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一些大胆的假设或者设想?

如题所述

  

 

                                    二战几个大胆而又经典的假设


                                                                    作者/许金广

 

  第二次世界大战惨烈而又悲壮,1937年7月7日—1945年9月2日,以德国、意大利、日本法西斯等轴心国为一方,以反法西斯同盟为另一方进行的第二次全球规模的战争。从欧洲到亚洲,从大西洋到太平洋,先后有61个国家和地区、超过20亿以上的人口被卷入战争,作战区域面积2200万平方公里。据不完全统计,战争中军民共伤亡9000余万人。

  希特勒是一个天才,这主要表现在他的政治手段操控、演说煽动、军事冒险等方面,因此有这样几个大胆的假设:第一个假设是如果希特勒与纳粹德国在横扫欧洲之后不去招惹苏联,而是全力以赴进攻欧洲最后一个劲敌英国,后果想必很明了,因为凭英国一己之力很难阻挡摧枯拉朽般的德国战车开进,英吉利海峡这道屏障被突破只是时间的问题。如果希特勒统治了整个欧洲后养精蓄锐几年后再战苏联可能又是另外一种结局。当然历史不会重演,否则人类将进入最为黑暗的时代。

  那么第二种假设是:1940年5月10日纳粹德国开始进攻西欧。当时英国、法国、比利时、荷兰、卢森堡拥有147个师,300多万军队,兵力与德国实力相当。但法国统帅战略呆板保守,只把希望寄托在他们自认为固若金汤的马其诺防线上,对德国宣而不战。然而,德军并没有攻打马奇诺防线,他们首先攻打比利时、荷兰和卢森堡,且绕过马奇诺防线从色当一带渡河突入法国。

  1940年5月21日,德军直趋英吉利海峡,把近40万英法联军围逼在法国北部狭小地带,形势万分危急,敦刻尔克港口是个极易受到轰炸机和炮火持续攻击的目标。如果四十万人从这个港口撤退,在德国炮火的强烈袭击下,后果不堪设想。英国政府和海军发动大批船员,动员人民起来营救军队,他们的计划是力争每天撤离三万人。而德军当时有136个师及3000多辆坦克,天上还有千余架飞机,如果德军大举进攻,轻而易举就能把这40万溃败之师英法联军赶下海,令其全军覆没。但是令人意外的是:德军却接到了希特勒下达的停止前进的命令,希特勒的这一命令使德军坦克部队的将领们大惑不解,德军装甲部队主帅古德里安更是仰天长叹,本来敦刻尔克唾手可得,却被命令停止前进,而德军空军却在进攻。后来这一命令引起了较大争论,被很多军事历史学家认为是希特勒独断专行干涉军事指挥的一个愚蠢的命令。假设德军乘势消灭了这四十万联军,英法将元气大伤,数年内将毫无还手之力,西线战场德军会占有绝对优势,甚至攻克英伦三岛也指日可待。这四十万英法联军也是几年后诺曼底登陆和西西里登陆盟军的主力,因为他们是战场老兵,更具有作战经验。

  第三种假设更为可怕,那就是纳粹德国是最先研制原子弹的国家,而且当时的德国聚集着一大批包括爱因斯坦这样世界顶尖的物理学专家,就因为种族歧视和希特勒的独断专横,德国国内疯狂迫害犹太人及非日耳曼民族裔人种,造成大量核物理专家逃离德国。即便如此,如果此项研究能够得到希特勒的足够重视,原子弹的研制进度也可以赶在战争后期投入使用,那样的结果对整个人类是灾难性与毁灭性的打击,历史肯定会改写。因为无论原子弹落到伦敦还是莫斯科,亦或是纽约,都是同盟国的英苏美所无法承受的,没有哪个国家可以去抗衡这种超级大炸弹。

  值得庆幸的是希特勒这个狂妄之徒似乎没有过分关注这项可以扭转战局的发明创造,在物资经费短缺和重水加工厂被炸毁的情况下,德国的原子弹研制计划一再搁浅。美国人后来居上搞了“曼哈顿”计划,并汇集了以奥本海默为首的一大批来自世界各国的科学家。科学家人数之多简直难以想象,据说在某些部门,带博士头衔的人甚至比一般工作人员还要多,而且其中不乏诺贝尔奖得主。“曼哈顿”工程在顶峰时期曾经起用了53.9万人,总耗资高达25亿美元。当时希特勒把扭转战局的希望寄托在一种叫做“飞弹”的武器上,这种飞弹其实就是火箭弹,也可以说是导弹的初始阶段。任何努力都没有挽救希特勒第三帝国的毁灭,人类社会也避免了一场浩劫。

  第四种假设是亚洲战场上的日本,如果军国主义日本采取保守的侵略政策,不去冒犯太平洋另一端的美国会怎样?当时日本有两派:一派主张北进与德国盟友合击苏联,邪恶的轴心国连成一片,但是日本关东军1939年在中蒙边境的诺门坎吃过苏联红军的亏。另一派主张南进袭击美国太平洋舰队,入侵东南亚各国,夺取战略物资保障战争供给。于是在1941年12月7日,日本帝国海军向美国太平洋上的海军基地珍珠港不宣而战,同时在西太平洋向印尼、马来西亚、缅甸和菲律宾等地发动攻击。1941年12月8日太平洋战争爆发。第二天,美国、英国和中华民国向日本宣战,截止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太平洋战争美军伤亡情况 :由于武器上和装备制造业的优势,美军死亡12万人,伤43万。日军在太平洋战场的死亡人数: 根据日本经济安定本部的调查,日军在太平洋战场上陆军一共死亡114万人,海军一共死亡41万余人。

  在中国战场上由于战略物资缺乏储备和武器落后,中国抗战拖了八年之久。这种假设是亚洲战场上如果没有美国参战中国军民抗战是什么样的结局?答案是毫无疑问的,即使没有美苏参战日本战败是必然的结果,只不过是时间的问题,可能还要延后几年。在人类世界发展历史中没有一个侵略者能够彻底征服另一个民族或者一个国家,有侵略就有抵抗,有统治就有反统治,没有真正的屈服者,没有谁会愿意被长期奴役?

  第五种假设是1945年8月6日和9日美国人分别在日本的广岛、长崎投下两颗原子弹,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这种假设是如果其中一颗原子弹投在了日本的东京,结果会怎么样?美国此后的解释是为减少盟军伤亡,加速战争进程,迫使日本投降,并抑制苏联在远东的扩张,美国总统杜鲁门决定在日本东京在内的六个城市(东京、京都、新潟、小仓、广岛、长崎)投掷原子弹。京都是日本的文化古都,出于战后对日本统治的政治需要被排除;东京此前受到过多次轰炸,不容易评定原子弹效果;新潟是日本重要的铝制品生产基地,但距离过远;小仓是日本九州的重要工业基地,但投掷当天气象条件不佳;经过考虑,美军把核攻击目标选定为日本的广岛和长崎。广岛是日本的陆军之城,是日本防卫本土的第二军总司令部所在地,所有前往中国、朝鲜、东南亚、南洋诸岛的日本陆军均从广岛起航。长崎则是日本工业特别是造船业的重要基地。

  东京是日本的政治、经济中心,尤其是象征日本国家精神、体制的天皇居于东京,还有该国军政首脑机关都聚居此地,相当于日本的心脏。一旦原子弹落于东京则日本全面瘫痪,群龙无首的局面即使美军登陆日本本土也将无法收拾,一时间没有投降的代表,并且会激起日本国民的反抗。毕竟当时日本还有几百万陆军,通过硫磺岛和冲绳战役的结果使得美军对日军的抵抗能力和己方可能的伤亡有了新的评估,强行攻入日本本土预计美军方面要付出100万人以上的代价,这是美国难以承受的。

  第六种假设是日本投降后如果中国军队进驻日本,并且进行战后索赔,结果会如何?二战后在西太平洋最大的受益方是美国,美军长期驻军日本,并且在日本多处设有军事基地,西太平洋多个岛屿被美方所控制。美国以主子的姿态让日本卑躬臣服,时至今日美日倒结成了同盟。原苏联在战争后期出兵中国的东北,同时迅速占领了日本的北方四岛,虽然苏军付出了一定的代价,但是比起中国的八年抗战苏联对日作战用的仅仅是几天的时间,除了长期占据了北方四岛苏联还获取了在远东巨大的利益。

  日本战败后中国没有对其进行战争清算是一个巨大的错误。当时的美国方面曾经要求中国国民政府派遣少量军队入驻日本,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实现。按照国际惯例战胜方是可以向战败国进行索赔的,在中日甲午战争过后,作为侵略方的日本竟然得到了清政府近两亿四千万两白银的赔偿,原因就是日本作为战胜方提出的军费赔付。抗战胜利后中国应该象美苏一样获得相等的利益分配,因为这场战争让中国人牺牲太大了。美军进驻日本本土;苏联占领北方四岛;中国方面应该在日本南部的琉球群岛驻军,而且是长期驻军,这样就不会有钓鱼岛等遗留问题存在了,一定不会有今天的钓鱼岛争议,而且琉球群岛有可能划入我们国家的版图。没有进行战后索赔也让很多日本青年人对那场战争的是非对错有了错误的理解,甚至有些极右势力不承认战争的失败结果,妄图篡改那段历史。通俗的讲日本是一个欺软怕硬的民族,对于美国控制整个西太平洋它只有言听计从的配合;对于俄罗斯占据北方四岛则是无可奈何;即使与韩国的独岛(竹岛)之争也表现得底气不足;唯独与中国在钓鱼岛这个主权问题上表现强硬,让国人深思。假如我们对这个国家不持宽容和以德报怨的态度,该索赔的索赔,该占领的去占领,今天的中日关系绝非如此局面,或许他们对那段历史的认知不会这么偏执。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