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天佑是谁?

如题所述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4-08

在青山环抱的京张铁路青龙桥车站的站台上,一位伟大的铜像高高地屹立着。

他,背靠青山,面向铁路,目光炯炯,正视前方,嘴上留着八字胡,双手插在裤袋里,神情严肃沉静,刚毅自若。

这是我国近代史上杰出的铁路工程师詹天佑的铜像。

铜像脚下这条穿行在崇山峻岭中的铁路,是我国用自己的力量修建的第一条铁路,詹天佑就是修建这条铁路的总工程师。

从铜像面前经过,你会想到中国的铁路史,你会想到在旧中国创业的艰辛,你会产生出一种民族的自豪感。

“为什么中国没有机器”

詹天佑1861年4月出生在广东省南海县一个茶商的家庭。南海县不仅富饶美丽,而且富有革命传统,有关鸦片战争的故事在这儿广泛地流传着。

詹天佑的爸爸詹兴洪,茶叶买卖做得不怎么样,但故事却讲得很好。他经常给詹天佑讲林则徐焚毁鸦片、击退英国侵略军的故事。一次,当他讲到清朝皇帝把林则徐革职、英国侵略军趁机侵入广州的时候,詹天佑气得握紧小拳头,拉出打架的样子,问道:“为什么中国兵老是吃败仗?”儿子的发问,把父亲难住了。詹兴洪并不明白,那是因为清王朝的政治腐败造成的,但他还是看出了最表面的原因,他对儿子说:“听别人说,外国人打仗用洋枪洋炮,中国没有。”

“为什么中国没有洋枪洋炮呢?”詹天佑又问。

“孩子,洋枪洋炮是机器造的,中国没有机器,造不出来。”

“为什么中国没有机器呢?”詹天佑继续追问。

“洋人能,中国没有能人。”父亲有点不耐烦了。

“噢!”詹天佑不说话了。但他心里不服气:洋人不是打不过林则徐吗?反过来说,林则徐不是比洋人还能吗从此,他睡在梦里都想胜过洋人。

到了上学的年龄,父亲把詹天佑送到一所私塾去读书,但詹天佑对四书五经不感兴趣。有一次,他对母亲说:“读这些文章有什么用处?真叫人头痛!”母亲当然不同意他的说法,但也说服不了他。

一天,他父亲的好友谭伯村从广州、香港带来一些工程、机械方面的画报,这一下子给他开了眼界。他如饥似渴地看了一遍又一遍,不明白的地方就问,能描下来的地方就描下来。过后,他还有声有色地讲给小伙伴们听,并照着画报上的样子,用泥巴做机器、捏火车头。

他对机器的兴趣越来越浓。他的衣服口袋和书包里,整天鼓鼓囊囊的装着齿轮、发条和螺丝钉,一有空,就拿出来拨弄着玩儿。有一次,他家墙上的自鸣钟“嘀哒、嘀哒”的响声引起了他的注意,他就想把它扳开来看个究竟。摘下自鸣钟来,把后盖打开,看到那么多的齿轮在转动,他惊奇极了。他开始把这些轮子一个一个拆下来,再细心地按顺序排好,以免安装时忘记了。一架自鸣钟的零部件,竟摆满了一地。他惊讶地发现:一架“嘀哒、嘀哒”跑个不停的“活”家伙,原来就是这些“死”玩艺组成的;只要组装得合理,“死”的都会变成“活”的。

他又开始组装了。

到他重新把自鸣钟弄“活”之后,他幼小的心灵获得了一种自信:“我们中国人也会造机器的,这难不住人!”

“我一定奋发求学”

年底,詹天佑读完了私塾,已经10岁了。将来做什么事呢?父母为他考虑起来:孩子爱机械,能到广州求学那是最好不过的,但家里生活不富裕,这条路显然走不通。剩下的路就是种田了。二位老人为只能给孩子安排这样的前途叹息不已。

正在这时,詹兴洪的好友谭伯村急匆匆地从香港赶来。他说他听到消息,清政府要派受过西方资本主义教育的容闳到香港主持选送幼童出洋留学的工作。他特地赶来,要詹天佑的父母不要放过送詹天佑去美国留学的好机会。

詹兴洪夫妇听了,思来想去,拿不定主意。谭伯村进一步劝说:“这是走洋翰林的路子,一辈子的金饭碗。”

站在旁边的詹天佑,早已听急了。管他什么“金饭碗”、“银饭碗”?外国有机器,能学造机器就行。他翻起长睫毛,鼓起大眼珠子,冲着父母说:“让我去考考吧!”

母亲听说留学的时间长达10年,他舍不得儿子,流着眼泪说:“孩子,你不能跟人家比,你身子不壮,妈不放心……”

詹天佑望望母亲,把两条胳膊一甩,挺了挺胸脯说:“妈,那是以前。这会儿,我可结实咧!”

母亲还是没有松口。

詹天佑更急了,他要求父亲和谭伯村说:“您二老帮我说说呀!”

经过一场劝说,母亲终于让詹天佑去应考了。

考试结果一揭晓,詹天佑名列前茅,被录取为第一批出国留学预备生。他的父亲詹兴洪怀着欣喜而又沉重的心情在写着“疾病生死,各安天命”的“出洋志愿书”上签了字。

年春,不满12岁的詹天佑就要离开自己的家乡,离开朝夕相处的父母去留学了。临行前,父亲对他说:“孩子,出国后,不要忘了父母,不要忘了中华啊!学成后,要速归……”

詹天佑神态庄重地说:“父母放心,我一定发奋求学,学得本领,建设中华!”

他在上海留美预备学校学习了4个月,很快就坐上轮船出国了。

在赴美途中,30个同行的孩子坐在一起,有的因为是第一次出远门,开始哭哭啼啼。詹天佑就劝导他们说:“咱们学本领去,哭什么?!大家在一块多好呀!”

于是,他给同伴们讲故事,讲机器……到了美国,詹天佑看到了烟囱林立的工厂,四通八达的铁路和公路,往来飞驰的火车和汽车;听到了震耳欲聋的汽笛、喇叭声……这使詹天佑自然联想到还在沉睡和任人欺凌的祖国。对比之下,他深深感到了自己祖国的落后。他对同学和美国的朋友说:“中国落后是因为科学不发达,特别是因为交通不方便。大家两脚不出乡里,眼光当然有限。”

詹天佑决心为改变中国的落后状况而努力学习。

他开始上斯布林菲尔的西海文小学,三年之后,考入纽海文中学,两年之后,又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美国著名的耶鲁大学。因他数学成绩最好,进了土木工程系,专攻铁路工程专业。

他每天早起晚睡,把自己的精力全部用在学习上,除了完成课程之内的作业,他还研究一些有关的知识。有的同学对他说:“做完作业就完了,何必要自找苦吃呢?”

詹天佑回答说:“知识没尽头,咱们应该多学一点。”

在大学一、二年级学习期间,他连续获得数学奖金。老师称赞他,同学们羡慕他,他总是谦虚地摇摇头说:“没有什么!”

大家拖住他介绍经验,他诚恳地说:“数学是科学技术的基础,只有打好这个基础,才能为我中华学得技术。”

年5月,詹天佑在耶鲁大学毕业了。他的毕业论文《码头起重机的研究》,得到很高的评价。

同年秋天,詹天佑学业结束要回国了。有些好心的美国人见他是位不可多得的人才,就劝他留在美国工作或继续深造,但他一一拒绝了。他想到祖国的落后,他想到父母的嘱咐,他想到自己的宏伟理想。他对这些人说:“我们的国家正需要强大,我必须尽快归国,献身祖国之建设!”

别了,美利坚!再见了,耶鲁大学“这也是个学习的好机会”

詹天佑和他的同学回国以后,来到天津,清政府的北洋大臣李鸿章接见了他们。接见罢,李鸿章就传令这批留学生暂住天津,听候分配。

詹天佑借这个机会,去看望了天津水师学堂的教官严复。严复是位有正义感的人,詹天佑把他奉为精神上的老师。两人一见,格外投机。詹天佑向他表白了自己立志改变祖国落后状况的决心,他对严复说:“改造中华,匹夫有责,我愿将一腔热血献给祖国!”他的崇高志向,受到严复的赞许。

谁知分配名单一公布,大出人的意料:詹天佑被分配到福州船政局水师学堂,去学习海船驾驶。这如同给了詹天佑当头一棒。他痛苦地感到:学非所用,多年的功夫白费了,多年理想破灭了。

就在他痛不欲生的时候,严复来了。他劝导詹天佑说:“朝廷腐败,权贵当道,无法论理,还是忍耐前往。借此机会,可以多读些中外科技典籍,将来会有出头之日的。”

詹天佑感激严复关怀,他对着知己,无比悲愤地说:“偌大之中华,需人才迫在眉睫,有真才实学者被贬到异地,饱食终日者独占显位,我之中华何日能改变任人宰割的状况啊!”

经严复再三劝说,詹天佑只得忍气吞声去福州水师学堂报到。

詹天佑来到水师学堂后,了解到这里是培养海军军官的,他想:“这也是个学习的好机会。”

他学习海船驾驶技术非常刻苦,每次作业都十分认真。一年之后,他以第一名的成绩取得了毕业证书,随之被分配到福建水师的旗舰“扬武号”上担任驾驶官。

年,中法战争爆发了。这是法国侵略者妄图在中国建立他的殖民地的战争。

法国海军大将孤拔率领由13只军舰组成的舰队,向福建的马尾港开来。当时许多爱国将士主张抵抗,但是,把持军事大权的李鸿章一伙害怕法国侵略者,一心希望议和。他命令水师,不要阻挡法国军舰开进马尾港,并说:“不许动手开炮,不然,就是打了胜仗也要杀头。”

如此失职辱国的“军令”,死死地捆住了福建水师的手脚。我海军将士,眼睁睁地看着法国军舰耀武扬威地开进了闽江口。

这时,福建水师的11只军舰,全部停在港内。詹天佑敏锐地看到了形势的严重。他悄悄地告诉“扬武号”旗舰的管带(舰长):“来者不善,善者不来,法国兵舰气势,居心叵测。我水师虽然奉到命令,不准先开火,然而防贼之心不可无,一定要做好还击准备,否则,法国兵舰一开炮,我舰措手不及,必将全军覆没。”

管带张成觉得詹天佑的分析有理,便郑重地说:“你说得对,有备无患,绝不能任人宰割。”

他下令全舰官军注意监视,提高警惕,做好战斗准备。

果然不出所料,1884年8月23日,法国军舰乘福建水军麻痹之机开了火。立时,有几艘舰中炮起火,情况十分危急。

“扬武号”兵舰上的爱国官兵在詹天佑的带领下,立即还击,与敌舰展开激战。敌舰派出五只军舰围攻“扬武号”,詹天佑面无惧色,鼓舞官兵说:“弟兄们,为国捐躯之时到了。打!狠狠地打呀!”

他凭着自己平时苦练出来的高超驾驶技术,稳健沉着,与敌舰周旋。鏖战了5个小时又45分钟,已打伤打沉了几只敌舰。正在敌舰惊慌失措之时,“扬武号”不幸被敌舰施放的水雷打中,舰帮进水,舰体下沉。在这生死攸关的时刻,詹天佑让管带和船员乘救生船迅速离开,自己则凭着平时练就的本领,尽量延缓军舰下沉速度。直到全舰官兵全部安全撤退后,他才纵身跃进大海,奋力游到岸上。

“他们压不住我们”

我国在中法战争中的失利,使詹天佑彻夜难眠。正当他暗自为前途叹息不止的时候,突然传来一个好消息——“中国铁路公司”在天津成立了。詹天佑欣喜若狂,他想:“这可好了,祖国的铁路事业有希望了!”

年,詹天佑接到老同学邝孙谋从天津发给他的信,信中问他愿不愿意北上担任中国铁路公司的工程师,如果愿意的话,他可保荐。这正是詹天佑求之不得的事情,他立即辞职北上。

詹天佑赶到天津,担任了中国铁路公司的工程师。但是这个公司的本钱是向英国汇丰银行借来的,因此受英国势力的控制。总工程师就是一个英国人,名叫金达。这个金达看不起中国人。对詹天佑当然也十分冷淡,只让他做了一个分段工程师的助手,负责塘沽至天津之间的铺轨工程。

詹天佑马上搬到工地去住。工地上,成队的工人一面劳动,一面齐声喊着雄壮的号子。这种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使詹天佑感到从没有过的兴奋和快乐。他情不自禁地脱掉外衣,换上了工作服,拿起工具和工人们一齐干起来。

工人们从来没见过工程师和他们一起干过活,现在,看到詹天佑和他们一起抬土、打夯、垫碴、铺轨,而且样样都干得在行,都深受感动。大家伸出大拇指,异口同声地说:“詹工程师真是咱中国人的好工程师!”

在詹天佑的指挥下,工程进度非常迅速,只用80天的时间,就完成了预定任务。

这使担任总工程师的英国人金达很吃惊,从此,他开始嫉妒詹天佑,深怕詹天佑从他身边冒出来,砸了他的饭碗。于是,他想方设法刁难和压制詹天佑。正直的中国工程师都很气愤,要找金达说理。詹天佑却对同行们说:“技术业务是实在的东西,他们压不住我们,不要理睬他们。”

詹天佑的话不久就应验了。

年,铁路向东修筑到了滦河岸边,需要在河上建造一座大铁桥。可是,滦河水流湍急,架桥十分困难。金达接连请了英国、日本、德国三个国家的工程师前来承包建桥工程,但这三国的工程师都因打桩失败而打了退堂鼓。

眼看大桥交工日期就要到了,金达又气又急。在他无计可施的时候,他才想起了詹天佑。

詹天佑怀着为中国人争口气的决心,把建桥任务承担了下来。他首先了解了外国工程师用过的各种打桩方法,分析了他们失败的原因。接着,了解了滦河河道历史上变迁的情况,以及河水四季的流速。随后,又勘察了滦河河床的地质构造。经过缜密的调查和研究,他采取了两条有决定意义的措施:第一,改变建桥地点;第二,改变打桩方法,采用中国传统的造桥方法,配合必要的机器进行打桩。

詹天佑带领工人终于顺利地奠定了桥基。不久,一座铁路大桥就巍然屹立在滦河之上了。

这使金达不得不深深地佩服。1894年,英国工程研究会选詹天佑为会员。半殖民地中国的一位名不见经传的工程师,被膺选为英国工程研究会的会员,这决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

“我们要用中国人的技术力量修造中国的铁路”

年5月,有消息震动了中外:詹天佑出任京张铁路的总工程师了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1903年,清政府打算从关内外铁路运输的收人中,提出一部分余利,建筑一条新的铁路,这就是从北京到张家口的“京张”铁路。

当时,关内外铁路的余利,全部控制在中英公司手里。根据规定,如果要动用这笔钱,必须经中英双方协商同意。因此,修建京张铁路的计划一定下来,英国首先提出了承包这项工程的要求。英国人说:“关内外的铁路是向大英帝国借钱建筑的,现在,你们的钱还没有还清呢。如果要动用关内外铁路的运输收入,另外修筑铁路,那就一定得请英国人担任总工程师。否则,我们不予拨款。”

接着沙俄也跳出狂妄地叫喊:“俄国政府和中国政府曾订有条约,明文规定长城以北的铁路,不许由别国承办。京张铁路有一半在长城以外,如果要请外国工程师修建,必须要请我们俄国人承包。否则,大俄罗斯帝国是不会客气的。”

俄双方争夺激烈,相持不下。最后,分别向清政府提出:中国修筑京张铁路,如果是用自己的钱和自己的工程师,则不予过问;否则,决不善罢甘休。清政府既不敢得罪英国,也不敢得罪沙俄,最后不得不任命詹天佑为修建京张铁路的总工程师,并从国库中拨出巨款作为筑路费用。

詹天佑出任京张铁路总工程师之事,嘲讽诬蔑的恶浪平地而起,国内的“软骨头”们说:

“这是不自量力!”

“这是胆大妄为!”

国外的洋人更是大放厥词:

“中国工程师决不可能完成这样艰巨的工程!”

“中国会修这条铁路的工程师还没有出世呢!”

詹天佑听到这样的“昏话”和“狂话”,简直把肺都气炸了,他愤慨地说:“真是欺人太甚!我们就是要用中国人的技术力量,来修建中国的铁路。中华之大,人才济济,修建一条铁路能难住我们吗?”

他首先筹建起京张铁路工程局,组织起少得可怜的铁路技术人员,由他统一调配使用。随后,他立即带领一部分技术人员,开始了大规模的测线工作。

铁路线全长200多公里,中间横亘着燕山山脉,地形复杂,形势险要。特别是从南口往北,经过居庸关、青龙桥到八达岭这20多公里的线路,地势步步升高,尽是悬崖峭壁,测量极其艰难。

詹天佑从不在困难面前屈服。他和工程技术人员一起,背着标杆、经纬仪等测量仪器,攀悬崖,登峭壁,定点、测距、制图……工程人员怕他吃不消,他却勉励工作人员说:“全世界的眼睛都在望着我们,我们必须成功!”詹天佑对勘测的质量要求极其严格。有些工作人员测过的地点,他怕有差错,就又带着仪器去复勘一遍。有一个青年技术人员对此很不高兴,背后说:“你既然不放心,自己还要测量,又何必叫我们测量呢?”

詹天佑听见了,既严肃又和蔼地对他说:“并不是我不信任你们,科学工作,多一个人检查,总是好的。诸位的责任实在太重大了!”

这个技术人员被他的负责精神感动,就自动地一次又一次地复勘,来校正错误。

就这样,詹天佑不怕艰苦劳累,用了三四个月的时间,终于完成了线路的勘测工作。

年8月,京张铁路破土动工了。工程开工以后,詹天佑遇到了数不清的困难,但最大的困难莫过于开凿关沟路段的四条大隧道了。

詹天佑决心按时凿通隧道。他把总工程师办事处移到南口,专心主持工程;并坚定地表示,不打通隧道就不回北京。

居庸关隧道开工了,为了加快进度,詹天佑决定从南北两端向中点对凿。

隧道里接连不断地响起雷鸣般的炮声,这是炸药在中国隧道开凿工程中的第一次应用。隧道出水了。水“哗哗”地向外流个不停。没有抽水机,詹天佑就组织人用桶把水挑出来,詹天佑也和大家一样,行进在挑水的行列中。1908年5月13日,居庸关城下,锣鼓喧天,鞭炮齐鸣:居庸关隧道打通了!接着动工的是八达岭隧道工程。

八达岭是这一带的最高峰,峰巅终年积雪。明代有个巡抚在山上的巨石上题有“天险”两字。古书记载:“居庸之险,不在关城(指居庸关),而在此岭(指八达岭)。”在这个岭下开出一条比居庸关隧道长三倍的隧道,工程的艰巨是可以想见的。

这样长的隧道如何开凿?詹天佑从实际出发,又想出了新的办法:在地表的中点部位直直地开凿一条竖井,挖到底部以后,再向两端扩展,同时,两端也向中点凿进。这样做,增加了会合点,降低了工程的难度,加快了工程的进度,改善了通风条件。就这样,詹天佑和全体工人战胜了一个又一个困难,终于把这条长达1145米的八达岭隧道打通了。

随后,其余两个不长的隧道——石佛寺和五挂头隧道,也紧接着胜利完工了。

一条蜿蜒于万山丛中、由中国工程师自己设计、自己施工的铁路,就这样建成了。

为祖国的铁路事业献出了毕生精力年,詹天佑担任了川汉、粤汉铁路总工程师,其后又兼任湘鄂铁路局的总工程师。1919年1月,他又被委任为协约国监管远东铁路会议代表,并兼任该会技术部中国代表。

多年的辛勤工作,使他积劳成疾。1919年4月,他终于病倒,住进了医院。

当他的好友吴希曾赶到医院看望他时,他已语不成声了。他用颤抖的手在被上急切地写着。好友吴希曾明白,他是在嘱托后事:京张铁路要继续向西延伸;川汉、粤汉铁路和湘鄂铁路要赶快修筑;中华工程学会要立即开展培养中国自己的工程技术人员的工作……这些事他来不及做了,他期望后人去完成它。

年4月24日凌晨,他的病情进一步恶化。下午3点半,祖国最早的、杰出的铁路工程师的心脏停止了跳动,他享年59岁。

他离去得太早了!但他的英名却永垂不朽孙中山孙中山是我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伟大的民主主义革命家,在从事革命活动中曾化名为中山樵,后即以中山为号。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详情
    官方电话
第2个回答  2020-06-10
布吉岛,应该是地球人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