郎却由此引起一场官司,还经常受到辱骂他的匿名信。东经最高法院最终判决东史郎败诉。一审判决书提到,由于日本一直以来都没有证据证明有南京大屠杀,所以对日军是否杀害俘虏的行为难以判断,因此裁定东史郎所记录的是谎言。
(1)日本政府为什么同意对中学历史教科书作这样的修改?
(2)家永三郎和东史郎的作法说明了什么?他们的遭遇又说明了什么?
剖析:根据材料分析做答。
答案:
(1)掩盖侵略历史,抹杀侵略罪行,美化殖民统治,诱导欺骗日本青年一代,为日本军国主义复活制造舆论。
(2)a)有良知的日本之人民能够正视历史,反思过去,以客观态度对待发生的一切。
b)日本军国主义势力残余较大,受右翼势力影响大,未深刻反思战争的罪恶。
7、1927年,在“八七会议上”,毛泽东提出了“政权是有枪杆子取得的”思想;华东野战军司令员陈毅曾说:“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毛泽东在1949年新年献词发出号召“将革命进行到底”。
请回答:
(1)“八七会议”后,中国共产党怎样成功探索了一条鑫的革命道路?
(2)三大战役胜利有什么重大意义?结合陈毅所言,说说你对“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的理解。
(3)结合毛泽东1949年新年献词的背景,说说你对“将革命进行到底”伟大号召的认识。
剖析:国共十年对峙的“八七会议”的意义。注意陈毅所言的后半句话。毛泽东的献词的背景:三大战役结束,国民党缓兵之计失败。
答案:
(1)秋收起义失败后,毛泽东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火。此后全国建立起十几块农村革命根据地,红军10万多人,形成了农村保卫城市新的革命道路。
(2)三大战役基本上消灭了国民党的主力,为解放全国奠定了基础。三大战役中,人民群众从人力、物力、财力支援前线,战争是一场人民战争。陈毅所言,刻画了淮海战役人民支援的规模。
(3)三大战役展开,全国革命即将取得的胜利。“将革命进行到底”号召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任务;同时,中国共产党面临着社会主义革命的考验。
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一个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产生了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任务: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
请回答:
(1)简述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分别领导的革命斗争,给中国带来了怎么的历史巨变?
(2)孙中山&毛泽东领导民主革命所走的道路有何异同?
(3)分别说明毛泽东在新民族主义革命时期,邓小平在社会主义革命中,将马克思的普遍真理同中国的实践相结合,探索革命道路的中道历史贡献。
剖析:认真审题,看清题目要求,结合史实做答。
答案:
(1)孙中山领导了辛亥革命,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来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毛泽东领导中国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任务,使中国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邓小平领导中国人民改革开放,进入了这回注意现代化的新时期。
(2)相同点:所走的道路都旗帜鲜明地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坚持了武装斗争和建立革命统一战线。不同点:毛泽东领导中国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后,继续领导中国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而且孙中山领导的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毛泽东则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
(3)毛泽东在民主革命时期,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团结全党同志,克服了“左”和右的错误,将马克思普遍真理同中国的实践相结合,形成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在社会主义革命中将马克思普遍真理同中国的实践相结合,坚持改革开放,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形成了邓小平理论。成功地领导中国人民走出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9、(1)列举北伐的主要对象是那些军阀。
(2)写出国民革命军出师地点、北伐讲过的省份。
剖析:北征三军阀。记住经过省份。
答案:
(1)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
(2)出师地点:广东(广州)。经过省份:湖南、湖北、江西、福建、浙江、江苏、河南(简记:二湖『湖南、湖北』二南『湖南、河南』三江『江西、浙江、江苏』建『福建』)
1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此次我们通过宣言,就是从新负担革命的责任,就是计划彻底的革命。终要把军阀来推倒,把受压迫的人民完全来解放,这是关于对内的责任。至于对外的责任,就要有反抗帝国主义侵略,将世界受帝国主义多压迫的人民来联络一致,共同动作,互相扶助,将全世界受他破的人民都来解放
——引自孙中山《对于国民党宣言旨趣之说明》
材料二
余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其目的在求中国之自由平等。积四十年之经验,深知欲达到此目的,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
——引自孙中山遗嘱
请回答:(1)材料一中孙中山所说的“彻底的革命”是指什么革命,与他以前所从事的革命最根本的不同是什么?
(2)孙中山为进行“彻底的革命”、“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平等待我之民族”做了什么样的努力?
(3)材料反映了孙中山怎么的革命理想?结合材料和所学,谈谈你对孙中山的评价。
剖析:阅读材料,仔细审题,结合所学,认真做答。
答案:
(1)国民大革命。联俄联共,彻底地反帝反封建。
(2)致力于联俄联共,建立了革命统一战线;在中国共产党和苏联的支持下,建立了黄埔军校,为革命培养军事人才;又扶病北上,发起国民会议运动,为反对军阀统治和帝国主义侵略贡献出了自己的毕生经历。
(3)谋求中国的自由平等,谋求中国人民和世界上所有受压的人民的解放。孙中山是为大的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也是一个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和国际主义者。他为建立民主自由的中国,无私无畏,不断探索和奋斗,耗费了自己所有的钱财和毕生的经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的精神境界令人钦佩,受到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景仰。
1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北戴河会议后,全国农村一哄而起,大办人民公社。没有经过试验,只用一个多月的时间就基本实现公社化。……人民公公社的特点叫“一大二公”,实际上就是搞“一平二调”。——引自胡绳主编《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
材料二:
有人说过去搞社会主义改造的速度太快了,我看这个意见不能说一点道理也没有。如农业合作化,一两年一个高潮,一种组织形式还没有巩固,很快又变了,从初级合作化到普遍高级社就是如此。如果稳步前进,巩固一段时间在发展,就可能搞的更好些。一九五八年大跃进时,高级社还不巩固,又普遍搞人民公社,结果六十年代不得不退回去。——引自《邓小平文选》(第二卷)
请问:
(1)20世纪50年代我国农村社会主义改造经历了怎样的过程?
(2)从生产资料所有制和分配方式两个方面概括指出人民公社化运动的错误及其危害。
(3)试述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改革的出发点。改革对今后发展提供了哪些启示?
剖析:熟记这段历史,阅读材料,弄明白材料的大概意思,便于自由做答。
答案:
(1)先后建立互助组。初级农业合作社和高级农业合作社。1958年开展了人民公社运动。
(2)生产资料锁有制:“一大二公”,盲目提高生产资料共有化程度,严重脱离了当时农业生产力水平。
分配方式 :“一平二调”,实行平均和无偿调用,完全违背按劳分配的原则。
危害:严重挫伤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生产力遭到很大的破坏,给农业带来了灾难性的后果。是造成三年经济困难的重要原因之一。
(3)出发点是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的内容,以促进生产的进一步发展。改革与发展要坚持实事求是,必须从中国政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出发,不应片面追求高速度;必须尊重客观经济规律,生产关系的调整必须适合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12、台湾自古以来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关于台湾问题,请回答:
(1)近代台湾人民为反抗外来侵略,维护祖国统一,行了那些斗争?
(2)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不久,中国共产党为早日解决台湾问题提出了那些政策和措施?
(3)“一国两制”在台湾问题上的具体含义是什么?针对台湾和国际分裂势力的倒行逆施,运用历史知识写一篇维护统一,谴责分裂的短文。
剖析:结合历史知识,想到甲午中日战争后的《马关条约》,短文后附。
答案:(1)《马关条约》签定后,台湾人民组织义军,反抗日本侵略占领;日本占领台湾的50年中,台湾人民始终为回归祖国进行斗争。
(2)发表《告台湾同胞书》,(以下的顺序不能颠倒)宣布和和平统一祖国的方针,建议两岸通航、通邮、通商和探亲旅游。停止炮击金门。主张双边对等谈判,两岸实行“一国两制”。
(3)中国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中国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短文如下:(例文)
自古以来,台湾就是中国的领土,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和平统一是海内外人民的心愿,这符合和代表了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台独的分裂,不利于海峡两岸的发展和进步,也不利于世界和平,当今世界经济全球一体化,发展经济需要加强合作,体完和大陆的经济相互依存,互利互动,台独不利于台湾经济的发展,也不利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