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使命”的意义

如题所述

使命(Mission) 这个词听起来很崇高,其实很低下,就是差遣,承担使命就是甘愿被差遣,这里的关键在于“甘愿”。耶稣以拯救人类为使命,甘愿被钉在十字架上;屈原以拯救楚国为使命,甘愿被流放。所以在甘愿被差遣的背后,其实是不惜牺牲──牺牲利益、牺牲名声、牺牲生命、牺牲一切。从甘愿被差遣,到不惜牺牲一切,这就是使命的全部涵义,这是一个人或者一个机构对自己的社会价值和终极意义的自觉选择。并不是所有人和所有机构都必须做出这种选择,只有一个人和一种机构例外──这就是志愿者和NPO/NGO(非营利组织/非政府组织)。

[故事]:世界著名管理学家德鲁克写过一本《非营利组织的管理》的书,他认为,与社会上其他的机构不同,非营利组织是为其使命存在的,这个使命,就是“为了改善社会和我们每个人的生活”,这个说法,很像耶稣给自己和他的门徒们的使命下的定义。的确也是如此,德鲁克因此认为,非营利组织的管理者,首要的任务,就是确保组织中的每一个人能够看得见使命、听得见使命,并在日常经营活动中体现出使命。为此,德鲁克特别强调非营利组织领导者的奉献精神,他说:“因为你的组织是献身于一种崇高的理想,你期望作为领导的人,应胸怀组织所赋予的伟大理念,应严肃认真地承担起神圣的使命”。
其实,使命并不是区分非营利组织和其他社会组织的标志。使命,是普遍的,是每一个人与生俱来的责任,只不过有的人不愿意承担使命,有的人害怕承担使命,有的人逃避使命,有的人利用使命做不是使命的事情。这是因为,如前所述,使命不同于一般的任务,它不只是需要行使它的人付出努力,在绝大多数情况下,还可能要求行使它的人作出常人难以承受的牺牲。有一首叫做《使命》的诗歌这样写道:
  在恐惧和颤栗中,我想我要实现我的生命
  就必须让自己做一次公开的坦白,
  暴露我和我的时代的虚伪:
  我们被准许用侏儒和魔鬼的语言尖叫,
  而纯净和丰富的字词却被禁止。
  在严酷处罚下谁敢说出一句话,
  就要把自己视做一个失踪的人。(张曙光译)
这首诗的作者,用这样带着恐惧和颤栗的诗句,执着地表达了他作为一名文学家的使命和使命观,他将文学要直面人生的使命看得和自己的生命一样重要,在他看来,承担使命就是实现生命,反之,实现生命的目的和意义就是承担使命,他因此成为1980年诺贝尔文学奖的得主,他叫切·米沃什(Czeslaw Milosz,1911- ),波兰裔美籍人。
这样一个宁可“把自己视做一个失踪的人”也要说出真相的诗人,注定了只能和屈原一样,要么被流放,要么自我放逐,他选择了后者,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米沃什加入了抵抗组织,并出版诗集《独立之歌》,战后自我放逐,移居美国……
显然,并不是什么样的差遣,都可以称之为使命;并不是什么样的承担,都可以冠之以使命。使命之所以神圣,是因为它意味着牺牲;使命之所以沉重,是因为它只有艰难地改革社会才能拯救人民。所以,一个人,如果还没有做好为了拯救人民而改革社会、因为改革社会而甘愿牺牲的准备,请不要轻易地说我要承担使命
词典释义:
派人做事的命令或决定:这个青年终于接受了村委会的使命。

参考资料:http://blog.sina.com.cn/s/blog_64353aef0100nj5e.html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