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文举说:“想君小时必当了了。” 让陈韪感到大踧踖的原因是什么

如题所述

小事了了,大未必佳”。改自于“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是孔融的故事。

把中国一句古训略微改一下可以叫“小事了了,大未必佳”。这里的小事并不是说什么都亲自过问,而且人也不可能有那经历,做为上层建筑太多花时间注意小事的话,大事那就真的未必佳了。

附:《小时了了,大未必佳》

孔融十岁的时候,随父亲到洛阳。当时李元礼名气很大,做司隶校尉。到他家去的人,都是那些才智出众的人、有清高称誉的人以及自己的亲戚才被通报。孔融到了他家门前,对下边的人说:“我是李府君的亲戚。”已经通报上去,一起坐下来。李元礼问:“您和我有什么亲戚关系?”孔融回答说:“过去我的祖先仲尼曾经拜您的祖先伯阳为师,所以我和您是世世代代友好往来亲戚关系。”李元礼和他的那些宾客没有不对他的话感到惊奇的。太中大夫陈韪后来才到,别人就把孔融说的话告诉给他听,陈韪说:“小的时候很聪明,长大了未必很有才华。”孔融听后说:“我猜想您小的时候一定很聪明吧。”陈韪听了感到非常不安。
孔文举年十岁,随父到洛。时李元礼有盛名,为司隶校尉。诣门者,皆俊才清称及中表亲戚乃通。文举至门,谓吏曰:“我是李府君亲。”既通,前坐。元礼问曰:“君与仆有何亲?”对曰:“昔先君仲尼与君先人伯阳有师资之尊,是仆与君奕世为通好也。”元礼及宾客莫不奇之。太中大夫陈韪后至,人以其语语之,韪曰:“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文举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韪大踧踖。

解读:
全文分三层。
第一层写洛阳李元礼名气很大,寻常人等都无缘登门拜访。这里对李元礼名气之盛的描写,为后文孔融成功地以年仅十岁、无官无名之身成为李元礼的座上宾提供了一个背景和基础。
第二层
写孔融聪明机智地拜访了李元礼,人皆称奇。这里孔融巧妙地运用了“亲戚关系”这个概念,将孔夫子与老子二人之间的师生关系延伸到自己与李元礼的关系上,不可谓不机巧,其思维不可谓不敏捷。
第三层
写孔融机智地反驳陈韪的刁难,再次表现出他聪明机智的特点。
陈韪显然是轻视孔融,认为他不过是一个乳臭未干的孩童,故意出语刁难,意为:你这时年龄小,虽然聪明,也别得意太早了,长大后未必就有出息。孔融巧妙地利用陈韪批评他的话来逆推,使陈韪陷入窘困的境地,这也再一次显示了他的敏捷和机智。正所谓“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至此,孔融年龄虽小但机智异常的性格已体现得淋漓尽致。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8-12-04
首先要了解上文。上文中孔融在对答中表现地很聪明,陈韪有点不高兴就说“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意思是说小时候虽然很聪明,长大了未必还很聪明。孔融灵机一动,说“想君小时必当了了”。意思是我想你小时候肯定很聪明,言外之意是讽刺他现在不聪明。陈韪听了这样的话,当着这么多人的面当然感到大踧踖了。
第2个回答  2008-12-04
孔文举 年十岁,随父到洛。时李元礼有盛名,为司隶校尉;诣门者皆�才、清称及中表亲戚,乃通。文举至门,谓吏曰:‘我是李府君亲。’既通,前坐。元礼问曰:‘君与仆有何亲?’对曰:‘昔先君仲尼与君先人伯阳有师资之尊,是仆与君奕世为通好也。’元礼及宾客莫不奇之。太中大夫陈韪后至,人以其语语之。韪曰:‘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文举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韪大踧踖。”后以“小时了了,大未必佳”言人不能因少年时聪明而断定他日后定有成就

孔文举说他小时了了,就是说他大未必佳----拐弯洗刷他呢
第3个回答  2008-12-04
陈韪之前说“小时了了,大未必佳。”
那么这句话就是以子之矛攻子之盾,说你现在不怎么样了
第4个回答  2019-07-21
陈韪在众人面前对孔文举的聪慧不以为然说:"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意思是:小时候聪明,长大了未必还会聪明."所以孔文举就对他说:"想君小时,必当了了."意思就是:想必君小时候一定是很聪明的拉!"
意思他现在不聪明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