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碚都有那些名人啊 急

如题 急求答案

名人:老舍、梁实秋、卢作孚

老舍在北碚写下第一页

“祁老太爷什么也不怕,只怕庆不了八十大寿。”这是著名作家老舍的长篇小说《四世同堂》的第一句话。

而今,用毛笔写成的《四世同堂》第一页手稿躺在北碚区老舍旧居(四世同堂纪念馆)的陈列台上。稿纸虽已泛黄,但工整的字迹、谨慎的涂改,彰显着老舍对这部作品的珍爱。

北碚区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告诉我们,1938年,老舍来到重庆;1943年,他的夫人胡絜青带着3个孩子来到北碚,一家人定居在北碚蔡锷路24号,即今天的四世同堂纪念馆,直到1946年离开。胡絜青在沦陷后的北平滞留时的种种见闻,成为老舍创作88万多字的《四世同堂》的最佳素材。

当时,老舍因贫血经常头晕,又刚割完盲肠,但仍然坚持写作。在这间因为老鼠众多而被他昵称为“多鼠斋”的小屋里,他写完了《四世同堂》的第一二部。

给夫人的亲笔悼词

看梁实秋的真情流露

著名散文家、学者、翻译家梁实秋在抗战时居住的“雅舍”(即梁实秋纪念馆),位于离四世同堂纪念馆不远的一个小山坡上。他的著名散文集《雅舍小品》就诞生于此。但不为人知的是,雅舍也见证了梁实秋对第一任夫人程季淑的深情厚意。

1938年,梁实秋孤身一人来到重庆。6年后,程季淑带着子女来到雅舍,一家人终于团圆。在程季淑的照顾和支持下,梁实秋翻译《莎士比亚全集》的工作顺利了许多。

此后30多年,梁实秋和程季淑总是形影不离。1974年,程季淑因意外在美国去世。悲痛不已的梁实秋写下了《故妻季淑夫人诔讃》纪念亡妻。

著作《应用数题新解》

北碚 梁秋实纪念馆

卢作孚也曾是“学霸”

在位于北碚区文星湾的峡防局旧址(卢作孚纪念馆)中,陈列着一本由卢作孚编写的《应用数题新解》。这本薄薄的小册子,是卢作孚自学成果的结晶。

北碚区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告诉我们,卢作孚自幼聪慧好学。他小学毕业后因家庭贫苦,无法继续中学的学业,便到成都自学。

卢作孚特别喜欢数学。他阅读了当时能搜集到的中英文数学书籍,编写了《应用数题新解》、《代数》、《三角》、《解析几何》等习题参考书。

《应用数题新解》成书后,很快就被作为中学教材出版发行。卢作孚没有中学学历,却编写出了中学数学教材,他非凡的“学霸”功力可见一斑。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1-27
据统计,抗战时期中国社会名流的绝大部分人都与北碚结缘。为什么出现这种情况,其原因有很多:重庆作为当时中国的战时首都,三教九流都汇聚于此,但当时的重庆母城主要局限在今渝中半岛一带,日本飞机长达几年的狂轰烂炸,迫使人员朝周围疏散。北碚呢?在卢作孚和其胞弟卢子英的管治下,一派欣欣向荣,其城市干净环境清幽,缙云山北温泉嘉陵江小三峡风景美丽,离重庆约50公里的北碚,水陆交通便捷,这就是战乱中的人们一处非常理想的避祸之所,北碚之于重庆若西湖之于杭州,至渝者必以一游为快了。早期在北碚成立的中国西部科学院为战时众多科研机构的迁入作足了铺垫,北碚就成为了当时中国最大的科学中心(李约瑟语)。
重庆母城(包括南岸江北沙坪坝一带)人员混杂,污烟瘴气。北碚相对来说环境良好(非其它地方可比),所以大量的文化人移驻于此,著书立说。抗日名将张自忠将军安葬北碚,这是件大事,在那个特殊年代,凡有爱国之心的人到重庆都要来碚参拜张将军。延安方面的人来重庆也是大多到北碚停留或者重庆要去延安的也多是在北碚准备……所以在20世纪40年代联合国第一版地图中国版图上仅标明了三个地方:北京、上海、北碚。由此可见,北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这是属于这座小城的传奇!
英雄雅士成就了无数佳话!
下面主要说说与北碚关系殊深影响巨大的一些人。
三大英雄:
中国船王卢作孚的宜昌大撤退从根本上挽救了中华民族的命脉。
民族英雄张自忠安葬梅花山,他是二战反法西斯阵营牺牲的最高级别将领。
红色谍王阎宝航的北碚秘密电台改变了二战世界的格局。
教育六大家:
陈望道教授复旦
梁漱溟办学勉仁
晏阳初建校磨滩
陶行知育才凉亭
顾毓琇三顾茅庐
黄炎培职业教育
文艺精品:
老舍的四世同堂、梁实秋的雅舍小品、郭沫若的屈原、梁漱溟的中国文化要义……
以及那些具有天纵之才的奇人异士:张大千、林语堂、李宗吾、熊十力、于右任……群星闪耀。
北碚,小城故事多。
第2个回答  2017-05-18
卢作孚、张自忠 、老舍、向仲怀院士、候光炯院士、袁隆平院士
希望对你有帮助的话,请点个赞!谢谢
第3个回答  2017-06-17
卢作孚、张自忠 、老舍、向仲怀院士、候光炯院士、袁隆平院士
第4个回答  2017-04-30
卢作孚、张自忠 、老舍、向仲怀院士、候光炯院士、袁隆平院士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