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工业发展历程

如题所述

中国汽车工业发展历程可分为四个阶段:
一、初创阶段(1950-1965):
此阶段是中国汽车工业的创建期。建立现代化汽车企业如一汽,实现汽车生产零突破,奠定基础。截止1966年,汽车工业投资11亿元,形成五大四小共9个汽车制造厂,年生产能力近6万辆,9个车型品种。1965年底,全国民用汽车保有量近29万辆,其中国产汽车17万辆(一汽累计生产15万辆)。
二、成长阶段(1965-1980):
从二汽建设至1980年代初,是中国汽车工业的成长期。此阶段,中国以自己的力量建设大型汽车制造厂,如二汽。通过自主能力,形成以“卡车为主”的汽车产业布局。1980年,生产汽车22.2万辆,全国民用汽车保有量169万辆,其中载货汽车148万辆。
三、开放合作阶段(1981-1999):
此阶段,中国正处于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型。汽车工业顺应改革开放大势,调整商用车产品结构,改变“缺重少轻”的生产格局。通过开放合作,轿车工业开始起步,汽车产业形成较为完整的工业体系。
四、快速发展阶段(本世纪以来至今):
此阶段,中国汽车工业,尤其是轿车工业技术进步的步伐显著加快。新车型层出不穷,科技新步伐加快,整车技术特别是环保指标大幅度提高。与国外汽车巨头的生产与营销合作步伐明显加快,引进国外企业的资金、技术和管理的力度不断加深,自主创新取得积极成果。企业组织结构调整稳步前进,形成了完整的汽车产业体系。
补充资料:
自1953年建设一汽并引进苏联的中型载货汽车产品技术和制造技术以来,中国开始发展系列变型车产品,不断改进和发展轻型载货车、轿车、越野车、重型载货车,以及中型客车和少量专用汽车。1982年,汽车行业制订《汽车产品质量评定办法实施细则(试行稿)》,1983年开始推行全面质量管理。此后,颁布了限制汽车排气污染的汽油车怠速污染物排放和柴油车自由加速排放测量方法和限值等标准,以及多项汽车安全标准。这些标准成为汽车年度质量检查评定的依据,促进了汽车产品质量的提高和一定程度的技术进步。1992年起,汽车环保、安全、节能的标准列为强制性标准,实行单项否决制,强行推进汽车技术进步。在此期间,中国汽车产品换型,采用新技术和新结构,如膜片弹簧离合器、全同步变速器、动力转向装置等,以及引进的前置前驱动、前盘式制动器等。这些新技术和新结构的应用,推动了中国汽车工业的技术进步。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