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之上视人为人,在人之下视己为人”出自哪个典故?

“在人之上视人为人,在人之下视己为人”出自哪里?最早是谁说的?

原句是这样的“站在高处,视人为己,站在低处,视己为人”佛家说,人上之人视人为人,人下之人视己为人!佛陀讲慈悲,是以爱心仁德为体,以诚正和睦为用。
有这样一个故事,潜龙寺曾有一个叫觉明的主持,也不知何年来到此寺,后在此寺圆寂。老僧白眉银发,满面慈善,在外出云游时收了两个要饭的孩子,一名智慧,一名智明。长大后,智明老实厚道,学佛古板,师傅说一是一,说二便二;智慧悟性较高,常常举一反三,融会贯通。师傅为了让他们互相促进,便让他们经常在一起学习,没想到他们反而互相不服,常常争个你高我低。为了磨练他们,觉明和尚便打发他们出外云游,相约十年后返回潜龙寺。十年后,古稀之年的觉明迎来了爱徒。智慧抢先说自己已经做了一个寺院的主持,行了多少好事,修了多少功德,智明也说自己的济世救人 功德高。觉明看着他们, 叹了一口气,遂领他们来到大雄宝殿后的柏抱槐前,说:“柏槐不同种,但却能相互包容,相辅相成,植物尚如此,何况我们人呢?佛家说,人上之人视人为人,人下之人视己为人!佛陀讲慈悲,是以爱心仁德为体,以诚正和睦为用。十年修行,你们并没有真正悟到佛学的真谛!”两个徒弟在树下苦思良久,终于互相自谏,握手言和。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8-10-20
佛家说,人上之人视人为人,人下之人视己为人!佛陀讲慈悲,是以爱心仁德为体,以诚正和睦为用。
有这样一个故事,潜龙寺曾有一个叫觉明的主持,也不知何年来到此寺,后在此寺圆寂。老僧白眉银发,满面慈善,在外出云游时收了两个要饭的孩子,一名智慧,一名智明。长大后,智明老实厚道,学佛古板,师傅说一是一,说二便二;智慧悟性较高,常常举一反三,融会贯通。师傅为了让他们互相促进,便让他们经常在一起学习,没想到他们反而互相不服,常常争个你高我低。为了磨练他们,觉明和尚便打发他们出外云游,相约十年后返回潜龙寺。十年后,古稀之年的觉明迎来了爱徒。智慧抢先说自己已经做了一个寺院的主持,行了多少好事,修了多少功德,智明也说自己的济世救人 功德高。觉明看着他们, 叹了一口气,遂领他们来到大雄宝殿后的柏抱槐前,说:“柏槐不同种,但却能相互包容,相辅相成,植物尚如此,何况我们人呢?佛家说,人上之人视人为人,人下之人视己为人!佛陀讲慈悲,是以爱心仁德为体,以诚正和睦为用。十年修行,你们并没有真正悟到佛学的真谛!”两个徒弟在树下苦思良久,终于互相自谏,握手言和。
你应该明白了吧
第2个回答  2019-12-20
“在人之上视人为人,在人之下视己为人"意思是当自己处于管理别人的位置的时候,不要目空一切,把别人不当人,要注意尊重他人的人格;当自己处于被他人管理辖制地位的时候,不要妄自菲薄,自轻自贱,要注意保持自尊,保持自己的人格,不卑不亢,像正常人一样生活、工作。
“在人之上视人为人,在人之下视己为人"出自
原句是“站在高处,视人为己,站在低处,视己为人”佛家说,人上之人视人为人,人下之人视己为人!佛陀讲慈悲,是以爱心仁德为体,以诚正和睦为用。
第3个回答  2008-10-20
卡耐基曾经说过"在人之上,视人为人;在人之下,视己为人"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4个回答  2019-12-20
没有典故吧 就是一句话而已 如果有我也没听过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