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商兴起的客观原因

晋商兴起的客观原因

晋商是在明初兴起的。导致晋商兴起的最重要的条件是明朝为防范蒙古人的戍边措施。1368年建立的明朝,把蒙古统治者驱逐出了中原大地。为了防范蒙古人骚扰和入侵,明王朝从东北的鸭绿江直至西北的嘉峪关一线秣马36万、厉兵八九十万,设立了九边重镇,这就人为地造就了一个高额的消费区。为解决这些兵马的生存和需要,近薄九进重镇的山西的大商小贩,捷足先登,蜂拥而至,操起贩运各种货物的生意。晋商主要是做“食盐”生意崛起的。因为明王朝最初实施“开中法”,即商人输粮供边塞军士食用,王朝付商人盐引,商人凭盐引到指定盐场和指定地区贩盐。由于盐是专卖品,获利颇丰。晋商抓住时机,以地缘优势,借“开中法”捷足先登而兴。当明政府颁布开关互市令后,他们进一步与关外各民族展开贸易,互通有无。一直到清朝前期,晋商用牲口驮等传统方式由江南展转向蒙古、俄国贩卖茶叶,也发了大财。

此外还有:
得天独厚的交通地理优势也是晋商成功的客观原因。我国的农业经济生态区可以分为两大块。从黑龙江的漠河到云南的腾冲,画一条东北( 西南向的斜线,这条线的西北是游牧经济区域,而东南是中原汉族广大农业、手工业区域,它们是两类不同的农业生态系统。这两类农业生态系统分界线,在北方大体与长城平行。而山西背靠蒙古草原,南接中州河南,右连陕西,左屏河北,位于这两种经济区域之间。因此,山西就自然而然充当了促进相互联系和彼此互补的这一角色。作为农耕经济文化极为发达的中原地区,自古需求游牧经济文化的某些补充。比如游牧地区的特产马、羊、骆驼及皮毛、药材等,这是农耕生活所必不可少的。因此,蒙古游牧地区对中原农耕社会和生活的补充是全面的,而非某一时、某一地、某一物的交换。只要存在着两种不同类型的经济文化区域,就存在着这种互补。同样,中原先进的农耕社会对蒙古游牧地区在各个方面的“汉化”和补充性更强,也更全面。无论持久的“汉化”,还是时断时续的“互市”,从未隔断过这两大经济区域之间的联

系。晋商就是从明代开始,做边贸生意渐渐壮大的。

分析晋商兴起原因的文章你可以参考这个:
http://www.diy.jqw.com/wz/minshang/gb_4791_21172.htm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8-10-13
古代中国的商业,发展水平较高,内容特别丰富,具有一定的特点。针对高中学生认识特点,《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设计了这样的学习要点:“概述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概貌,了解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这个要点的关键,在于通过“概貌”,了解“特点”。既然是概貌,就不必面面俱到,事无巨细。可以只讲典型的、有代表性的事例。谈到特点,首先应该弄清有哪些特点,哪些特点应该让学生了解。我们认为,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固然很多,但对高中学生而言,需要了解的特点,可限制在如下几点:1.与农业、手工业的发展紧密相联,相辅相成;2.受重农抑商政策制约,发展艰难而曲折;3.阶段性特征明显,各个时期发展极不平衡;4.货币问题始终掺杂其间。货币制度及货币的使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水平与特点。

基于以上理解,本课的编写,采取按时序分类编排方式,力图在有限的课时里,用有限的篇幅,列举具有典型意义、能够说明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特点的事例和现象,以点带面,举一反三地勾勒出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概貌,使学生学过本课之后,基本了解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

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决定了本课与本单元其他各部分之间具有不可分割的联系。

农业、手工业的发展,是商业发展、繁荣的前提。农业、手工业的发展,为商业的发展提供丰富的商品,也为商业的繁荣提供市场。商业的进步,一定程度上反过来调整、刺激、促进农业、手工业的发展。因此,本课虽然不直接叙述农业、手工业的内容,但一定要以此前已经讲述过的农业发展及其特点、手工业发展及其特点为基础。

重农抑商,是制约古代商业发展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它决定了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艰难与曲折。大约自战国末年开始,古代中国统治者长期奉行重农抑商政策。有关重农抑商的内容,在后面的课文中,另有专门叙述。本课既要体现出重农抑商对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制约与影响,又不能直接叙述重农抑商政策。这也是本课教学中值得研究的问题之一。

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呈现出显著的阶段性特征。战国秦汉时期快速发展,魏晋南北朝时期停滞倒退,隋唐时期恢复繁荣,宋元时期突破旧制,明清时期缓慢发展。这些阶段性特征的形成,不仅与前述农业、手工业的发展和重农抑商两方面因素的作用有关,而且与各个时期政治、军事,甚至文化、宗教的综合影响分不开。由此可见,本课的内容,不仅与本单元内的其他三课存在因果关系,而且与本册其他单元及其他两个必修模块之间,也具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课文叙述有必要充分考虑这种种联系。

对先秦商业发展的概况,课文叙述的目的有两点,一是简单介绍商人出现的历史,二是粗线条地描绘早期商业兴起的情形。让学生了解春秋战国商业的发展,包括商业成就与经商理念,为后世中国商业的发展,打下了厚实的基础。

秦汉时期,特别是汉朝的商业,冲破重农抑商政策的束缚,获得了快速的发展。《汉书·食货志》称:“今法律贱商人,商人已富贵矣。”那时,统一的货币,畅通的驿路商道和航路,各地区之间需求的差异,丰富的物产,都为商业的发展提供了优越的客观条件。本课因此将这一部分作为一个重点。

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商业长期凋敝,本课因之未予叙述。

隋唐时期,商业恢复,出现繁荣局面,是本课叙述的又一个重点。唐代商业,一方面保持着历久相沿的市坊制度,市场设于固定的地点,入市交易有固定时间,过时而罢;另一方面,这时商业已不再是偶然交换和特产品贩运,而是发展为固定的城市商业,有了经常开设的市肆和店铺,经营普通日用品,对市场的管理,有了严格的制度。除普通商店外,还出现了资本雄厚、经营大宗交易的中间商人组织“邸店”。

两宋时期,是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也是本课叙述的一个重点。两宋商业的发展,反映在城市商业地位的提高、商业城镇的兴起、商品种类的增加、纸币的发行等方面。宋代的商业,完全消除了市场的地域限制和时间限制,是对日中而市的古代市坊制度的突破,具有了近代都市商业的特色。《东京梦华录》描写的北宋都城汴梁,《梦梁录》《武林旧事》等书描写的南宋都城杭州,与明清著作所描写的南北二京,在本质上已无二致。近年来,学术界对两宋商业以及整个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评价,有越来越高的趋势。以至有的学者在相关著作中设计出这样的标题:“看谁将中华推向高峰——宋……”这部分内容的选取,正是基于这一背景。

明清时期的商业,发展虽然缓慢,但也很有特点,最突出的表现,是在商业的某些领域,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考虑到有关资本主义萌芽的内容,在下一课中有专门叙述,本课不宜展开,故而只重点介绍活跃在明清商业舞台上的徽商与晋商,以图收窥一斑而知全豹之功效。

学术界对古代中国商业发展水平的评价,差异很大。有的评价很高,有的学者则认为,古代中国的商业,因为受到多种因素的束缚与局限,整体水平并不高。战国至明清,除了明清时期出现一些资本主义萌芽外,古代中国的商业,并未出现质的变化。因此,教学时应特别注意,对古代中国商业发展水平的定位,不宜过高。此外,货币问题与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兴衰相始终,课文中以图文形式也有相应的表现,教学中也应给予相应的关注。
第2个回答  2008-10-13
1、利用临近边境的优势,晋南输边饷而获得厚利。
2、商品经济的发展为晋商的发展提供了条件。

简单答述一下,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参考资料:历史专题能力测试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