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莺之歌预习

成语,背景

苏联的卫国战争是1941年6月,德国法西斯在已经占领了欧洲许多国家之后,突然进攻苏联。苏联人民在以斯大林为首的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开始了卫国战争,在奋起保卫祖国的战争中,苏联的敌后游击队非常活跃,积极配合红军奋勇作战,涌现了许多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本文记叙的就是这无数事例中的一例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11-21
4
夜莺之歌
北师大版语文六年级上册课文
本词条是多义词,共3个义项
展开
本文讲述了一个被游击队员称作“夜莺”的孩子,机智的用鸟叫声给游击队员报信,把一股德寇引进游击队的埋伏圈,使游击队全歼德寇的故事。

此文当时的背景是在苏联卫国战争时期。是苏联立陶宛作家茨维尓卡的代表作之一。

(六年级上学期) 6单元 第三篇课文 <夜莺之歌>

中文名
夜莺之歌
外文名
Song Of The Nightingale
类别
外国文学 苏联 俄国 俄罗斯
课文
战斗刚刚结束,一小队德国兵进了村庄。街道两旁尽是黑色的瓦砾(lì),烧焦的树木垂头丧气地弯着腰。
夜莺的歌声打破了夏日的沉寂。这歌声停了一会儿就又响起来,越来越有劲。
土兵们和中尉注意听着,看看周围的灌木丛,又望望道旁的白桦树。他们突然发现就在很近很近的地方,有个孩子坐在河沟边,耷(dā)拉着两条腿。他光着头,穿一件颜色跟树叶差不多的绿上衣,拿着一块木头,不知道在削什么。“喂。你来!”中尉用生硬的俄国话叫那个孩子。
孩子赶紧把小刀放到衣袋里,抖了抖沾(zhān)在上衣上的木屑,走到中尉跟前来。
“喂,让我看看!”军官说。
孩子从嘴里掏出一个小玩意儿,递给他,快活的蓝眼睛望着他。
那是个白桦树皮做的口哨。
“这玩意儿你做得还不错。”军官点了点头。他那阴沉的脸上露出一丝冷笑,“谁教你这样吹哨子的?”
“我自己学的。我还会学杜鹃叫呢。”
孩子学了几声杜鹃叫。接着,他又把哨子塞到嘴里吹起来。
“村子里就剩下你一个了吗?”军官继续盘问他,并且把望眼镜拿到眼睛前。
“怎么会就剩下我一个?这里有麻雀、乌鸦、鹧(zhè)鸪(gū),多着呢。夜莺倒是只有一个!”
“你这个坏家伙!”军官打断孩子的话,“我是问你这里有没有人。”
“人?战争一开始,这里就没有人了。”小孩不慌不忙地回答,“刚刚开火,村子就着火了,大家喊着‘野兽来了,野兽来了’,就都跑了。”
“蠢东西!”军官想着心事,轻蔑地冷笑了一下。
“喂,你认识往苏蒙塔斯村去的路吗?”
“怎么会不认识!”孩子很有信心地回答,“那里有个磨坊,我常到磨坊附近的堤坝上去钓鱼。那儿的狗鱼可凶呢,能吃小鹅!”
“好啦,好啦,带我们去吧。要是你带得对,我就把这个小东西送给你。”军官说着,指了指他的打火机,“要是你把我们带到别处去,我就把你的脑袋拧下来。听懂了吗?”
队伍出发了,行军灶打头,跟着就是小孩和军官并排走着。小孩有时候学夜莺唱,有时候学杜鹃叫,胳膊一甩一甩地打路旁的树枝,或者弯下腰去拾球果,或者用脚把球果踢起来。他好像把身边的敌人完全忘了。
森林越来越密。那弯弯曲曲的小道穿过茂密的白桦树林,穿过杂草丛生的空地,又爬到长满云杉的小山上去了。

正在把敌人引入圈套的情报员
树林深处,有几个游击队员埋伏在那里,树旁架着冲锋枪。他们从树枝缝里向外望,能够看见那曲折的小路。他们不时说几句简单的话,小心地拨开树枝,聚精会神地望着远方。
“你们听见了吗?”一个游击队员突然说。远处好像有一种什么鸟在叫,随着风吹云山的细碎声模模糊糊地传来。他伸直了腰,侧着头,往叫声那边听,“夜莺!”
“你没听错吗?”另一个游击队员问。先说话的那个人紧张起来,再仔细听,可又什么也听不见了。不过,他还是从大树桩子下边掏出四个手榴弹来,放在面前,准备战斗。
“现在你们听见了没有?”
夜莺的歌声越来越响了。
先听到夜莺叫的那个人呆呆地站着,好像钉在那里似的。他慢慢的数:“一,二,三,四……”一边数一边用手打着拍子。
“三十二个鬼子……”那个人注意数着一声一声的鸟叫,最后说。只有游击队员才知道这鸟叫的意思。夜莺的叫声停止了,接着传来两声杜鹃叫。“两挺机关枪。”他又补充说。
“对付得了!”一个满脸胡子的汉子端着冲锋枪说。说完,理了理挂在腰间的子弹袋。
“对付得了!”先听到鸟叫的那个人回答说,“我和斯切潘把他们放过去,等你们开了火,我们在后边阻击。如果我们出了什么事,你们可不要忘了小夜莺……”
过了几分钟,德国兵在云杉林后边出现了。夜莺还是兴致勃勃地唱着,但是那歌声的意思游击队员早已知道了。
德国兵走进云杉林的时候,树林深处突然发出一声口哨响,像回声一样回答了孩子。孩子突然转了个身,钻到树林深处,不见了。枪声打破了林中的寂静。军官还没来得及抓起手枪,就滚到路边去了。被冲锋枪打伤的德国兵一个跟一个地倒下了。德国兵的呻吟声、叫喊声,游击队员的喊杀声,一时充满了树林。
第二天,孩子又穿着那件绿上衣,坐在河岸边削什么东西,并且不时回过头去,望望那几条到村子去的道路,好像在等候谁似的。从孩子的嘴里飞出婉转的夜莺的歌声。他这歌声,即使是听惯夜莺叫的人,也分不出跟真的叫声有什么两样。
成名
本文为北师大版语文第11册课文
(六年级上学期) 第6单元 第三篇课文 <夜莺之歌>
本文讲述了一个被游击队员称作“夜莺”的孩子,机智的用鸟叫声给游击队员报信,把一股德寇引进游击队的埋伏圈,使游击队全歼德寇的故事。表现了夜莺的机智、勇敢和热爱祖国的思想品质。
此文当时的背景是在苏联卫国战争时期。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1941年6月,德军突然入侵苏联,苏联人民奋起抗击,经过几次重大战役,粉碎了德军所向无敌的神话,并与盟国一起,使德军在1945年5月8日无条件投降。
词语解释
耷拉:下垂。
婉转:悦耳、动听、形容声音特别好听。
轻蔑:轻视,不放在眼里。
阻击:以防御手段阻击敌人增援,逃跑或进攻。
呻吟:指病人因痛苦而发出声音。
模模糊糊:不分明,不清楚。
生机勃勃:生命力特别旺盛。
垂头丧气:低着头、没有精神、沮丧的样子。
作者
茨维尓卡
(1909~1947) 苏联立陶宛作家。生于农民家庭。曾在考纳斯艺术学校学习,后赴巴黎研究文学与艺术。1930至1931年参加立陶宛作家反法西斯组织“第三战线”。1924年开始发表作品,主要有:诗集《第一次弥撒》(1928),短篇小说集《尼科乡的落日》(1930),长篇讽刺小说《弗兰科·克鲁克》(第1、2部,1934),小说《哺育我们的大地》(1935),长篇小说《工匠和儿子们》(1936),短篇小说集《日常的故事》(1938)、《橡树的根子》(1945)、《友谊的种子》(1947)。他所写的《夜莺之歌》还录入了小学课本。此外还写了一些儿童文学读物。他在作品中揭露社会黑暗和压迫,表现立陶宛农民的不幸遭遇和阶级觉悟提高的过程,暴露法西斯侵略者的罪恶。他的作品富于民间文学情调和健康明朗的幽默,人物描绘生动,对立陶宛文学的发展产生了影响。1940年立陶宛解放以后,他被选为立陶宛最高苏维埃代表。同年参加共产党。曾担任立陶宛作家协会的领导工作。曾在考纳斯开始发表作品。著有诗集《第一次弥撒》(1928),长篇小说《哺育我们的大地》(1935)、《工匠和儿子们》(1936)和长篇讽刺小说《弗兰克·克鲁克》(2卷,1934)。他以短篇小说见长,著名的有《尼科乡的落日》(19338)、《橡树的根子谊的种子》(1947揭露旧社会法西斯的农民的悲惨们的觉醒。作品富有民间色彩,而且幽默诙谐,对立陶宛小说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第2个回答  2007-11-28
一、铺垫定向

1、你认为“小夜莺”是一个怎么的孩子?(勇敢、机智)

2、用上“勇敢”和“机智”说一段话。

出示:小夜莺勇敢地面对凶狠的德寇,表现出孩子“无知”来麻痹敌人;用机智的语言回答并训斥了这些无耻的侵略者。

二、研读探究

1、自由读第一部分。

自己读课文第一部分,画出体现“小夜莺”勇敢、机智的句子和段落。在小组内交流发表自己的意见。

2、汇报交流,把握以下要点。

方法:读中理解、读中体会、读中表达。

(1)、“怎么就会剩我一个?这里有麻雀、乌鸦、鹧鸪,多着呢,夜莺倒是只有一个!”

明确:这是孩子故意打岔,把自己当作夜莺,避开敌人问题的实质戏弄了这位德国军官,表现了孩子的机智和勇敢。

(2)、“人哪,战争一开始,这里就没有人了······刚刚开火,村子就着了火,大家喊 着‘野兽来了,野兽来了’,就都跑了。”

明确:这里的“野兽”其实是指德国强盗,但德国兵却没有听出来。由于他巧妙地回答了德国兵的盘问,德国兵觉得只不过是个不懂事的天真的孩子,相信了他的话。

(3)、“怎么会不认识?······能吃小鹅!”

明确:把敌人比作“狗鱼”,再次用委婉的比喻训斥了德国侵略者。体现了孩子的机智和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4)、孩子有时候学夜莺唱,有时候学杜鹃叫,胳膊一甩一甩地打路旁的树枝,或者弯下腰去拾球果,或者用脚把球果踢起来。

明确:“小夜莺”这样做实际是在迷惑敌人,使敌人觉得他只不过是个顽皮、贪玩的孩子,以取得的敌人的信任。他学夜莺和杜鹃叫,是在麻痹敌人,以便后来他用鸟叫同游击队联络不会引起敌人的怀疑。

3、游击队员们听到“小夜莺”的歌声,知道了什么呢?

(敌人的数量、装备)

4、创设情境,走进人物。

出示:德寇被歼灭了,小夜莺和游击队员们带着胜利的喜悦向村子里走去,一路上留下了他们欢快的声音······

苏联的卫国战争是1941年6月,德国法西斯在已经占领了欧洲许多国家之后,突然进攻苏联。苏联人民在以斯大林为首的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开始了卫国战争,在奋起保卫祖国的战争中,苏联的敌后游击队非常活跃,积极配合红军奋勇作战,涌现了许多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本文记叙的就是这无数事例中的一例
回答者:531041792 - 见习魔法师 三级 11-24 08:42
《夜莺之歌》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积累字词,理解课文内容,概括段落大意。
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情感。
3、认识小男孩机智、勇敢的品质和热爱祖国的思想情感,激发向他学习的情感。
教学重点:目的2、3
教学难点:1、肖像、语言、动作对于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
2、“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结构特点。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一首《七子之歌》唱出了我们炎黄子孙期盼祖国统一的梦想与心声,一曲《长江之歌》则唱出了对长江母亲的热爱与依恋,那么我们今天来看一看在前苏联卫国战争中的《夜莺之歌》又传达出了怎样的一种情怀。
二、交流所查找到的资料
教师可适当补充关于苏联卫国战争的事情
三、检查预习情况,扫除字词障碍
瓦砾li 耷拉da 木屑xie 鹧鸪zhegu
蠢东西chun 轻蔑mie 胳膊bo 云杉shan
耷拉:下垂
轻蔑:轻视,不放在眼里
阻击:以防御手段阻击敌人增援,逃跑或进攻。
呻吟:指病人因痛苦而发出声音
模模糊糊:不分明,不清楚
四、整体感知课文,掌握文章大意。
本文记叙了在前苏联卫国战争中,一个被称作“夜莺”的孩子,把一支德国部队引进游击圈,使游击队全歼德寇的故事,表现了夜莺的机智、勇敢和热爱祖国的思想品质。
五、交流探究
1、文章共出现几次夜莺的歌声,有什么作用?
第一次:有意吸引敌人的注意
第二次:说明小男孩麻痹了敌人,取得了敌人的信任,为下文作铺垫
第三、四次:借歌声暗送情报,体现了小男孩的机智、勇敢。
第五次:说明小男孩仍在帮助游击队,体现了他的爱祖国的思想品质。
2、围绕着夜莺的歌声文章记叙哪几件事?(见板书)
3、课文为什么以“夜莺之歌”为题?。
夜莺的歌声是贯穿全文的一条线索,围绕夜莺的歌声记叙了小夜莺给敌人带路、巧送情报、全歼敌人取得胜利的故事。歌颂了小夜莺的机智、勇敢、热爱祖国的思想品质。以“夜莺之歌”为题具有明确线索,赞颂人物的作用。
六、小结
七、布置作业
1、整理笔记
2、想象敌人进入包围圈时小夜莺的想法和行为。
回答者:匿名 11-26 21:06
《夜莺之歌》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积累字词,理解课文内容,概括段落大意。
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情感。
3、认识小男孩机智、勇敢的品质和热爱祖国的思想情感,激发向他学习的情感。
教学重点:目的2、3
教学难点:1、肖像、语言、动作对于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
2、“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结构特点。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一首《七子之歌》唱出了我们炎黄子孙期盼祖国统一的梦想与心声,一曲《长江之歌》则唱出了对长江母亲的热爱与依恋,那么我们今天来看一看在前苏联卫国战争中的《夜莺之歌》又传达出了怎样的一种情怀。
二、交流所查找到的资料
教师可适当补充关于苏联卫国战争的事情
三、检查预习情况,扫除字词障碍
瓦砾li 耷拉da 木屑xie 鹧鸪zhegu
蠢东西chun 轻蔑mie 胳膊bo 云杉shan
耷拉:下垂
轻蔑:轻视,不放在眼里
阻击:以防御手段阻击敌人增援,逃跑或进攻。
呻吟:指病人因痛苦而发出声音
模模糊糊:不分明,不清楚
四、整体感知课文,掌握文章大意。
本文记叙了在前苏联卫国战争中,一个被称作“夜莺”的孩子,把一支德国部队引进游击圈,使游击队全歼德寇的故事,表现了夜莺的机智、勇敢和热爱祖国的思想品质。
五、交流探究
1、文章共出现几次夜莺的歌声,有什么作用?
第一次:有意吸引敌人的注意
第二次:说明小男孩麻痹了敌人,取得了敌人的信任,为下文作铺垫
第三、四次:借歌声暗送情报,体现了小男孩的机智、勇敢。
第五次:说明小男孩仍在帮助游击队,体现了他的爱祖国的思想品质。
2、围绕着夜莺的歌声文章记叙哪几件事?(见板书)
3、课文为什么以“夜莺之歌”为题?。
夜莺的歌声是贯穿全文的一条线索,围绕夜莺的歌声记叙了小夜莺给敌人带路、巧送情报、全歼敌人取得胜利的故事。歌颂了小夜莺的机智、勇敢、热爱祖国的思想品质。以“夜莺之歌”为题具有明确线索,赞颂人物的作用。
六、小结
七、布置作业
1、整理笔记
2、想象敌人进入包围圈时小夜莺的想法和行为。

教后记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
1、检查字词掌握情况
2、请同学抓住文章主要内容创造性的复述课文
二、小组合作探究
1、找出文中描写描写小夜莺外貌、语言、动作的语句并体会其作用。
外貌——有个孩子坐在河沟边,耷拉着两条腿。他光着头,穿一件跟树叶差不多的绿上衣(将一个机灵、略带顽皮的小夜莺展现在读者面前,让人心生爱意。同时为下文诱敌成功做铺垫;绿色衣服也为引敌人入包围圈后顺利摆脱敌人埋下伏笔)
语言——我自己学的,我还会学杜鹃叫呢?(既避开了敌人的盘问,又为下问用鸟叫报信而不引起德寇的怀疑埋下了伏笔,显示出机智和勇敢来)
动作——孩子有时候学夜莺唱,有时候学杜鹃叫,胳膊一甩一甩地打路旁的树枝,或者弯下腰去拾球果,或者用脚把球果踢起来(一甩一甩、拾、踢三个动词既传神地写出了孩子活泼、机智、灵巧的特点,也传达出作者对小夜莺的喜爱)
明确:
外貌、语言、动作的描写不仅起到了刻画人物形象的作用,而且在行文结构上起到了为下文作铺垫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
2、说一说文中的小夜莺具有哪些的优秀品质?
小夜莺是一个机智、勇敢、活泼、灵巧的,具有热爱祖国的思想品质的小英雄
3、找出文中景物描写语句并体会其作用。
第(1)段景物描写——交代背景、渲染气氛
揭示了夜莺诱敌的原因
承前启后,帮助情节发展.
第(21)段景物描写——山高要密,是适合伏击敌人的好战场.帮助情节发展
二、讨论
文章的结构有何特点?
文章前后照应、首尾相连,一方面使文章结构严谨,布局合理;另一方面也更加表现了小夜莺的机智勇敢。
三、学生小结
学过本文后你有哪些收获?(可引导学生在学习人物的优秀品质和外貌、语言、动作描写对于刻画人物的作用及景物描写的作用上来谈一谈)
四、作业
俗话说“自古英雄出少年”在我们这个具有五千年历史的泱泱大国,少年英雄的故事层出不穷,你知道哪些少年英雄的故事呢?请简要写出他们的事迹。

板书:
机智、勇敢
小夜莺 活泼、灵巧小英雄
热爱祖国
教后记:
回答者:zhaorui1995102 - 初入江湖 二级 1
第3个回答  2007-11-28
《夜莺之歌》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积累字词,理解课文内容,概括段落大意。
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情感。
3、认识小男孩机智、勇敢的品质和热爱祖国的思想情感,激发向他学习的情感。
教学重点:目的2、3
教学难点:1、肖像、语言、动作对于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
2、“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结构特点。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一首《七子之歌》唱出了我们炎黄子孙期盼祖国统一的梦想与心声,一曲《长江之歌》则唱出了对长江母亲的热爱与依恋,那么我们今天来看一看在前苏联卫国战争中的《夜莺之歌》又传达出了怎样的一种情怀。
二、交流所查找到的资料
教师可适当补充关于苏联卫国战争的事情
三、检查预习情况,扫除字词障碍
瓦砾li 耷拉da 木屑xie 鹧鸪zhegu
蠢东西chun 轻蔑mie 胳膊bo 云杉shan
耷拉:下垂
轻蔑:轻视,不放在眼里
阻击:以防御手段阻击敌人增援,逃跑或进攻。
呻吟:指病人因痛苦而发出声音
模模糊糊:不分明,不清楚
四、整体感知课文,掌握文章大意。
本文记叙了在前苏联卫国战争中,一个被称作“夜莺”的孩子,把一支德国部队引进游击圈,使游击队全歼德寇的故事,表现了夜莺的机智、勇敢和热爱祖国的思想品质。
五、交流探究
1、文章共出现几次夜莺的歌声,有什么作用?
第一次:有意吸引敌人的注意
第二次:说明小男孩麻痹了敌人,取得了敌人的信任,为下文作铺垫
第三、四次:借歌声暗送情报,体现了小男孩的机智、勇敢。
第五次:说明小男孩仍在帮助游击队,体现了他的爱祖国的思想品质。
2、围绕着夜莺的歌声文章记叙哪几件事?(见板书)
3、课文为什么以“夜莺之歌”为题?。
夜莺的歌声是贯穿全文的一条线索,围绕夜莺的歌声记叙了小夜莺给敌人带路、巧送情报、全歼敌人取得胜利的故事。歌颂了小夜莺的机智、勇敢、热爱祖国的思想品质。以“夜莺之歌”为题具有明确线索,赞颂人物的作用。
六、小结
七、布置作业
1、整理笔记
2、想象敌人进入包围圈时小夜莺的想法和行为。

教后记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
1、检查字词掌握情况
2、请同学抓住文章主要内容创造性的复述课文
二、小组合作探究
1、找出文中描写描写小夜莺外貌、语言、动作的语句并体会其作用。
外貌——有个孩子坐在河沟边,耷拉着两条腿。他光着头,穿一件跟树叶差不多的绿上衣(将一个机灵、略带顽皮的小夜莺展现在读者面前,让人心生爱意。同时为下文诱敌成功做铺垫;绿色衣服也为引敌人入包围圈后顺利摆脱敌人埋下伏笔)
语言——我自己学的,我还会学杜鹃叫呢?(既避开了敌人的盘问,又为下问用鸟叫报信而不引起德寇的怀疑埋下了伏笔,显示出机智和勇敢来)
动作——孩子有时候学夜莺唱,有时候学杜鹃叫,胳膊一甩一甩地打路旁的树枝,或者弯下腰去拾球果,或者用脚把球果踢起来(一甩一甩、拾、踢三个动词既传神地写出了孩子活泼、机智、灵巧的特点,也传达出作者对小夜莺的喜爱)
明确:
外貌、语言、动作的描写不仅起到了刻画人物形象的作用,而且在行文结构上起到了为下文作铺垫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
2、说一说文中的小夜莺具有哪些的优秀品质?
小夜莺是一个机智、勇敢、活泼、灵巧的,具有热爱祖国的思想品质的小英雄
3、找出文中景物描写语句并体会其作用。
第(1)段景物描写——交代背景、渲染气氛
揭示了夜莺诱敌的原因
承前启后,帮助情节发展.
第(21)段景物描写——山高要密,是适合伏击敌人的好战场.帮助情节发展
二、讨论
文章的结构有何特点?
文章前后照应、首尾相连,一方面使文章结构严谨,布局合理;另一方面也更加表现了小夜莺的机智勇敢。
三、学生小结
学过本文后你有哪些收获?(可引导学生在学习人物的优秀品质和外貌、语言、动作描写对于刻画人物的作用及景物描写的作用上来谈一谈)
四、作业
俗话说“自古英雄出少年”在我们这个具有五千年历史的泱泱大国,少年英雄的故事层出不穷,你知道哪些少年英雄的故事呢?请简要写出他们的事迹。

板书:
机智、勇敢
小夜莺 活泼、灵巧小英雄
热爱祖国
教后记:
第4个回答  2007-11-26
《夜莺之歌》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积累字词,理解课文内容,概括段落大意。
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情感。
3、认识小男孩机智、勇敢的品质和热爱祖国的思想情感,激发向他学习的情感。
教学重点:目的2、3
教学难点:1、肖像、语言、动作对于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
2、“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结构特点。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一首《七子之歌》唱出了我们炎黄子孙期盼祖国统一的梦想与心声,一曲《长江之歌》则唱出了对长江母亲的热爱与依恋,那么我们今天来看一看在前苏联卫国战争中的《夜莺之歌》又传达出了怎样的一种情怀。
二、交流所查找到的资料
教师可适当补充关于苏联卫国战争的事情
三、检查预习情况,扫除字词障碍
瓦砾li 耷拉da 木屑xie 鹧鸪zhegu
蠢东西chun 轻蔑mie 胳膊bo 云杉shan
耷拉:下垂
轻蔑:轻视,不放在眼里
阻击:以防御手段阻击敌人增援,逃跑或进攻。
呻吟:指病人因痛苦而发出声音
模模糊糊:不分明,不清楚
四、整体感知课文,掌握文章大意。
本文记叙了在前苏联卫国战争中,一个被称作“夜莺”的孩子,把一支德国部队引进游击圈,使游击队全歼德寇的故事,表现了夜莺的机智、勇敢和热爱祖国的思想品质。
五、交流探究
1、文章共出现几次夜莺的歌声,有什么作用?
第一次:有意吸引敌人的注意
第二次:说明小男孩麻痹了敌人,取得了敌人的信任,为下文作铺垫
第三、四次:借歌声暗送情报,体现了小男孩的机智、勇敢。
第五次:说明小男孩仍在帮助游击队,体现了他的爱祖国的思想品质。
2、围绕着夜莺的歌声文章记叙哪几件事?(见板书)
3、课文为什么以“夜莺之歌”为题?。
夜莺的歌声是贯穿全文的一条线索,围绕夜莺的歌声记叙了小夜莺给敌人带路、巧送情报、全歼敌人取得胜利的故事。歌颂了小夜莺的机智、勇敢、热爱祖国的思想品质。以“夜莺之歌”为题具有明确线索,赞颂人物的作用。
六、小结
七、布置作业
1、整理笔记
2、想象敌人进入包围圈时小夜莺的想法和行为。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