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期大秦寺人是什么?

如题所述

大秦寺人意思是古代宫中的近侍小臣,多以阉人充任。

《周礼》谓天官冢宰所属有寺人,为宫中侍御之宦官。春秋时各国都设置。掌王宫中女御和女奴的戒令,在王后的路寝(正室)设五人。

《左传· 晋公子重耳之亡》:“吕,郄畏逼,将焚公宫而弑晋侯。寺人披请见,公使让之。”

至于宦官制度则起源于于先秦时期,《诗经》、《周礼》、《礼记》中都有关于宦官的记载。周王朝及各诸侯国大都设置了宦官。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宦官制度则变得更加详备。

秦朝灭亡之后,汉高祖刘邦鉴于秦亡教训,间用文士充中常侍,以抑制宦官势力,但是汉元帝之后,宦官势力便开始复萌并日渐强盛。

等到东汉时期,皇帝身边的中常侍便专由宦官充任,主要负责传达诏令,掌理文书,左右皇帝视听,权力之大足以改变时局,东汉皇帝则多利用宦官牵制外戚,宦官势力正式成为了权力博弈中重要的一员。

唐代,宦官由内侍省、掖廷局、宫闱局、奚官局、内仆局、内府局管理,唐太宗时,规定内侍省宦官最高官阶为三品,数额亦有限制。

但是安史之乱后,唐代宦官实力再次开始扩张,位列三公甚至加封王侯者屡见不鲜,唐肃宗时期设观军容使,专以宦官中的掌权者充任,作为监视出征将帅的最高军职。

宋代因为外戚势力的强势崛起,再加上诸多因素干预,虽然也设立了内侍省,由宦官掌权,但是宦官实力对于政权的影响远远小于汉唐时期。

明代明太祖朱元璋对宦官管理较严,禁止其兼外臣的文武职衔,但从永乐朝始,宦官渐受重用。皇帝亲信的太监经常被派出巡出洋,担任监军。

永乐十八年明朝设立东厂,成化十三年再设西厂,宦官势力的膨胀再也无人可以遏制。因此明代出现了许多权倾朝野的大宦官,例如成化年间的汪直、武宗时期的刘瑾、熹宗时期的魏忠贤等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2-17

战国时期大秦寺人,是指大秦宫中的近侍小臣,多以阉人充任。寺人,通常指被阉割的男人;有可能是有职务的“驱吏”(奴隶身份),也有可能是处于仆从地位的神职人员,也有可能是自由人。

后世引申为性功能有缺陷的男子。寺人也是官名,亦作侍人。

拼音:sì rén

出处:《聊斋志异·巧娘》:“巧娘戏问:‘寺人亦动心佳丽否?’生曰:‘跛者不忘履,盲者不忘视。’”

扩展资料:

寺人不全是太监,在最近热播剧《》中就是个假太监。

剧中,为了避免过分亲近自己而送嫪毐入宫,嫪毐在甘泉宫逗留了一夜后回到相府,吕不韦以有犯罪前科为由将嫪毐送入宫中当寺人。嫪毐被送到了赵姬榻上,嫪毐和赵姬私通,因而倍加宠信,并受封为,还和太后赵姬生了两个儿子,并自称为秦王的“继父”。

参考资料来源: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1-01-11
大秦寺人指的就是秦国后宫的太监,当时那些太监被称为寺人,著名的赵高也是一个寺人。
第3个回答  2021-01-05
大秦寺人在战国时期指的就是宦官,服侍官员的人,多数都是奴隶身份,后来被表示有缺陷的人。
第4个回答  2021-01-11
是指服侍自己身边的人,多以阉人为主。太监,原指古代宦官中的高级官员,现指被阉割生殖器后入宫服务的男性,即宦官。在古代,他们是专供皇室成员役使的奴仆,通常是被阉割的普通百姓或奴隶,他们是皇家的仆人,又称阉人、寺人、妇寺、宦者、中官、中监、宠臣、幸臣、常侍、中人、内臣、内侍、内监,明清时又叫年纪大的太监为伴伴。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