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余光中《听听那冷雨》中诗化的语言

文章第七自然段中出现的“一打少年听雨,...二打中年听雨,...三打白头听雨...”其中的“一打...二打...三打...”出自什么?诗词?还是鲁智深三拳打死镇关西...我怎么觉得不像是后者= =
...那个= =
我不是问打的意思...
我是想问这样一个句式是出自什么...作品(?)
余光中老师是从什么地方引用过来的...?

雨打琵琶听过没?
打:动词,形声。从手,丁声。本义:击:打,击也。――《说文新附》
身世浮沉雨打萍。――宋·文天祥《过零丁洋》

在这里就是雨水击打在地面上的意思啦
少年的时候听雨打在地面上……

一打少年听雨,红烛昏沉。再打中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三打白头听雨的僧庐下,这更是亡宋之痛,一颗敏感心灵的一生:楼上,江上,庙里,用冷冷的雨珠子串成。

这是化用了蒋捷的《虞美人① 听雨》

少年听雨歌楼上,
红烛昏罗帐。
壮年听雨客舟中,
江阔云低,
断雁叫西风。②

而今听雨僧庐下,
鬓已星星也。③
悲欢离合总无情,
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注释】
①此调原为唐教坊曲,初咏项羽宠姬虞美人,因以为名。又名《一江春水》、
《玉壶水》、《巫山十二峰》等。双调,五十六字,上下片各四句,皆为两仄韵转两平韵。 ②断雁:失群的孤雁。 ③星星:形容鬓发斑白。
【品评】
此词从“听雨”这一独特视角,表现了少年、壮年、晚年三个人生阶段的不同境遇、不同况味的不同感受。作者通过时空的跳跃,依次推出了三幅“听雨”的画面,而将一生的悲欢歌哭渗透、融汇其中。三幅画面前后衔接而又相互映照,艺术地概括了作者由少到老的人生道路和由春到冬的情感历程。其中,既有个性烙印,又有时代折光:由作者的少年风流、壮年飘零、晚年孤冷,分明可以透见一个历史时代由兴到衰、由衰到亡的嬗变轨迹,而这正是此词的深刻、独到之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