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知道回忆鲁迅先生--萧红 里面主要讲什么啊?简短点的

人才啊,帮帮忙吧,速度

1

回忆鲁迅先生的文字,说是像天上的星星,可能有点不靠谱,若是说多得可以爆棚,那是实话。其中,占据置顶头条位置的,点来点去,一定是萧红那篇《回忆鲁迅先生》,选择没商量。

2

萧红是在1936年7月,离开上海去日本的,行前,鲁迅先生专门设家宴,为她践行。在东京,不到三个月,便听到了鲁迅先生逝世的噩耗。1937年1月,又返回上海。不顾风尘扑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在许广平萧军陪同下,捧着鲜花,到万国公墓给鲁迅先生扫墓。

当晚,泪水与墨水一起落在稿纸上,萧红写了一首《拜墓诗——为鲁迅先生》,撕心裂肺地这样哭诉:“跟着别人的脚印,/我走进了墓地。/又跟着别人的脚印,/来到了你的墓边。/那天是个半阴的天气,/你死后我第一次拜访你。/我就在墓边竖了一株小小的花草,/但不是用以招吊你的亡灵。/只是说一声:'久违'。”

(为节省空间,/表示分段。下同——作者注)沉痛凄楚中,透出亲切,自然,不像作诗,是在聊天,私语。

3

1939年,从10月到年底,萧红先后写了《记我们的导师》,《记忆中的鲁迅先生》,《鲁迅先生生活散记》,《鲁迅先生生活记略》一系列回忆录,缅怀鲁迅先生。

1940年1月,萧红和端木蕻良漂泊到香港。半年后,把上述文章梳理汇总,经过一番润色之后,合为《回忆鲁迅先生》一书,由重庆妇女生活社出版发行。此时,离她魂销梦断香江畔,不到两年时间。

在东京萧军把鲁迅先生离世的消息,传达给萧红,同时建议她写点回忆鲁迅先生的文字,萧红拒绝了,她回答说:“关于回忆L一类的文章,一时写不出。不是文章难作,倒是情绪方面难以处理。”两年后,尘埃落定,萧红终于摆脱了“情绪方面难以处理”的困扰,回忆文章如潺潺溪流,从心田淙淙奔泻,伴随一朵朵水花,呈现在笔墨之中。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8-10-05
萧红(1911年6月2日—1942年1月22日),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黑龙江省呼兰县人,原名张乃莹,笔名悄吟、玲玲、田娣。
第2个回答  2008-10-03
1936 年10 月17 日,鲁迅先生病又发了,又是气喘。
17 日,一夜未眠。
18 日,终日喘着。
19 日,夜的下半夜,人衰弱到极点了。天将发白时,鲁迅先生就象他平
日一样,工作完了,他休息了。
一九三九年十月

萧红是鲁迅很看好的女作家,鲁迅对萧红的写作生涯有着莫大的帮助,二者平日里也常常来往。

此文是萧红对她所知道的鲁迅先生的一些生活中的小事的描写,借以向世人展现一个与人们眼中的形象不同的,更和蔼,更随和的,更真实的鲁迅。并借此来抒发自己对鲁迅先生的怀念之情。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3个回答  2008-10-03
萧红,是一个女作家,命运不是很好,死的很早,嫁的人也多,不过老公对他总是不好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