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拯是个怎样的人?

如题所述

包拯是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人,28岁中了进士,便在天长(今安徽天长)做县令。包拯一踏上仕途,就在办案上表现出非同寻常的才智。

一天,有个农民来县衙告状,说他家的牛昨晚拴在牛棚,被人割了舌头,请求县老爷为他做主,查明此案。

包拯向这个农民询问了一些问题,估计是有人想陷害他,但又没办法证实,就对农民说:“你先回去吧!”

那农民不肯走,哭着说:“如今我的牛血流不止,不能吃东西,看来是活不长了,那该怎么办呢?”

包拯说:“你回家把牛宰了,但一定别声张,什么人都不要说。”

原来,按当时的法律,是不能私自宰杀耕牛的,何况耕牛是农民的重要财产,他怎么舍得杀呢!

农民回家后,果真把牛宰了。

过了几天,有个人跑到衙门告状,说:“有人违反官府命令,私宰耕牛。”

包拯盘问道:“你知道他为什么宰杀耕牛吗?”

那人吞吞吐吐地回答:“不……不清楚。听人说好像牛舌头被割……割掉了。”

包拯又追问一句:“你是听谁说的?”

那人支支吾吾,回答不上来了。包拯把脸一沉,厉声喝道:“好大胆的家伙,割了人家的牛舌,倒来状告别人私宰耕牛!”那人大吃一惊,扑通一声跪倒在地,连忙认罪求饶。

一件无头案立刻真相大白了。包拯的名声从此传扬了出去,大家都知道有个审判牛舌案的包公。

包拯做官期间,每到一个地方,都要为当地的百姓办一些实事,清理一些冤案。因此,他的声名越来越响。他办案不徇私情、执法如山,这一点最令人称道。

包拯在庐州府做官的时候,他的一些亲戚以为有了靠山,就大胆妄为起来。

一次,包拯的一个堂舅犯了法,被人告到包拯那里。包拯十分恼火,立即派人把堂舅抓到官府。面对堂舅,包拯一边责问,一边训斥,比对一般的犯人更为严厉。堂舅见这个堂外甥这样规矩办案,吓得跪地求饶,另一些亲戚也赶来替他求情。包拯一概不理,冷冷地说:“不是我不讲情义,谁叫他犯法呢?”

说着,即命堂役将堂舅按倒在地,当众打了他一顿板子,然后又根据罪行,判了处罚。

亲戚们看到这种情形,吓得再也没有敢犯法的了。

包拯办案出了名,后来被宋仁宗调到了朝廷里,做了一名谏官。包拯做谏官,也是尽职尽责,给宋仁宗提出不少好的建议。比如,他针对当时的积弊,提出了裁减多余的官吏、兵员和减少不必要的开支等主张,要求宋仁宗锐意改革。

宋仁宗见包拯果然刚正不阿,就调他去任开封知府,想借他的清廉刚正、执法如山来整顿一下开封的秩序。

有一年,开封发大水,河道阻塞,积水排不出去。包拯一调查,原来是一些宦官、权贵侵占河道,用来修筑花园、亭台。包拯立刻下令,要求大家把河道上的建筑全部拆掉。有个权贵就是不肯拆,包拯就派人去催促。那权贵拿出一张地契,死活狡辩,说那是他家的产业。派去的人回来报告包拯,包拯便亲自登门去查问处理。包拯详细检查一番,发现地契是那权贵自己伪造的,十分恼火,立即勒令权贵限期拆掉花园。回来后,他还写了份奏章,向宋仁宗揭发那权贵的恶行。

那权贵见包拯执法如山,毫不妥协,怕事情闹大了对自己没好处,只好乖乖拆了花园。

京城的权贵都知道包拯的厉害,吓得把头缩起来了。有个人就想送点什么好处给包拯,企图收买他,了解包拯的人就劝他说:“别操那份心了,包拯哪会吃你那一套。”

原来包拯曾在端州(今广东肇庆)做过官。那里出产的砚台叫端砚,是名贵的文具和工艺品,每年必须向宫廷进贡一批。在端州为官的人,常利用进贡的机会,私下贪污,而且贪污的数量要比进贡的多出几十倍。而包拯从去端州到离开端州,从来没私要过一方砚台,这种廉洁奉公的精神早就远近皆知了。

想收买包公的人只好作罢。从此没人不知道包拯为官清廉,一尘不染。

“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就是当时广为流传的两句歌谣,把包拯与管地狱的神相提并论,高度赞扬了他执法如山、铁面无私、廉洁奉公的精神。

宋仁宗对包拯很器重,提拔他做了枢密副使,就是全国军队的副统帅。在生活上,包拯一向非常俭朴,即使做了大官,仍旧朴素如常,和从前没什么两样。

包拯平生最痛恨那些坑害百姓的贪官污吏,因此,他在临死前留下一篇遗嘱,训示道:后世子孙做官如贪污坑民的,不许回老家,死了之后,也不得葬在包家祖坟上。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11-15
包拯廉洁公正、立朝刚毅、不附权贵、铁面无私、英明决断、敢于替百姓申不平。
包拯(999年-1062年7月3日),字希仁,男,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肥东)人,北宋名臣。
天圣五年(1027年),包拯登进士第。累迁监察御史,曾建议练兵选将、充实边备。
历任三司户部判官及京东、陕西、河北路转运使,后入朝担任三司户部副使,请求朝廷准许解盐通商买卖。知谏院时,多次论劾权贵。再授龙图阁直学士、河北都转运使,移知瀛、扬诸州,历权知开封府、权御史中丞、三司使等职。
嘉祐六年(1061年),升任枢密副使。因曾任天章阁待制、龙图阁直学士,故世称“包待制”、“包龙图”。嘉祐七年(1062年),包拯逝世,年六十四。追赠礼部尚书,谥号“孝肃”,后世称其为“包孝肃”。有《包孝肃公奏议》传世。
第2个回答  2020-10-31

天圣五年(1027年),包拯登进士第。累迁监察御史,曾建议练兵选将、充实边备。历任三司户部判官及京东、陕西、河北路转运使,后入朝担任三司户部副使,请求朝廷准许解盐通商买卖。

第3个回答  2020-12-10
海瑞是明朝著名清官。历任知县、州判官、户部尚书、兵部尚书、尚书丞、右佥都御史等职。为政清廉,洁身自爱。为人正直刚毅,职位低下时就敢于蔑视权贵,从不诌媚逢迎。一生忠心耿耿,直言敢谏,曾经买好棺材,告别妻子,冒死上疏。海瑞一生清贫,抑制豪强,安抚穷困百姓,打击奸臣污吏,因而深得民众爱戴。他的生平事迹在民间广泛流传,经演义加工后,成为了许多戏曲节目的重要内容。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