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至两宋时期的民族关系

如题所述

隋唐至两宋时期的民族关系如下:

两宋分为两个阶段:北宋(960~1127)和南宋(1127~1279)。两宋时期,各民族政权林立交战不断,经济文化交流不断趋向融合。同时,各民族政权以虚拟的血缘关系来规定彼此之间的政治地位。

拓展知识:

一、北宋与辽的关系。

契丹族生活在辽河上游一带,过着游牧、渔猎生活,后来部分契丹人开始了农耕生活。10世纪初,耶律阿保机统一契丹各部;916年,建立契丹国,定都上京,后来改国号为辽。辽仿汉字偏旁创制文字,实行“蕃汉分治”的政治制度。

宋辽争夺的重点是燕云十六州(又称"幽蓟十六州"、"幽云十六州")。北宋在统一南方后先后两次对辽用兵,均失败,转入战略防御,确立了“守内虚外”的政策;北宋停止北伐后,辽统治者不断发兵南下,威胁北宋的安全。1004年,辽军逼近东京,宰相寇准力劝宋真宗亲征。

在前线大挫辽军锐气,辽方提出议和,宋真宗接受。1005年初,双方订立和议,主要内容有:宋每年送给辽“岁币”;辽撤兵;双方约为兄弟之国,各守边界。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澶渊之盟,宋辽双方维持了一个世纪的和平局面;双方经济文化交流密切,促进了民族融合。

二、北宋与西夏的关系。

党项族居住在宁夏、甘肃、陕西西北一带,过着游牧生活。1038年,党项族首领元昊称大夏国皇帝,都城在兴庆,史称西夏。西夏仿效中原建立政治制度;推行科举制,选拔人才;仿照汉字创制西夏文字。元昊称帝后,与宋不断交兵,双方损失都很严重。

1044年,双方订立和议:元昊取消帝号,北宋册封元昊为夏国主,夏对宋称臣;宋每年送给西夏“岁币”;宋夏重开边境贸易。和议以后,宋夏之间基本上维持了和平局面,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

三、金的建立、辽和北宋的灭亡。

女真族由黑水靺鞨发展而来,长期居住在松花江、黑龙江下游一带。北宋中后期,女真族的完颜部强盛起来,逐渐统一女真各部。女真族对我国东北地区的开发和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女真受辽的控制,每年要向辽贡献大量财物。辽的地方官以各种名目勒索女真人。

辽与女真贸易,经常压低价格,甚至强行夺取,引起女真人的怨恨。辽天祚帝,对女真人勒索压迫更加凶狠,迫使他们奋起抗辽。1114年,女真族的杰出首领完颜阿骨打举兵抗辽,取得初步的胜利。抗辽斗争性质属于正义。115年,阿骨打称皇帝,建立金朝,定都会宁。

阿骨打就是金太祖。阿骨打建国以后,国力迅速增强。辽政权政治腐朽,剥削苛重;各族人民不断起来反抗。金与北宋联合夹击辽。1125年辽天祚帝为金军所俘,辽朝灭亡。辽灭亡后,金军两度南下攻宋,威胁宋的都城东京。北宋军民在主战派大臣李纲的领导下,多次打退金兵的进攻。

北宋统治集团腐朽不堪,没有抵抗的决心,都城终于被攻破。1127年,金俘获宋徽宗和宋钦宗,北宋灭亡。史称“靖康之变”。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