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的酸碱盐实验探究题有哪些经典的例题?

如题所述

1、(1) 烧杯中可能出现的现象 结论
- 只含C 无明显现象
- 含C、CuO 有黑色不溶物,溶液呈蓝色
- 有黑色不溶物,有气泡逸出,溶液呈浅绿色 含C、Fe
(2) 实验1:无 蓝色
实验2:①无 ②CuCl2、HCl ③CuO + H2 → Cu + H2O
2、(1) 装置B中盛放的试剂是Ca(OH)2,目的是为了吸收二氧化碳。
(2) 当观察到E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时,说明混合气体中一定混有一氧化碳。
(3) 如果混合气体中混有一氧化碳,为了保护环境,应在D装置的排气管口采取的措施是点燃。
3、(1) 探究Ca(HCO3)2受热分解的另外两种生成物。
(2) 生成物中固体可能是CaCO3。
(3) 验证猜想①的方案:将生成物通过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
验证猜想②的方案:将生成物进行过滤、洗涤、干燥,称量质量。
(4) 如果小刚的猜想正确,现象应该是石灰水变浑浊;如果你的猜想正确,现象应该是过滤、洗涤、干燥后得到固体。
(5) Ca(HCO3)2 → CaCO3 + CO2↑ + H2O
4、(1) 灼烧后铜片表面的黑色物质不是氧化铜。
(2) a. 甲同学向A装置中通入纯净的H2,为检验反应产物,A的右边应连接上面的装置C,所选装置中的实验现象为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b. 乙同学向A装置中通入纯净的CO,为检验反应产物,A的右边应连接上面的装置D;此方法仅用上述装置进行实验有明显的缺陷,要弥补这个缺陷,应采取的措施是排水法收集CO2,并在B的导管口点燃,以排出CO2。
c. 通入的气体如果含有少量水蒸汽,则应在A装置左边连接一个干燥装置。
5、(1) 有些玻璃仪器要经磨砂处理,而且磨砂部位不尽相同,如集气瓶磨砂面在瓶口的平面,而滴瓶磨砂面在颈部内壁,是为了防止气体逸出或液体滴漏。
(2) 盛NaOH溶液的细口瓶上配的是橡皮塞,而装稀盐酸、稀硫酸的瓶子盖的是玻璃塞,是因为NaOH与玻璃中的二氧化硅反应生成硅酸钠,导致瓶口与塞子粘连。化学方程式:SiO2 + 2NaOH → Na2SiO3 + H2O。生成物具有粘性、不溶于水、是强碱弱酸盐的性质。
硝酸银溶液不稳定,在光照的条件下易分解,生成二氧化氮和氧气及一种单质,所以必须存放在棕色瓶中。化学方程式:2AgNO3 → 2NO2↑ + O2↑ + 2Ag。
6、(1) 实验室制取氨气时,采用的发生装置与实验室制取H2的发生装置相同。发生装置所用的仪器名称有:酒精灯、试管、加热器、导管等。
(2) 若要收集氨气,只能采用向下排空气法,这是因为氨气的密度比空气小。
(3) 工业生产硝酸的各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NH3 + O2 → NO 化学方程式:4NH3 + 5O2 → 4NO + 6H2O
2NO + O2 → 2NO2 化学方程式:3NO2 + H2O → 2HNO3 + NO
7、(1) 当除去氧气中混有的水蒸气时,混合气体应从B处导管进入,瓶中盛有的物质可以是碱石灰。
(2) 当检验实验室制取的氢气中是否含有氯化氢时,瓶中盛有的试剂可以是硝酸银溶液。
(3) 当用排水集气法收集一氧化碳时,瓶内先装满水,气体从A处导管通入。若要用水将瓶中一氧化碳排出使用,水应从B处导管进入。
8、(1) 实验步骤的顺序是⑤③④①②⑥。
(2) 装置C、D中所盛放的试剂依次为澄清石灰水、氢氧化钠浓溶液;装置E的作用是吸收未反应的二氧化碳。
(3) 为测定蜡烛中碳、氢两种元素的质量比,反应前、后必须称量装置A的质量。
9、(1) 全套装置的连接接口顺序:a→b→d→c→f→e。
(2) E处加热与制氢先后顺序是先加热,目的是赶尽装置中的空气,防止发生爆炸。
(3) 完全反应后其实验测定的数据填在下表:
实验前质量(g) 实验后质量(g)
氧化铜+玻璃管 85.6 79.2
B、C还是D 140.0 147.2
(4) 根据实验数据填空,生成水的质量7.2;还原氧化铜的氢气质量0.8;生成水中氧的质量3.2;水中氢与氧的质量比为1:4。
(5) 如果全套装置右末端没有E;会使测定的氢、氧质量比偏大。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