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大二古代文学的复习资料

要考试了什么都没弄那,谁有啊?

  魏晋南北朝文学概况:

  时间:196年到589年(共约400年)从魏晋开始,历经南北朝,包括唐代前期

  文体:以五七言古近体诗的兴盛为标志的。五古在魏晋南北朝进入高潮, 七古和五七言近体在唐代前期臻于鼎盛。

  朝代:汉末——三国·魏——西晋——东晋——南北朝。

  第一章:从建安风骨到正始之音

  建安文学

  什么是建安文学:1、建安汉宪帝年号,(190——220)共25年的时间。

  2、代表作家:三曹七子和女诗人蔡琰。

  3、指建安的东西,在此期间在北方形成了一个文学中心,史学上习惯把建安时期以及若干年以后的时期的文学称为建安文学。

  三曹的评价及作品分析:

  曹操:

  诗风与文风:诗风高爽,苍凉而又沉雄;文风通脱而机智。

  诗歌的突出成就:

  ①曹操诗是学习汉乐府结出的硕果。他采用乐府古题写时事,比如《蒿里》本是挽歌,曹操却用来写当时的社会现实。既反映现实又有很深的感慨。

  ②语言古朴率真,所以胡应麟说《短歌行》等诗“汉人乐府本色尚存。他的诗于悲凉之中含跌宕慷慨之气。锺嵘说:曹公骨直,甚有悲凉之句。

  ③就艺术形式而言,曹操的四言诗也为已经板滞僵化了的四言诗体注入了活力。

  作品:

  《蒿里行》

  找出诗中名句并说明?

  答:“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从听觉和视觉两个方面大幅度地勾画出了战乱时代百姓悲惨的生活画面深刻反映了战乱破坏的严重,控诉了军阀的罪行。

  你认为锺惺〈古诗归〉评此诗说“汉末之实录,真诗史也”的评论如何?

  答:诗歌首写群雄起兵,次叙军阀混战,末言人民遭殃,真实而概括地记录了东汉末年诸侯拥兵自重,为争夺权利而互相残杀,至使百姓遭殃的受沉重灾难的黑暗的社会现实。特别是“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从听觉和视觉两个方面大幅度地勾画出了战乱时代百姓悲惨的生活画面深刻反映了战乱破坏的严重,控诉了军阀的罪行。

  《短歌行》

  举例说明诗中比兴手法的运用,及此诗的语言特点?

  答:以“朝露”比喻人生易逝,以“明明如月”比喻才德高盛。以山、海比喻胸怀宽阔,招纳人才越多越好;语言质朴自然,在深沉的忧郁之中激荡着一股慷慨激昂积极向上的情绪。

  本诗主旨(思想感情)?

  答:诗歌开头便抒写自己对时光流逝功业未成的深沉感慨,接着通过思念贤才,宴饮嘉宾的描写,表现了他求贤若渴的急切心情,最后用周公吐脯的典故,抒发其延揽贤才以完成统一大业的宏大理想。

  艺术特点?

  答:①这首诗在表达感情上运用诗经成句②诗中运用典故表达③运用比兴手法贴切恰当④语言质朴自然,在深沉的忧郁之中激荡着一股慷慨激昂的向上情绪。

  曹丕

  诗歌分类:1、宴游诗 2、抒情言志诗 3、征人思妇的相思离别及思乡之情。

  作品:

  《燕歌行》

  前四句景物描写的作用?

  答:前两句比兴手法领起下文造成气氛的作用。后两句增加气氛,大雁南飞更能勾起对子女丈夫的思念之情。全诗于写景抒情为一体,秋天的悲凉气氛为少妇的孤独寂寞情怀起了烘托和渲染的作用。

  简析这首诗的感情内容?

  这首《燕歌行》着意描写出一幅萧条寂寞的深秋景象,接着用第一人称的口吻,拟闺中少妇在秋夜思念出门未归的丈夫,倾诉自己独处空房,对月伤感的怀抱,最后以牛郎织女的故事比喻自己相思的衷肠。

  艺术特点?

  答:全诗于写景抒情为一体,秋天的悲凉气氛为少妇的孤独寂寞情怀起了烘托和渲染的作用。而一韵到底,句句押韵的形式,更适合于婉转抒情的舒缓旋律,流畅的语言,抑扬的节奏,使全诗产生出一种感伤的情调和音韵和谐的美感。

  曹植

  以建安二十五年为界,分前后两期前期主要是歌唱他的理想和抱负,洋溢着快乐、浪漫的情调,对前途充满信心。后期主要表达有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所激起的悲愤。

  内容可分四类:一对自己和朋友遭遇迫害的愤瞒。代表作《赠白马王彪》

  二:用思弃妇寄托身世,表白心迹。

  三:述志诗。

  四:游仙诗

  如何理解锺嵘《诗品》对曹植诗歌的评价?

  答:1、这一评价准确而高度概括指出了曹植诗歌最突出的特点,也就是说其诗内容充实而丰富,多慷慨多悲愤之气。艺术表现形式上注意辞藻的华美从而形成了既华丽绮焕的浑厚雄健艺术风格。曹植一生热爱于功名,追求理想遭遇挫折后,壮志不衰,对抗迫害面对迫害转而有和多悲愤之情。所以诗歌充满追求与反抗,富有气势和力量,这就形成了他诗歌骨气奇高的一面,骨气奇高的一面。骨气奇高主要指他诗歌的内容。

  2、在艺术上他继承了汉乐府的优良传统又吸收了汗末文人古诗的成就并加以改造和创新,描写细致,辞藻华美,使诗歌逐渐文人化,从而造成了他的诗歌辞藻华茂的一面。

  谈曹植对五言诗发展的贡献?

  答:曹植是第一位大力写作无言诗的文人,他现存诗歌九十馀首,他的诗歌既体现了《诗经》“哀而不伤”的庄雅,又蕴涵了《楚词》窈窕深邃的奇橘又保留了《古诗十九首》温丽悲远的情调。他的诗又有自己的风格,完成了乐府民歌向文人诗的转变。“这是一个时代的事业,却通过曹植一个人完成了”。

  诗歌分析:

  《白马篇》

  中心内容?为什么说这也是他的自况诗?

  答:这首诗热情赞颂了边塞游侠儿驰骋沙场,奋勇杀敌,保卫边疆的英雄行为和忧国忘私、视死如归的爱国思想。曹植“生乎乱,长乎军”又素以国仇为念,所以此诗写来情意昂然,显然寄托着自己建功立业的宏伟志愿。朱乾〈乐府正义〉说“此寓意与幽并游侠,实自况也”

  此诗是怎样用铺陈的手法描写游侠儿的?

  答:1、开头两句烘云托月的表现出游侠儿的高超骑术,豪迈气概。

  2、借问四句以自问自答的方式补叙游侠儿来历。

  3、以下8句刻意描绘了游侠儿的超群武艺,用了“破”“摧”“接”“散”四个动词,从不同的方位,表现了他得心应手游刃有余,又以“猴猿”“豹螭”为喻说明他的敏捷灵巧和勇猛。

  4、‘边城’以下四句写了游侠儿驰骋沙场杀敌的情形,

  5、最后8句表达了游侠儿报效国家,视死如归的内心世界总之这首诗既有外在形象描绘又有内在心理刻画,成功地塑造了有血有肉的英雄形象。

  《赠白马王彪并序》

  曹植后期作品,一首五言诗。

  写作背景:1、京城会节气

  2、曹彰暴死了

  3、使者不允许他们手足同行

  4、使曹植内心愤恨因此作了此篇文章

  思想内容:它以赠别的形式,抒写了诗人悼死痛生、手足离异的愤恨,全诗紧扣“愤恨”这一中心,以曲折的笔触,分析描写了自己对京都的的眷恋,在途中的艰难,对自身的感伤,对任城王的哀悼,对白马王的劝慰以及对前途的忧惧。字里行间流露出哀伤、苦闷、恐惧的情绪,揭露了曹丕骨肉相残的狠毒与阴险,深刻反映了统治阶级内部权利斗争的尖锐复杂和冷酷无情。

  艺术特点:全诗叙事、抒情、议论有机结合在一起,叙“归番”之事,状残秋之景,抒亲爱离居之情,发小人离间,人生无常之论,移情于事、理之中,成功地传达生死离别的沉痛感情。造成特有的阴郁悲怆的气氛,真切动人。

  结构特点:借鉴《诗经·大雅·文王》的蝉联顶针手法,造成特殊的章节结构和层层递进的抒情气氛,不仅使情感得以绵密细致地表达,而且加强了诗的音响节奏,从而使作品结构更加紧密,内容和形式谐统一。语多对称,辞藻华丽,开启了文人诗歌“辞藻华茂”的风气。

  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秆、阮瑀、应玚、刘桢其中王粲、刘桢的成就最高。

  正始诗歌:

  解释什么是“正始诗歌”:正始是魏废帝曹芳的年号,(240-249)但习惯上所说的正始文学还包括以后,直到两晋建立这一段时间的文学,代表作家“竹林七贤”,其中阮籍嵇康成就最高。

  第二章:两晋诗坛

  什么是太康诗风?

  答:是指以陆、潘为代表的西晋诗风。“太康”是晋武帝司马炎的年号。

  太康诗风的特点?

  答;由于时代的原因。潘、陆诸人不可能唱出建安诗歌的慷慨“之音,也不会写出阮籍那种寄托遥深的作品,他们的努力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拟古,二是追求形式技巧的进步,并表现出繁缛的诗风。

  如何评价“太康”诗歌的“繁缛”特色?

  答:一语言由朴素骨直趋向华丽藻饰

  二、描写由简单趋向繁复

  三、句式由散行趋向骈偶。

  总之追求华丽辞藻、描写繁复详尽及大量运用排偶,是太康诗风“繁缛”的主要表现。

  左思

  左思咏史诗的贡献及特点?

  答:艺术特点:钟嵘《诗品》评说“文典以冤。颇为精切。得讽谕之之致”他的诗多引史实,故曰“典”。借古讽今,对现实政治批评态度,故曰“怨”而借古讽今又能做到深刻恰当,故曰“精切”他的诗能起到讽刺的作用。又有“左思风力”含有左思再现了建安风骨的意思。贡献:《咏史》八首,开创了咏史诗歌借咏史以咏怀的新路,成为后世诗人效仿的范例,这是他对中国诗歌史独特的贡献。

  郭璞《游仙诗》

  什么是《游仙诗》?

  答:游仙诗以“游仙”名篇开始于曹植,但以游仙为题材则可上溯到战国时期。分两类;“游仙诸诗嫌九洲之局促,思假道于天衢,大抵骚人才是不得志于时 ,即此一写胸中之牢落,故君子有取焉。始皇使博士为《仙真人诗》,游行天下,领乐人歌之,乃其惑也,后人尤而效之,惑之惑也。内容不出为求仙问药。

  解释玄言诗?

  答:兴盛于东晋,代表人物孙绰和许询。诗歌特点理过其辞,淡乎寡味。从现存诗来看的确寡味,缺乏想象。也以抒发老庄玄言为主,大都借山水以抒情。

  第三章:陶渊明

  在东晋诗坛上的地位和作用?

  答:东晋建立数年间,诗坛几乎被玄言诗占据着。从建安、正始、太康以及后来的诗歌艺术正常发展的脉络中断了,玄言成分过多膨胀,使诗歌偏离了艺术,变成了老庄思想的枯燥注疏。陶渊明的出现,才使诗歌艺术的脉络重新接上,并且增添了许多新的充满生机的因素。陶诗沿袭魏晋诗歌的古朴作风而进入更纯熟的境地,像一座里程碑标志着古朴的诗歌所能达到的高度。陶又是一位创新的先锋,他成功地将“自然”提升为一种美的至境。将玄言诗注疏老庄所表达的玄理,该为日常生活中的哲理,使诗歌与日常生活相结合,并开创了田园诗这种新题材的作品。成为东晋诗坛成就最高的诗人。

  生平:1、29岁以前居家读书

  2、29岁——49出任做官

  ①江洲祭酒

  ②桓玄幕里做幕僚

  ③刘裕的参军

  ④刘敬宣的参军

  ⑤彭泽县令

  3、41岁——63岁死去,期间隐居在家种田。

  陶的思想?

  答:1、陶渊明熟谙儒家学说,诗文中引用儒家经典很多,仅《论语》就37处。他有儒家的入世精神,也像儒家那样重视个人的道德修养,但不据守儒家经典的章句,显得通脱而不拘泥。这与汉儒的态度很不相同。

  2、他深受老庄思想的影响,在诗文中有70篇用了《老》《庄》的典故,共77处之多。

  3、魏晋玄学对他也有影响,但他并不沉浸于老庄和玄言。

  4、陶诗中偶见类似佛教的词语,但绝非佛教徒。

  以上我们可以看出他的思想既融会了儒道两家之说,又来自个人的生活实践,具有独特的视点、方式、结论;而思考的结论又付诸实践身体力行。

  什么是田园诗?

  答:田园诗和山水诗往往并称,但这两类不同题材。田园诗会写到农村的风景,但其主体是写农村的生活、农夫和农耕。山水诗主要写自然风景,写诗人主体对山水客体的审美,往往和行旅联系在一起。田园诗是他为中国文学增添的一种新的题材,以自己的田园生活为内容,并真切地写出躬耕之甘苦,陶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第一人。

  举例说明陶田园诗的内容?

  答:1、他的田园诗有的是通过描写田园景物的恬美、田园生活的简朴,表现自己悠然自得的心境,以及对田园生活的无比喜爱。例《归园田居》。

  2、他的田园诗有的着重描写躬耕的生活体验,例《归园田居》其三“种豆……”就从一个从仕途归隐田园从事躬耕者的切实感受,带月荷锄、夕露沾衣,实景实情生动逼真。

  3、他的有些田园诗是写他自己的穷困和农村的凋敝,如《怨诗楚调示庞主薄邓治中》。

  陶诗艺术特色?

  答:一、情、景、事、理的浑融。他所描写景物并不追求物象的相似,叙事也不追求情节的曲折,而是透过人人可见之物、普普通通之事,表达高于世人之情,写出人所未必能够悟出之理。

  二、平淡中警策,朴素中见绮丽。

  作品分析

  《归园田居》分析课文。

  《饮酒》(结庐在人境……)分析课文。

  解释“心远地自偏”?

  答:前四句讲了“心”与“地”也就是主观精神与客观环境之间的关系,只要“心远”不管在什么地方都不会受到尘俗喧器的干扰。

  《归去来兮辞并序》

  中心思想:文章抒发了诗人厌恶仕途生活,不愿与庸俗官僚为伍而洁身自好,宁愿归隐田园,喜爱田园生活的情缘,反映了诗人厌恶世俗生活回归自然的人生观。

  艺术特点:同他的诗歌一样,善于用平淡质朴的语言描写自然景物,并从中寄托自己的个性情操。例如文中写“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此处的松和菊象征高洁的品格。

  《五柳先生传》

  简析《五柳先生》的评价形象及其意义?

  答:本诗只有一百二十多字和四十字的赞语,却为自己留下了一篇神情毕现的传记。本诗取正史纪传体的形式,但不重在叙述生平事迹,而重在表现生活情趣,带有自叙情怀的特点。以极其简洁的笔墨表达了不同流俗的性格。形象上塑造了一个清高洒脱、怡然自得、安贫乐道的隐士形象。他的意义在于五柳先生遂成为寄托中国古代士大夫理想的人物形象。

  第五章:谢灵运、鲍照与诗风的转变

  浅谈山水诗的产生与发展?

  1早在《诗经》和《楚词》的时代,诗中就有了山水景物,但那往往是作为生活的衬景或比兴的媒介,而不是作为一种独立的审美对象。

  2到了汉末建安时期,曹操的《观沧海》才算第一首完整的山水诗

  3西晋的左思的《招隐诗》和郭璞的游仙诗都写到了山水的清音和美貌,但这类诗虽然数量不多但他们毕竟在客观上为后来的山水诗提供了艺术经验。

  4山水诗和游仙诗玄言诗一样,与魏晋之后隐逸之风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在玄言诗里,也常常寓玄理于山水之中。

  5五言诗的成熟以及江南民歌中描写自然景物的艺术经验,也为山水诗歌的产生做好了文学上的准备。

  谢灵运

  为什么谢灵运大量创作山水诗?

  1政治上不得志

  2有钱游山玩水有时间

  3对山水景色情有独钟。

  4以此举对抗当政,发泄不满,同时也在山水清音之中得到心灵的慰藉。

  作品分析

  《登池上楼》

  背景?他被贬在永乐上任不久,被排挤出京城,由于长期卧病在床,39年春天,病愈,登楼观景,看到春天的景色,内心的情感涌上心来

  诗中的典故分析?

  答:“祁祁伤豳歌”译“吟起诗经《七月》使我悲伤”用了《诗经·豳风·七月》的典故,采用春日迟迟,采蘩祁祁,女心伤悲,殆及公子同归的典故使我悲伤,用春天到来引起的伤感。“萋萋感楚吟”译“春草萋萋的楚歌也使我伤感”。借用了楚辞的典故,表现向往隐士生活的情感。“索居易永久”译“人总是离心所居觉得岁月漫长”引用《礼记·檀弓下》。“无闷征在今”译“干什么没有烦闷那?”引用〈周易·乾〉表示大德之人避世隐居而无所烦闷。这些典故的运用使诗歌非常精练,含蓄、耐人寻味!

  诗中名句和名在何处?

  答:“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

  1、叶梦得云“此语之工,正在无所用意,猝然与景相遇,借以成章,不假绳削,故非常情所能到。”

  2张九成语“灵运平日好雕镌,此句得之自然,故以为奇”。

  何焯说“‘池塘’一联惊心节物乃尔,清绮”他们都道出了此连清新自然的特点。

  《入彭蠡湖口》

  简析《入彭蠡湖口》的写景突出特点?

  谢灵运山姿水态在他是诗里占了主要的地位,“极貌以写物”“尚巧似”成为主要的艺术追求。他尽量捕捉山水景物的客观美,不肯放过寓目的每一个细节,并不遗余力地勾勒描绘,力图把他们一一真实地展现出来,如其《入彭蠡湖口》就是代表作,对自然景物的观察与体验十分细致,刻画也相当精妙。月下哀狖的悲鸣之声。“绿野秀”与“白云屯”那鲜丽的景色搭配,无不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谢诗的缺点?

  答:1、更注重山水景物的描写刻画,这些山水景物又往往是独立于诗人性情之外的,因此他的诗歌也就很难达到陶诗那种情景交融、浑然一体的境界。

  2、在结构上谢的诗也多是先叙出游,次写见闻,最后谈玄或发感叹,如同一篇旅游日记,而又多常常拖一个玄言的尾巴。

  鲍照

  试述鲍照诗歌艺术风格及贡献?

  答:1、他是 诗歌的艺术风格俊逸豪放,奇娇凌厉,从艺术形式、表现技巧以及风格特征上来看他的诗歌尤其是乐府诗,多得益于汉魏乐府和南北朝民歌的艺术经验。他现存的200首中乐府占80多首。

  2、贡献他模拟和学习乐府,经过充分地消化吸收和熔铸创造,不仅得其风神气骨,自创格调,而且发展了七言诗,创造了以七言体为主的歌形体。

  第六章:永明体与齐梁诗坛

  什么叫永明体?代表诗人是谁,意义何在?

  答:齐梁陈三代是新体诗形成和发展的时间。所谓“新体诗”,是与古体诗相对而言,其主要特征是讲究声律和对偶。因为这种新体诗最初形成于南朝永齐明时,故称永明体。

  代表诗人为谢脁。他曾说“好诗圆美流转如弹丸”他的诗歌就体现了这一审美观点。他讲究平仄四声的永明声律运用于诗歌创作中,因此他的诗音调流畅和谐读起来琅琅上口,铿锵悦耳。

  谢脁

  代表作品:《晚登三山还望京邑》傍晚的时候登上三山回头看故乡京城。

  指出文章用典的作用和意义。

  答:第一句用了王灿《七哀诗》的诗意,以王粲离开长安比喻自己离京(化用了诗人的情感,借用了诗句)

  第二句用了潘岳《何阳县》的诗意,以潘岳在何阳眺望京都洛阳比喻自己还望京城。

  以上两句用来比喻自己环望京邑暗暗流露出怀乡之深情,诗歌显得非常有深度耐人寻味。

  说明诗歌中写景的句子?并对其中写景的名词略加分析?

  白日丽飞甍两句写京城建筑的壮丽

  余霞散成绮两句写晚霞澄江之美

  喧鸟覆春洲两句写鸟之多,花之繁。

  试比喻“二谢”的山水诗,说明其异同?(谢脁突出的贡献?)

  答:谢脁最突出的贡献:在山水诗方面,他继承了谢灵运三水诗细致、清新的特点,但又有不同于谢灵运那种对山水景物作客观描摹的手法,而是通过三水景物的描写来抒发情感意趣,达到了情景交融的地步。从而避免了谢诗的晦涩、平板及情景割裂之弊,同时还摆脱了玄言诗的成分,形成一种清新流丽的风格。

  宫体诗

  什么叫宫体诗?

  答:就其内容来看,主要是以宫廷生活为描写对象,具体的题材不外乎咏物与描写女性,可以说,他们对女性的审美观照,同对器皿的审美观照的心理是一样的。因而在情调上伤于轻艳,风格上比较柔靡缓弱。这类诗共同的艺术特点,是注重词藻、对偶与声律。如萧纲的《咏内人昼眠》

  宫体诗的贡献?

  答:1形式上,宫体诗最突出的贡献是他发展了吴歌西曲的艺术形式,继承了永明体的艺术探索而更趋格律化。2宫体诗对后来律诗的形成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至于宫体诗语言的风化流丽、对仗的工稳精巧以及用典隶事等方面的艺术探索和积累,也同样为唐代诗人提供了足资借鉴的艺术经验。

  第四章;南北朝民歌

  南朝民歌《西洲曲》

  结合作品说明此诗的艺术手法?

  答:1,运用了谐音的修辞手法,诗中多次提到“莲子”使文章显得个优美,更精炼含蓄。

  2,运用了顶页的修辞把上下问句连起来。是结构紧凑,句句相连。

  北朝民歌《花木兰》

  南北朝诗风的融合

  代表人物:庾信《拟咏怀》

  第七章:庾信与南北朝文风的北渐

  庾信的艺术成就?

  答:由南入北的经历,使庾信的艺术造诣达到“穷南北之胜”的高度,这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典型的意义。庾信汲取了齐梁文学声律、对偶等修辞技巧,并接受了北朝文学的劲健之风,从而开拓和丰富了审美意境,为唐代新的诗风的形成做了必要的准备。

  第八章:魏晋南北朝的词赋、骈文与散文

  什么叫骈文?特点?发展过程?

  答:1在散文的发展过程中产生了骈文。

  2他是一种匀偶、匀衡、对称之美德文体。他是广义散文的一部分,但它与散体单行的狭义的散文有明显区别。他对偶工整、用典繁密、声律严整、词藻华美。

  3因为汉语的单字单音很适合从声形方面形成匀衡和对称的灵活性,对称是有规律的,普遍存在的一种美感。早期的诗歌中已经存在对称句子,只不过很少,已经孕育着雏形。因为南朝人以柔靡为尚,讲究追求华美,因此,对文章的对称的运用更为自觉,并总结出一套对称的经验,到齐梁以后骈文成熟,到了庾信达到高峰。

  代表作品:《与宋元思书》

  《北山移文》

  《北山移文》的内容?

  答:本文的内容在封建社会中一些音为仕途失败或不愿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仕子,隐居到山林,安逸乐道,终身不仕这就是真隐士,但是封建统治者,为笼络人心,粉饰太平,表示重用人才,有时也会以高官厚禄引诱隐士,结果一些内心热衷于仕宦的文人为谋取高官厚禄便以入山隐居起来太高自己的身价和声望。等待朝廷的征召,以便一步登天。这种人便是假隐士。《北山移文》便是以山林的口吻讽刺做隐士的虚伪。揭露了某些封建士大夫假装清高,实则争名夺利的丑恶灵魂,具有深刻的讽刺意义。

  艺术特点?

  答:在艺术上善于运用对比手法刻画人物,具体表现1、第一段先写真隐士,通过对比,揭露做假隐士何其缪哉。2第二段先写做隐士,始至时风情张日,霜期横秋,在写朝廷诏书下达后焚芖制而裂荷衣,抗尘容而走俗状从而揭露了假隐士前后不一个真面貌。3在写假隐士出山后绸缪于结果,每份论于折狱的繁忙得意与山灵的寂寞悲愤做对比,对做隐士进行了谴责;通篇运用了拟人的手法。例:1开头“钟山之灵……山庭”表示钟山的神灵发布公文声讨做隐士。2最后一段更加鲜明写了周子逃离北山做官后,山中景物都是凄怆落寞,惭愧愤怒,拟人化手法运用的淋淋尽致,惟妙惟肖。3特别是“秋桂遗风,春萝罢月。”本来桂花的香气随风发散春萝在月光下更叫美丽,但是因为悲愤而打发走了风,而不接受月光的照耀,不使自己的芳香远播,不使自己的美貌呈现。

  此文的骈文表现在什么地方?

  1组对工整,词藻华丽,音韵协调,生动流转。

  2全篇基本上是由四字句和六字句相搭配而成,另外也穿插运用了若干三言、七言句,使文章在整齐中又有流动变化。

  3短句结构紧凑,长句舒缓,交互使用,可以表现不同的情景和感情。

  词赋

  汉初——汉武帝:⑴骚体赋 →《七发》→大赋

  ⑵抒情小赋《归田赋》开创了抒情小赋的先河。

  《登楼赋》

  写作背景:王粲十七岁时,因董卓之乱避难荆州依刘表,到写此赋时已有十二年之久。但刘表“外貌儒雅,而心多疑忌”受到刘表的轻视,使王粲既有长居异乡的忧伤,又有怀才不遇的感慨,故登上麦城城楼,借眼前所见景物抒发自己真挚深沉的怀归之情和对国事艰难的危惧之感。

  文章特点:⑴是汉代赋的延续,发展。

  ⑵东汉末年出现了抒情小赋

  ⑶魏晋南北朝时期

  文章分析:⑴一段写了城楼的地理位置和登楼所见的景物。

  ⑵二段写了自己的思乡之情

  ⑶三段写了岁月流逝,自己理想不能实现的忧愤

  简析此赋的内容和结构?

  答:此赋前后照应,从登楼到楼下,从白日到黄昏的活动,随着风光景物的变化感情也随之变化。故首写登楼所见原野的富美,暗喻刘表的昏庸;次写思乡怀归,说明此处非久居之地;末写自己有志难展,托出内心的苦恼。开端表明为削忧而登楼,末尾点明因登楼二更加填忧。前后照应,两者结合,丝丝入扣,十分自然。

  找出文中用典的句子,并说明其用意?

  答:⑴昔尼父之在陈兮

  用孔子在陈的典故《论语》

  ⑵钟仪幽而楚奏兮

  用子钟仪的典故《左传》

  ⑶庄舄显而越吟

  用了庄舄的典故《史记列传》说明不论穷达,怀乡之情是人共所有的,从而强化自己的思乡之情。

  ⑷惧匏瓜之徒悬兮

  用了匏瓜的典故《论语》表示怀才不遇希望有机会施展自己的才华,并为不被世用感到担忧,好处是委婉,动人含蓄。

  ⑸畏井渫之莫食

  用了井渫的典故《周易》

  抒情小赋重在抒情,结合作品加以说明怎样抒情?

  答:⑴登楼观望的感情是; 开始舒畅, 继而转忧,由乡关之思转到忧伤国事,最后带着沉重的心情下楼,半夜辗转反侧。

  ⑵赋中铺叙登楼所见:白天丰饶的原野,引发思乡之情,傍晚的萧条景象,强化了忧伤的心情

  ⑶文章用了 匏瓜井渫的典故,表达了自己蹉跎的一生不被世用的忧虑之情。

  还有 一点小说部分没整理完。过两天 添上。

参考资料:沁的笔记。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6-08-09
好像《红楼梦》挺重要的,看过师姐在背人物性格分析
第2个回答  2012-05-18
看笔记啊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