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为什么认为是“心”在思考?而不是大脑?

如题所述

古人信奉的是智慧,他不觉得思维可以决定一切,他觉得聪明是可以反驳行为的,但是言行举止却可以确定距离,所以心在最主要的思想精神。

心的意思就是可以让你在思考之后再决定你拥有什么样的思维,而大脑的意思是你决定了什么样的思维,然后立刻行动啦。

像古人的读书习惯就是盘腿坐在蒲团上,大脑很有智慧的,但是他这个智慧需要沉淀,需要有心智这个力量给予确定,所以这种信仰的双向作用就是可以让自己有效解决自己的各种思维方式

读多了古书,你就发现古书里各种智慧都是在考究一种双向效果,有向大脑提出的思维定律,还有向心智发明的认知思维。

你看惯了古人书籍的各种智慧解读时,你就发现大脑与心同时都在运作,因为一个是压制你冲动,一个是管理你行为,所以语言与文字同时出现在一种乾坤里。

就像读了老子的自由散漫,读不了庄子的神游太空,读了孙子的奇门遁甲,读不了孔子的礼乐诗书。

老子的书籍是偏向于大脑智慧的,因为认知与逻辑可以形成一种审美。

庄子书籍是偏向于心智运作的,因为精神与思维发展成一种艺术。

任何精神与思想其实是离不开大脑智慧的,但是这大脑智慧需要你长时间积累这一种习惯思维,让你的逻辑更富有一种常识定律,来确定这种信仰是合情合理的,这就是心脑合一。

就像你的大脑是不能够心烦意乱的,这可以让你的心思来决定,让你拥有寂静无声的海阔天空。

大脑确实是不会思考的,但是长时间有智慧管理,你就发现大脑也会思考了,就像我们长大了之后,越来越会说话了,这就是根据自己的逻辑形成了一种习惯思维,因为这确实是心与脑的学科较量。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04-29
他们会觉得心脏是身体的重要构成,如果没有心脏,那么人也不可能存活,所以才会认为是心在思考。
第2个回答  2022-04-29
古人的心和现在的心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这代表着一个人的想法思维代表着志气。
第3个回答  2022-04-29
在上古时期一直到唐朝,中国的主流英雄观应该都是尚武,能打胜仗,开疆拓土这就是英雄,这种观念其实是表达了人类的一种本能,在原始社会,是以拳头说话的时代,谁的拳头硬谁就是老大。

这种观念的转变发生在宋朝,宋朝吸取了前朝武将专权的教训,采取了重文轻武的国策,士大夫代表的精英阶层开始掌握国家权柄,所以之后人们的英雄观也随之发生改变,不仅仅是看武力值,那些头脑聪明,治国有方的人也成为了人们心目中的英雄。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