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泄系统最早出现于什么动物

排泄系统最早出现于什么动物

若比较宽泛的角度来看,原生动物即具备了排泄系统,只不过结构简单。

原始的排泄器官实质上是原始动物类群的特定细胞器,或几种细胞器和共同协作,可通过体表排出代谢废物。这种方式由于不涉及细胞间协作,整个排泄过程均由单细胞完成,因此称其为细胞排泄。伸缩泡为此类的代表。许多栖于湖泊和海洋的原生动物以及某些海绵动物具有功能上作为排泄器官的伸缩泡。

环节动物门开始,动物体具备了真正的体腔,它们的排泄器官也进入了[后肾管]型的时代。后肾管是中胚层来源的体腔上皮向外突出形成的[4]。但往往也将由体腔管和原肾管一起形成的混合肾管[3]计入其中。后肾管与原肾管的主要区别有:①胚层来源不同,原肾管来源外胚层,而后肾管系来源中胚层;②原肾管为一端开口的盲管,而后肾管两端开口,一端在动物体体腔壁(或隔膜上),另一端开口于体表;③原肾管是由管细胞构成的细胞内管,而后肾管是由一层体腔上皮所围成的。在较高级的类群中,管的不同位段还分化出不同功能,有可能为器官分化的雏形。

环节动物的后肾管按体节排列,一般每体节有一对肾管,故也称体节器。其一端呈漏斗状开口在隔膜上,称为肾口,与体腔相通;另一端开口在体外叫肾孔。肾管细而曲折,周围密被毛细血管网,可与血液直接进行物质交换,同时也可从肾口收集体腔内的代谢废物。

软体动物有结构相当复杂的肾,其上半部分呈海绵状,富含血管;而后半部构成排泄管。肾口开口于围心腔,具纤毛,可收集体腔中的废物。此外还有围心腔腺(凯氏器)辅助排泄。

以蟹为代表的甲壳动物具有[触角绿腺],是位于头部的肾小囊,浸泡在血淋巴液中。它可以从血淋巴液中滤出代谢废物,经膀胱和排泄管后从触角基部小孔排出。蛛形纲的基节腺、半索动物的肾脉球、须腕动物的体腔管均与后肾管同源。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后肾管开始从血液中接受排泄物,使进入管内的体腔液代谢废物浓度大大升高,加之重吸收作用的出现,肾管中的液体与体腔液很不相同,就此可称为尿。

马氏管是蛛形纲、多足纲和昆虫纲的排泄器官。马氏管是由肠管上皮突出衍生形成的细小盲管,但来源不一定,如蛛形纲的马氏管起源内胚层,而昆虫纲由起源外胚层的后肠上皮形成。马氏管盲端浸泡在动物体的血窦中,血液中的代谢废物渗入马氏管,经高度浓缩后随粪便经后肠、肛门排出。

棘皮动物海星纲的肠盲囊也有排泄作用。

除以上所述的四大类排泄器官外,无脊椎动物还具有形式多样的辅助排泄机制,如涡虫纲无肠目的中央吞咽细胞团,环节动物的黄色细胞等。但它们并非在排泄器官发展进化的主线上,在生理上也仅为辅助作用。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