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雅称:动物篇

如题所述

虎:於(wū)菟(tú),坤山,山君

春秋时楚人称虎为“於菟”。《左传.宣公四年》:“楚人谓乳谷,谓虎於菟”。旧时以虎为山兽之长,故称。《说文·虎部》:“虎,山兽之君。”《骈雅·释兽》:“山君,虎也。”

清黄景仁《圈虎行》:“何物市上游手儿,役使山君作儿戏。”

鲁迅《答客诮》:“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知否兴风狂啸者,回眸时看小於菟。”

蟋蟀:促织

在乡间又称为天鸡、灶鸡子。最早在《诗经》中就有记载蟋蟀。

晋人崔豹的《古今注》“谓其声如急织也”,形容蟋蟀鸣唱如织布机的声音时高时低,仿佛是在催促织女飞梭速织,“促织”之名由此而来,又有促织、趋织、催织、纺纱娘之称。

《诗经·蟋蟀》:“蟋蟀在堂,岁聿其莫。今我不乐,日月其除。”

唐杜甫《促织》:“促织甚微细,哀音何动人。草根吟不稳,床下夜相亲。”

萤火虫:照夜清,火金姑,晖夜,熠耀,丹良,丹鸟,夜光,宵烛

古代广泛流行解释萤火虫来源的“腐草化萤”的传说,还随着中国文化的传播,影响到了朝鲜和日本等国家。即使到了今天,人们的科学素质有了很大提高,还有相当一部分人认可这种“腐草化萤”的传说。在我国的民俗文化中,有许多节日与萤火虫有关。如中元节,俗称鬼节、七月半,佛教称为盂兰盆节。俗语云:“七月半,鬼乱窜。”

《诗经·豳(bīn)风·东山》载:“町畽鹿场,熠耀宵行。不可畏也,伊可怀也。”

唐崔颢《七夕词》:“长信深阴夜转幽,瑶阶金阁数萤流。”

唐杜牧《七夕》:“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马:白驹,飞黄,光明,赤兔

骠:1.骠(biāo),黄毛夹杂着白点子的马;2.骠(piào),指骁勇的样子或马跑快的样子,如骠勇,骠骑。

骅(huá)、骝(liú):黑鬃黑尾的红色马。唐杜甫《奉简高三十五使君》:“骅骝开道路,鹰隼出风尘。”

骃(yīn):浅黑带白色的马。骃骐;骃原:平原上的役马。

骊:黑色的马。《礼记·檀弓》:“戎事乘骊”。

骐骥:青黑色的马。驽马:跑不快的马,劣马。(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骓:黑色白蹄的马。《史记·项羽本纪》:“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骢:青白相间,类似蓝色的马。

骁:强壮的马。如:骁勇,骁将,骁骑。

骍(xīng):赤色的马。

骥:老马。三国·魏·曹操《步出夏门行·龟虽寿》:“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古代历史上的名马例举:

赤兔:赤兔原是吕布的坐骑,后来跟随关羽征战沙场,关羽战死沙场,这匹马也绝食而亡,追随主人去了。赤兔马,其“浑身上下,火炭般赤,四蹄踏雪,无半根杂毛;从头至尾,长一丈;从蹄至项,高八尺;嘶喊咆哮,有腾空入海之状”。关于它的记载,最早见于《三国志·吕布传》,素有“人中吕布,马中赤兔”之称。

的卢马:刘备的坐骑。一次刘备遇难,骑的卢马逃跑,危急之时落入檀溪中,刘备着急地对的卢马说:“的卢,今天遇到大难,你一定要帮忙呀!”于是,的卢一跃三丈,带刘备逃出险境。

绝影:一代枭雄曹操的坐骑。在《魏书》中有所提及:“公所乘马名绝影,为流矢所中,伤颊及足,并中公右臂。”曹操之爱马,波斯种,绝影之意,即是说此马跑起来不见影子。

爪黄飞电:曹操之爱马,亦波斯种,全身雪白,唯四蹄黄色。曹操许田围猎时乘此马。

喜鹊:客鹊,飞驳鸟,干鹊,神女

唐韩愈、李正封《晚秋郾城夜会联句》:“室妇叹鸣鹳,家人祝喜鹊。”

北宋苏轼《虎丘寺》:“喜鹊翻初旦,愁鸢蹲落景。”

猪:刚貅,印忠,汤盎,黑面郎

古名豕,亦称彘、豨,又称刚貅。

宋孙奕《示儿编》中记载:“猪曰乌金,长喙。”

狗:福孙,韩卢,豺舅,黄耳

战国时韩国的名犬,色黑,故名卢,韩卢故成为狗的别称,也泛指良犬。韩卢逐块:狗只知道追逐人投掷的土块。比喻被事物表面现象迷惑,不能弄清事物本质;或做事只在细枝末节上下功夫,抓不住根本;引申为白费精力。

《尔雅翼·释兽二》:“世传狗者豺之舅,豺遇狗,辄跪如拜状。”

唐元稹《友封体》:“桦烛焰高黄耳吠,柳堤风静紫骝声。”

宋辛弃疾《满江红·和廓之雪》:“记少年骏马走韩卢,掀东郭。”

鸡:日山,司辰,时夜,酉禽,酉日将军,烛夜,戴冠郎,兑禽,翰音,朱公,金禽,巽(xùn)羽,知时畜,会稽公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龙和凤都是神化的动物,鸡却是一种身世不凡的灵禽,例如凤的形象来源于鸡。《太平御览》:“黄帝之时,以凤为鸡。”传说鸡为日中乌,鸡鸣日出,带来光明,能够驱逐妖魔鬼怪。《诗经·风雨》云“风雨如晦,鸡鸣不已”,后来“风雨如晦,鸡鸣不已”被引申为形容在风雨飘摇、动乱黑暗的年代。

东晋陶潜《述酒诗》:“流泪抱中叹,倾耳听司晨。”

东晋葛洪《抱朴子·登涉》:“酉日称将军者,老鸡也;称捕贼者,雉也”。

北齐刘昼《新论·类感》:“太白晖芒,鸡必夜鸣;火精光盛,马必晨惊;鸡为兑禽,金为兵精。”

牛:黑牡丹,乌犍,八百里,大武

“牝”与“牡”是反义词,《说文》:“牡,畜父也。牝,畜母也。”牡牝:雌雄两性。《大戴礼记》:“诸侯之祭,牛曰太牢。”古代祭祀所用的牛称“一元大武”或简称“大武”。明·张自烈《正字通·牛部》:“牯,俗呼牡牛曰牯。”母牛称作牝牛、牯牛。

唐唐彦谦《越城待旦》:“清溪白石村村有,五尺乌犍托此生。”

宋苏轼《墨花》:“独有狂居士,求为黑牡丹。”

宋陆游《独立思故山》:“青箬买来冲雨钓,乌犍租得及时畊。”

宋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鲤鱼:锦鲤(红鲤鱼),占魁,六六鳞

唐陆龟蒙《奉酬袭美苦雨》:“丝禽藏荷香,锦鲤绕岛影。”

宋苏轼《水龙吟》:“但丝莼玉藕,珠粳锦鲤,相留恋,又经岁。”

宋宋庠《春霁汉南登楼望怀仲氏子京》:“私书一纸离怀苦,望断波中六六鳞。”

宋陆游《九月晦日作》:“锦城谁与寄音尘,望断秋江六六鳞。”

羊:驹驴,长髯主簿,髯须主簿,髯须参军,珍郎,卷娄,胡须郎,嵩山君,独笋子

《三字经》说“羊初生,知跪乳。”“人之初,性本善”,其中的“善”字从羊,这表示古代统治者冀望人性如羊,便于管理。所以羊字偏旁的字多有“驯顺”之意。《说文解字》曰:“美,甘也。从羊,从大。”徐铉注释说:“羊大则美。”可见“美”是由羊大而味甘而来。“羞”字,本意为“进献”。“羊”、“祥”通假。西汉大儒董仲舒有云:“羊,祥也,故吉礼用之。”

《初学记》卷二九引晋崔豹《古今注》:“羊一名长髯主簿。”《中华古今注》卷下:“羊,一名髯须参军。”

《搜神记》:汉初齐国后裔梁文家中有一个祭神的祠堂,有一天祭祀时,突然从祭祀中放在座上的皂帐里传出人声来,而且自称为嵩山君,从帐中可看出它的须髯长垂颐下,于是便呼叫他,却听到它发出羊鸣声,一看之下,原来是袁公路家中畜养的羊,「嵩山君」的别称便是由这段记载而来。

《清异录》中记载,武后喜欢吃冷羊肉,所以她特赐给张昌宗冷羊肉,并附上信札,上面写着:「珍郎杀身以奉国。」所以后世又称羊为「珍郎」。

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十七回:“常言机儿不快梭儿快,打着羊驹驴战。”

《庶物异名疏》:羊另一名称叫卷娄,庄子称舜为卷娄,便是因为舜的背脊弯曲。

《博物志》记载:没有羊角的称羖羊,又称胡须郎。

《事物绀珠》记载:李栖筠家中畜养的羊,呼名叫独笋子。「独笋子」一名的由来便是出于此。

兔子:月宝,朴握,缺鼻,扑朔,明视,明眎(shì),月精,月德,讨来,舍舍迦,卯畜,三瓣嘴,东郭逡

《礼记·曲礼下》:“凡祭宗庙之礼……兔曰明视。”孔颖达解释:“兔肥则目开而视明。”

《礼记·曲礼下》:“凡祭宗庙之礼……兔曰明视。”

《战国策·齐策三》:“韩子卢者,天下之疾犬也。东郭逡者,海内之狡兔也。”

《乐府诗集·横吹曲辞五·木兰诗》:“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北周庾信《齐王进白兔表》:“月德符征,金精表瑞。”

唐权德舆《中书门下贺河阳获白兔表》:“惟此瑞兽,是称月精。来应昌期,皓然雪彩。”

宋苏轼《游径山》:“寒窗暖足来扑朔,夜钵咒水降蜿蜒。”

宋宋孝宗《题刁光胤画册》:“梦中衣褐定何祥,明眎由来世泽长。谁拟前身是韩子,为他毛颖著文章。”

鸽子:飞奴,飞雪,勃菇,半天娇

五代后周王仁裕在《开元天宝遗事》著作中辟有“传书鸽”章节,书中称:“张九龄少年时,家养群鸽,每与亲知书信往来,只以书系鸽足上,依所教之处,飞往投之,九龄目为飞奴,时人无不爱讶。”

唐皎然《题馀不溪废寺》:“居人今已尽,栖鸽暝还来。”

唐贯休《寄栖一上人》:“古屋藏花鸽,荒园聚乱流。”

鹿:元吉,斑龙,角仙,玉角,茸客

在儒家文化中,鹿是帝王仁德的象征,白鹿的隐现常常被附会为检验帝王德政的好坏和上天意志的表征。汉陆贾《新语》:“鹿鸣以仁求其群”,“鹿鸣”是读书人的精神支柱,遂有科举及第、科场得意之意。在中国民俗文化中,鹿是吉祥的象征。《祥验记》:“鹿者,禄也。”所以,古代官宦家在修建宅园时候,会在门楼上雕镂“十只鹿”,谐音为“食禄”。

《诗经•小雅•鹿鸣》:“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唐沈佺期《幸白鹿观应制》:“紫凤真人府,斑龙太上家。”

唐孟郊《答卢仝》:“独自奋异骨,将骑玉角翔。”

宋陶谷《清异录・兽》:“华清宫一鹿,千年精俊不衰,人呼曰角仙。”

螃蟹:元贵,无肠公子,尖团,内黄侯,菊下郎君,横行介士

宋陆游《咏糟蟹》:“旧交髯簿久相忘,公子相从独味长,醉死糟丘终不悔,看来端的是无肠。”

宋苏轼《尖团》:“堪笑吴中馋太守,一诗换得两尖团。”

宋曾几《谢路宪送蟹》:“从来叹赏内黄侯,风味尊前第一流。”

鹤:青云,九皋,胎仙,赤颊,介鸟,露禽,仙禽,仙羽,仙骥,仙驭,青田翁

三国陆玑《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鹤形状大如鹅,长脚青黑,高三尺余,赤顶赤目,喙长四寸余…今人谓之赤颊。”

梁简文帝《〈南郊颂〉序》:“露禽乍聚,望比翼之翱翔。”

南朝鲍照《舞鹤赋》:“散幽经以验物,伟胎化之仙禽。”

唐王勃《滕王阁序》:“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唐李远《失鹤》诗“秋风吹却九皋禽,一片闲心万里云。”

唐薛能《答贾支使寄鹤》:“瑞羽奇姿踉跄形,称为仙驭过清冥。”

唐代刘禹锡《飞鸢操》:“青鸟自爱玉山禾,仙禽徒贵华亭露。”

唐钱起《送陆贽擢第还苏州》:“华亭养仙羽,计日再飞鸣”之诵。

宋黄庭坚《倦鹤图赞》:“伟万里之仙骥,羾羾九关而天翔。”

元张养浩《寨儿令·夏》曲:“见胎仙,飞下九重天。”

燕子:上招,社客,飞乙,神女,游波,乌衣,观音燕,玄鸟,玄禽

《诗经商颂玄鸟》:“天命玄鸟,降而生商。”

宋周邦彦《应天长》:“梁间燕,前社客。”

宋欧阳修《渔家傲》:“画栋归来巢未失,双双款语怜飞乙。”

宋李光《南歌子》:“皎如明月入窗棂,天女维摩相对两忘情。”

狮子:狻猊(suān ní),金猊,灵猊

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龙生九子之一(一说是第五子,另说是第八子)。形如狮,喜烟好坐,所以形象一般出现在香炉。

上,随之吞烟吐雾。古书记载是外貌与狮子相似能食虎豹的猛兽,亦是威武百兽率从之。

前蜀贯休《送颢雅禅师》:“天花娉婷下如雨,狻猊座上师子语。”

杜鹃:子规,布谷鸟,杜宇,鶗鴃(tí jué)

杜鹃是中国的一种鸟,传为望帝所化,发出的声音极其哀切,犹如盼子回归,所以也叫子规。其它别称如布谷鸟,杜宇,鶗鴃(tíjué),都是同属于杜鹃科。

唐李白《宣城见杜鹃花/子规》

“蜀国曾闻子规鸟,宣城还见杜鹃花。一叫一回肠一断,三春三月忆三巴。”

唐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鹦鹉:陇客

旧时相传鹦鹉多产于陇西,因此古代别称是“陇客”。鹦鹉的寓意又是英明神武,英姿勃勃的意思。

宋梅尧臣《和刘原甫白鹦鹉》:“雪衣应不忌,陇客幸相饶。”

蜜蜂:金翼使,茂林

宋陶谷《清异录·花贼》:“温庭筠尝得一句云:‘蜜官金翼使’遍示知识,无人可属。”

清韦国琛《蜂房》:“忽逢金翼使,为报午时衙。”

蝴蝶:玉腰奴,花贼

宋陶谷《清异录·花贼》:“温庭筠尝得一句云:‘蜜官金翼使’遍干知识,无人可属。久之,自联其下曰:‘花贼玉腰奴’予以谓道尽蜂蝶”。

清纳兰性德《蝶恋花·露下庭柯蝉响歇》:“瘦断玉腰沾粉叶,人生那不相思绝。”

蜗牛:篆愁君,黄犊

因下雨天时,蜗牛频出,留下的爬行足迹,酷似篆书,喜欢联想的古代诗人们便将阴雨天的愁绪与这种篆书一样的。

足迹联系在一起,因而蜗牛便被冠上“篆愁君”之名。

宋陈师道《春怀示邻里》

断墙著雨蜗成字,老屋无僧燕作家。剩欲出门追语笑,郤嫌归鬓著尘沙。

风翻珠网开三面,雷动蜂窠趁两衙。屡失南邻春事约,只今容有未开花。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