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乡偶书>>整首诗的解释

每句诗的翻译

回乡偶书》
作者: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催。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注解】:
1、鬓毛摧:两鬓的头发已经斑白。

【韵译】:
少年时离乡,到老了才回家来;
口音没改变,双鬓却已经斑白。
儿童们看见了,没有认识我的;
他们笑问:这客人是从哪里来?

【评析】:
��这是一首久客异乡,返回故里的感怀诗。全诗抒发了山河依旧,人事不同,人生
易老,世事沧桑的感慨。一、二句,诗人置于熟悉而又陌生的故乡环境中,心情难于
平静。首句写数十年久客他乡的事实,次句写自己的“老大”之态,暗寓乡情无限。
三、四句虽写自己,却从儿童方面的感觉着笔,极富生活情趣。诗的感情自然、逼
真,内容虽平淡,人情味却浓足。语言朴实无华,毫不雕琢,细品诗境,别有一番天
地。全诗在有问无答中作结,哀婉备至,动人心弦,千百年来为人传诵,老少皆知。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6-05-11
《回乡偶书》
作者: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催。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注解】:
1、鬓毛摧:两鬓的头发已经斑白。

【韵译】:
少年时离乡,到老了才回家来;
口音没改变,双鬓却已经斑白。
儿童们看见了,没有认识我的;
他们笑问:这客人是从哪里来?

【评析】:
��这是一首久客异乡,返回故里的感怀诗。全诗抒发了山河依旧,人事不同,人生
易老,世事沧桑的感慨。一、二句,诗人置于熟悉而又陌生的故乡环境中,心情难于
平静。首句写数十年久客他乡的事实,次句写自己的“老大”之态,暗寓乡情无限。
三、四句虽写自己,却从儿童方面的感觉着笔,极富生活情趣。诗的感情自然、逼
真,内容虽平淡,人情味却浓足。语言朴实无华,毫不雕琢,细品诗境,别有一番天
地。全诗在有问无答中作结,哀婉备至,动人心弦,千百年来为人传诵,老少皆知。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6-05-17
《回乡偶书》
——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催。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译文:
少年时离乡,到老了才回家来;
口音没改变,双鬓却已经斑白。
儿童们看见了,没有认识我的;
他们笑问:这客人是从哪里来?
赏析
这是一首久客异乡,返回故里的感怀诗。全诗抒发了山河依旧,人事不同,人生易老,世事沧桑的感慨。一、二句,诗人置于熟悉而又陌生的故乡环境中,心情难于平静。首句写数十年久客他乡的事实,次句写自己的“老大”之态,暗寓乡情无限。三、四句虽写自己,却从儿童方面的感觉着笔,极富生活情趣。诗的感情自然、逼真,内容虽平淡,人情味却浓足。语言朴实无华,毫不雕琢,细品诗境,别有一番天地。全诗在有问无答中作结,哀婉备至,动人心弦,千百年来为人传诵,老少皆知。
第3个回答  2006-05-11
回乡偶书》
作者: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催。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注解】:
1、鬓毛摧:两鬓的头发已经斑白。
【韵译】:
少年时离乡,到老了才回家来;
口音没改变,双鬓却已经斑白。
儿童们看见了,没有认识我的;
他们笑问:这客人是从哪里来?
【评析】:
��这是一首久客异乡,返回故里的感怀诗。全诗抒发了山河依旧,人事不同,人生
易老,世事沧桑的感慨。一、二句,诗人置于熟悉而又陌生的故乡环境中,心情难于
平静。首句写数十年久客他乡的事实,次句写自己的“老大”之态,暗寓乡情无限。
三、四句虽写自己,却从儿童方面的感觉着笔,极富生活情趣。诗的感情自然、逼
真,内容虽平淡,人情味却浓足。语言朴实无华,毫不雕琢,细品诗境,别有一番天
地。全诗在有问无答中作结,哀婉备至,动人心弦,千百年来为人传诵,老少皆知。
第4个回答  2015-09-27
少小离家老大回:(自己)年轻的时候离开家乡,老了才回到家乡。
乡音无改鬓毛衰:(自己)说话的口音没有什么改变, 可是两鬓的头发都已经斑白、稀疏了。
儿童相见不相识:小孩儿见了我都不认识。
笑问客从何处来:(小孩儿)笑着问我:这客人是从哪里来的呀?  
  整首诗的意思:我年纪轻轻就离开了家乡,到了晚年才 回家。 虽然我说话时家乡的口音没有改变,但是耳朵旁边的鬓发都已经白了。村里的孩子看见我都不认识啦,都笑嘻嘻地问我:“老爷爷,您是从哪儿来的呀?”

附:
  回乡偶书
(唐)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
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
笑问客从何处来。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