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型大的动物酒量就大?

如题所述

早在1875年,动物学家在南非观察野生动物时,就发现了几只行为怪异的大象,它们走路摇摇晃晃,摇头晃脑,还不时的甩动鼻子,最后,这几只大象找了一个空旷的地方东倒西歪的躺下休息了,直到第二天早上才陆续醒来,这相继了几个哥们去大醉了一场的表现。

不过,当时动物学家只是认为这是大象吃了一些可能有毒的东西才导致的行为,后来,有人依据这个发现做了一个实验,就是给大象喝的水中掺了一些酒精,结果发现大象比往日喝的要多,并且喝完之后的表现与观察的野生大象非常相似。

于是,大象也爱喝酒这个说法就传开了,但是到了2006年,英国布里斯托大学的生理学家斯蒂夫·莫里斯以及其同事认为这个说法“纯属谣言”,因为想要让大象喝醉,需要庞大的酒精量,显然它们是无法从自然界中获取足以致醉的酒精的。

但是,这个结论很快也被推翻了,首先,动物学家们观察到非洲象出现醉酒状态前曾经使用过马鲁拉果,而且大部分都是从地上捡食的已经熟透了的马鲁拉果,这一点很关键,因为熟透的马鲁拉果在地上其实已经开始发酵产生酒精了,大量食用后,体内酒精会累积。

由于大象非常喜欢吃熟透的果子,所以它才会被一些带有酒精的水吸引,而这一点2021年我国一路向北的亚洲象已经用实际行动证实了:两头亚洲象吃了居民发酵的酒糟,结果没跟上迁徙的队伍,半路返程。

其次,在2020年,科学家们对许多鸟类以及哺乳动物的耐酒精能力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发现大象的体型与其酒量严重不符。

2020年5月,国外的一个科研小组对动物的酒精基因代谢基因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结果发现动物主管代谢酒精的基因是ADH7基因,在哺乳动物的进化过程中,这个基因也在发生着变化,如果一些动物遗传到了功能异常的基因或者是基因失活,那么该动物代谢酒精的能力就会变得很差。

而促使这种基因遗传改变的是动物的食性,对于哺乳动物而言,食草或者杂食性的动物只要它们食物中含有果实,ADH7基因基本上没有失活,不过,在动物的食物占比中,果实的占比越小,越容易遗传到功能异常的基因,经过多代的改变,最终就形成了不同酒量的动物。

之后,研究团队对大象的ADH7基因进行了分析发现它的基因真的存在异常,这就意味着大象的代谢酒精的能力并不正常,也就是说不能按照人类与大象的体型比去判断大象的酒量。

通过对大象该基因与人类对比,研究团队得出了人类的代谢酒精能力约是大象的40倍,这几乎是可以无视体型差的,也就是说人喝一斤酒会醉,大象只喝2.5钱(1/4两)就会醉。

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大象就是吃了一点马鲁拉果就能“喝醉”的原因,而人类在演化的过程中,ADH7基因也发生了基因突变,但是这种突变是正面的,加强了代谢酒精的能力,这与人类从演化之初就喜欢吃各种植物的果实有很大的关系。

当然,在酒量这方面,人类并非一枝独秀,通过研究,科学家们发现自然界中唯一一种能与人类酒量叫板的动物是狐猴,这是因为狐猴与人类的食性非常接近,它们是杂食性动物,植物性食物主要以果实、植物叶片为主,其中果实的占比非常大,而且狐猴也喜欢吃熟透的果子,这使得它们对酒精代谢能力的依赖度比较高。

毕竟作为一种经常吃熟透果实的动物,如果没有足够强的酒精代谢能力,一吃就醉,一醉就睡,一睡就被食肉动物吃掉,换句话说就是只有那些增强了酒精代谢能力的狐猴才活了下来。

虽然自然界中有许多动物是吃果实的,但是熟透的果实,只有地面上的少部分动物会去吃,比如蚂蚁,它们是将食物带回巢吃掉,即使醉了睡了对生存而言也没有太大的影响,而像许多鸟类就不同了,虽然它们也喜欢吃熟透的果子,但是去地面上吃,危险程度太高了,所以它们吃的果子往往是未发酵或者刚刚开始发酵出酒精的,这样它们的酒精代谢能力与生存关系也不大。

早在2017年,美国俄勒冈健康与科学大学的科研人员用斑胸草雀做了喝酒实验,实验中,研究人员准备了三杯不同的水:正常的水、加了果汁的水、有水有果汁又加了酒精的水,发现,斑胸草雀更喜欢加了酒精的果汁水,这代表着在许多吃果实的动物中,酒精的气味就意味着甜度高。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不同的人ADH7基因也有很大的差异,这直接决定了人的酒量如何,所以,许多人告诉你:酒量是可以练出来的,这是骗人的,因为每个人的ADH7基因从出生就已经注定了,所谓的练出来,是你的胃、肝、神经慢慢的习惯了这种来自于酒精的刺激,所以,不要真的以为喝酒多了酒量就练出来了,适量饮酒才能保护自己的身体。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