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在千牛卫大将军前加上“检校”二字

如题所述

“检校”是“诏除”(皇帝下诏单批)而非“正命”(通过吏部正式任命)的“加官”,一般在两种情况下出现:

1、第一种情况是品级高的官员兼任品级的官职,比如初唐著名权臣长孙无忌就曾以“太尉(正一品)”的身份兼任“检校中书令(正三品)”。

2、第二种情况是不需要掌握实际权力的官衔,有点类似于如今的“名誉职务”。比如杜甫曾经担任过“检校工部员外郎”,后世称为“杜工部”。但杜甫一辈子都没在工部待过,当时他的实际工作是剑南节度使严武的参谋。

3、检校最初的意思就是“兼领”或者“代理”,比如唐朝初期南衙十六卫的将领经常“检校”北衙禁军的将领,如称“某某卫大将军检校羽林将军”;或者有军事将领“检校”行政职务的,比如“某某大将军检校工部尚书”等等,其实就是“兼任”的意思。

4、由于唐代前期实行府兵制度,所以在朝廷设立十六卫。十六卫的名称,唐代前期变化甚多,到唐玄宗开元时方大体上固定为左右卫、左右骁卫、左右武卫、右左威卫、右左领军卫、左右金吾卫、左右监门卫和左右千牛卫。唐朝的千牛卫就是禁军,千牛卫大将军就是禁军头领。

5、比如李元芳的“检校千牛卫大将军”就属于第二种情况。因为他之前只是“千牛卫中郎将(正四品下)”,级别比“大将军(正三品)”低两级,不属于“兼领平级、低级官职”的情况;而且李元芳并不在“千牛卫”管事、不参与大型朝会、仪仗,只是跟着狄仁杰四处查案。

扩展资料:

1、“千牛卫”这个名字,始于唐代,正式名称为“左右千牛卫”。在唐代,“左右千牛卫”是大唐南衙“十六卫”中的两“卫”,不领府兵,专责“掌执御刀宿卫侍从”,是皇帝内围贴身卫兵。

晚唐以后,随着“府兵制”的瓦解、“南衙十六卫”的衰败,“左右千牛卫”也逐渐变得徒有虚名,变成了虚衔的一部分。五代、宋、辽、金,皆是如此。

2、北朝北魏的时候,出现了一种高级禁卫武官,他们除了负责皇帝的安全,还掌执御刀“千牛刀”,这种禁卫武官就是——“千牛备身”。最初“千牛备身”出现的时候,似乎并没有一个专门的机构来统领这些武官。后来,北魏孝明帝中期出了“领左右”,很可能就统领着“千牛备身”。

3、再往后,历朝历代统领“千牛备身”的机构名称不断变化,在唐高宗显庆五年(公元660年)称“左右千牛府”,到了唐中宗神龙元年(公元705年),改为“左右千牛卫”。这样看来,“千牛卫”,正是因为它统领着禁卫武官“千牛备身”而得名。

4、唐制,官员有虚衔和实授两种,检校千牛卫大将军是虚衔(相当于现代的军衔),并无实际权力,相当于荣誉职务,和现代的政协副主席相同。

唐朝的军区司令在早期叫某某道大总管(只管军,不能管政),全国共分十五道,比如河北道行军大总管就相当于现代的北京军区司令,但并不一定是大将军担任。

5、狄仁杰就做过河北道行军副大总管(正的是太子挂了个名,他实际是正的),到唐玄宗时改名叫节度使,全国分十节度,统管辖区内一切军、政事务,这一变化正是唐衰落的原因之一。

所以在电视剧《神探狄仁杰》中,李元芳这个“检校千牛卫大将军”实际上是相当于现代的陆军上将,给总理做跟班。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千牛卫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8-05

“检校”,是“诏除”(皇帝下诏单批)而非“正命”(通过人事部门正式任命)的“加官”。
在唐代官制中有两种可能的情况:

第一,“兼领”或者“代理”,即本来就有一定的职位,“兼领”平级/低级的另一种职位。如唐初南衙十六卫的将领经常“检校”北衙羽林将军——“某卫大将军(正三品)检校羽林将军(从三品)”;长孙无忌以“太尉(正一品)”身份“检校中书令(正三品)”。

第二,并不需要真正地履职的额外加官。类似于如今的“XX协会荣誉主席”的意思。如杜甫“检校工部员外郎”,但实际上根本不需要到工部去任职。

扩展资料:

一、诸卫:

由于唐代前期实行府兵制度,所以在朝廷设立十六卫。

十六卫的名称,唐代前期变化甚多,到唐玄宗开元时方大体上固定为左右卫、左右骁卫、左右武卫、左右威卫、左右领军卫、左右金吾卫、左右监门卫和左右千牛卫。千牛卫是保卫皇帝权贵的军队。

二、监察机关:

御史台:长官御史大夫一员,从三品;御史中丞二人,正五品上。会昌二年(842),御史大夫升正三品,御史中丞正四品下。

御史台下属三院:

台院:侍御史四人,从六品下。令史、书令史、亭长、掌田为流外官。

殿院:殿中侍御史六人,从七品上。

察院:监察御史十人,分察六部及地方州县,秩正八品上。

参考资料来源: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9-08-05

唐朝官职有实授和虚衔两种,“千牛卫大将军”虽然官职和地位很高,不过官职前面加了检校二字,大多情况下就属于虚衔。这个大将军名号就包含了水分。

“检校”一般是皇帝单独下诏加任的官职,而不是通过吏部正式任命的,出现这种情况第一是本身自己就有具体的官职。

官职前加“检校”二字有以下两种可能。

第一种可能,“千牛卫大将军”只是代理或者兼职,即本来就有一定的职位,“兼领”平级/低级的另一种职位。如唐初南衙十六卫的将领经常“检校”北衙羽林将军就是“某卫大将军(正三品)检校羽林将军(从三品)”;长孙无忌以“太尉(正一品)”身份“检校中书令(正三品)”。

第二是皇帝为了表示对臣下恩宠,会赐予不需要真正任职的荣誉性职务,也会在官职前面加上检校二字。即并不需要真正地履职的额外加官,类似于现代的荣誉主席的意思。如杜甫“检校工部员外郎”,但实际上他根本不需要到工部去任职。

“左右千牛卫”是唐朝南衙十六卫当中的两卫,千牛卫不直接掌管府兵也没有兵权,他们只负责皇宫和皇帝本人的保卫工作,但是作为皇帝的随身扈从,千牛卫很得皇帝本人的信任,所以唐朝时期千牛卫虽然不掌兵权,地位却是在十六卫当中最高的。

唐朝初期左右千牛卫和左右监门卫,对其他十二卫有监视的职能。唐朝初期左右千牛卫可以说是皇帝的心腹保镖了,那么千牛卫的最高领导“检校千牛卫大将军”就是保镖队长。

扩展资料:

千牛卫的地位

千牛卫在唐朝是正三品的官职,在当时正一品和从一品的官职大多只是虚职,一般情况下支授予开国功臣或者追封有重大贡献的人。由于唐太宗李世民做过尚书令,为了避嫌正二品的尚书令在唐朝一直都是空缺状态,所以从二品的尚书仆射成为了尚书省的最高长官,也就是唐朝实际上的宰相。

后来神探狄仁杰以正三品的官职担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也就成为了事实上的宰相,由此可见正三品的“千牛卫大将军”在唐朝初期的地位还是很高的。

参考资料来源: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03
“检校”,是“诏除”(皇帝下诏单批)而非“正命”(通过人事部门正式任命)的“加官”。
在唐代官制中有两种可能的情况:
第一,“兼领”或者“代理”,即本来就有一定的职位,“兼领”平级/低级的另一种职位。如唐初南衙十六卫的将领经常“检校”北衙羽林将军——“某卫大将军(正三品)检校羽林将军(从三品)”;长孙无忌以“太尉(正一品)”身份“检校中书令(正三品)”。

第二,并不需要真正地履职的额外加官。类似于如今的“XX协会荣誉主席”的意思。如杜甫“检校工部员外郎”,但实际上他根本不需要到工部去任职。

从剧情上看,李元芳的“检校千牛卫大将军”更可能是属于★★第二种情况★★,因为:他之前只是“千牛卫中郎将(正四品下)”,级别比“大将军(正三品)”低两级,不属于“兼领平级/低级官职”的情况;而且李元芳并不在“千牛卫”管事、不参与大型朝会、仪仗,只是跟着狄仁杰四处查案。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4个回答  2008-11-28
检校最初的意思就是“兼领”或者“代理”,比如唐朝初期南衙十六卫的将领经常“检校”北衙禁军的将领,如称“某某卫大将军检校羽林将军”;或者有军事将领“检校”行政职务的,比如“某某大将军检校工部尚书”等等,其实就是“兼任”的意思。

由于唐代前期实行府兵制度,所以在朝廷设立十六卫。十六卫的名称,唐代前期变化甚多,到唐玄宗开元时方大体上固定为左右卫、左右骁卫、左右武卫、右左威卫、右左领军卫、左右金吾卫、左右监门卫和左右千牛卫。
唐朝的千牛卫就是禁军,千牛卫大将军就是禁军头领
禁军是保卫皇帝权贵的军队

检校不太好说,在唐朝的意识是还未授予这个官职,但却暂时掌握这官职的权利
连一起就是暂时管理禁军事务的头领
千牛
后魏始置。“千牛”,刀名,言刀之锐利可屠千牛。千牛刀常备身边,后比喻侍立皇帝左右之警卫人员。唐代设左右千牛卫,为禁卫之一,所属有千牛备身。宋代设有左右千牛卫上将军等。辽金亦曾设置,元以后废。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