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的《出师表》有没有什么寓意?拜托各位大神

如题所述

诸葛亮《出师表》 意思是只希望在乱世里苟且保全性命,并不想在诸侯中做官扬名 人应该低调谦虚、见机行事; 在面对复杂局面以及危难的时候,要沉得住气,不要急于出头。先要观察形势、认真分析,然后从长计议; 在实现远大抱负的时候,切忌不要贪功求名,而是时刻都要沉思冷静、客观地观察问题,找到问题的根源以及解决问题的办法。不适合我的置为,我坚决不去谋求;而只有和我理想相近的置为,我会踏实去做、认真履行。 第一部分(1~5段)作者以敏锐的政治洞察力,分析了当前形势,提出了1.广开言路 2.严明赏罚 3.亲贤臣远小人(亲贤远佞)的主见。 第二部分(6~7段)追忆经历,忠刘氏,兴师北伐表心愿。 第三部分(8~9段)总结全文,提出要求,归结责任。 全文以议论为主而辅之以叙事,议论叙事中都带有浓厚的抒情色彩。具体地说, 第一部分是寓情于议,在谈论形势、任务、治国方针和历史经验之中,贯穿着一条明显的抒情线索,就是希望后主刘禅能够继承先帝遗志,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因此一开始就提到“先帝创业”,接着依次说先帝对贤臣的“殊遇”、“简拔”贤臣的标准和论史时的“叹息痛恨”,既表达了对先帝的崇拜、爱戴之情,又有激发刘禅效法先人的作用。 第二部分是寓情于事,在叙述作者本人身世、追随先帝创业经过和“受命以来”的工作的同时,抒发了对先帝的感激之情,表达了效忠刘备父子的心愿。 第三部分中,“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这句话辞情恳切,更足以催人泪下,是诸葛亮感恩图报心情的集中表现。 诸葛亮这篇表文历来受到人们的高度赞扬,被视为表中的代表作。刘勰曾把它跟孔融的《荐祢衡表》相提并论,说“至于文举(孔融,字文举)之荐祢衡,气扬采飞;孔明之辞后主,志尽文畅。虽华实异旨,并一时之英也。”陆游在《书愤》中写道:“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文天祥的《正气歌》亦云:“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感人之深,于此可见。 文章评注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四句总提当时形势,警策刘禅发愤图强。起笔凝重,定下全篇基调。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四句剖析人心。实际上这是对刘禅委婉而尖锐的规劝,言外之意是刘禅是沾父亲的德泽,自己还没有慑服众人的威望。所以下文就告诫要继承和发扬刘备的作风。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遣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广开言路是修明政治的先决条件,故首先提出。“诚宜”“不宜”,发起一篇告诫之意。 从分析形势入手,首先提出要广开言路。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严明赏罚是修明政治的根本途径,故特别强调。诸葛亮提出这点,是因为鉴于汉末皇朝颠覆的教训:懦弱无能的皇帝容易亲信宫中近侍,受他们的牵制,而与朝中执政官员对立,造成互相倾轧的混乱局面,最后导致亡国。据《三国志·蜀书·董允传》记载,刘禅宠信宦官黄皓,董允常对禅劝谏,黄皓也不敢为非。董允死后,黄皓“操弄威柄,终至覆国”。此虽后事,但刘禅的弱点诸葛亮不会不有所觉察。这里的话是有针对性的。 接着提出要严明赏罚,秉法持正。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为保证出师以后蜀国内政稳定,诸葛亮对人事安排作了周密的考虑,向刘禅推举一批贤能,作为辅佐。 推举宫中贤臣。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愚以为军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举荐可靠的将领,交代营中事宜。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规劝后主吸取历史教训。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列举历史经验教训,说明任人唯亲的危害。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指出要图复兴,必须亲信忠良。 列举历史经验教训,强调依靠贤臣的重要性。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自述早年志趣。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诉说用世之由。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回顾与先帝患难与共的艰苦历程。自述出身经历。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谨慎”是对诸葛亮的精确评价。“诸葛一生唯谨慎”一语所本。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述说受命以来的辛勤。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说明出师北伐,势在必行,并表明自己效忠蜀汉的赤心。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再吹叮咛依靠大臣理好朝政。 说明北伐时机成熟,表明兴复汉室的决心。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 ○出师誓言。 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 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出师后朝臣、后主职责分明,再三关照,语重心长。 交代出师后朝政事宜,反复叮咛后主牢记刘备遗训。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结语表明临行前百感交集,无限恋念之情。这本来是套语,但在本文却自然得体,读者竟不觉其为套语。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