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洵为什么认为王安石是”王衍、卢妃合为一人“的奸臣?

如题所述

苏洵和其子苏轼是顽固的保守派,对于王安石的变法十分痛恨。而王安石的变法在历史上素来争议是很多的,有其积极的一面,也有很多消极的影响,特别是到后期造成很多农民的破产和社会的动荡,所以顽固派要攻击王安石。
但是手段恶心了点。

苏洵的原文如下:

”现在有人嘴里吟诵着孔子和老子的话,身体力行伯夷、叔齐的清高行为,收罗了一批追求名声的读书人和郁郁不得志的人,相互勾结制造舆论,私下里互相标榜,自以为是颜回、孟子再世,但实际上阴险凶狠,与一般的人志趣不同。这真是把王衍、卢杞集合于一身了,他酿成的灾祸难道能够说得完吗?脸上脏了不忘洗脸,衣服脏了不忘洗衣,这是人之常情。现在却不是这样,他穿着罪犯的衣服,吃猪狗般的食物,头发象囚犯,面孔象家里死了人,却大谈《诗》、《书》,这难道合乎情理吗?凡是做事不近人情的,很少有不是大奸大恶的,竖刁、易牙、开方就是这种人。这个人借助最崇高的名声,来掩盖还没有暴露的祸患,虽然有愿意治理好国家的皇帝,和敬重贤才的宰相,还是会推举、任用这个人的。这样,他是天下的祸患就必定无疑了,而决非仅仅王衍、卢杞等人可比。“
 
苏洵利用别人生活上的习惯或者缺点去攻击别人(王安之)的政治主张,含沙射影,指桑骂槐,,如同泼妇骂街。 这种写作手法是卑劣的。 可见苏洵个人品质很是下作。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02-19
神宗即位,任用王安石支持变法。苏轼的许多师友,包括当初赏识他的恩师欧阳修在内,因在新法的施行上与新任宰相王安石政见不合,被迫离京。朝野旧雨凋零,苏轼眼中所见,已不是他二十岁时所见的 “平和世界”。苏轼因在返京的途中见到新法对普通老百姓的损害,又因其政治思想保守,很不同意参知政事王安石的做法,认为新法不能便民,便上书反对。这样做的一个结果,便是像他的那些被迫离京的师友一样,不容于朝廷。于是苏轼自求外放,调任杭州通判。从此,苏轼终其一生都对王安石等变法派存有某种误解。
乌台诗案是影响苏轼一生的重大事件。宋神宗在熙宁年间(1068年~1077年)重用王安石变法,这案件先由监察御史李定告发,故意把他的诗句扭曲,以讽刺新法为名大做文章。后在御史台狱受审。就因为作诗讽刺新法,网织“文字毁谤君相”的网罗罪名,被捕入狱,史称“乌台诗案”。御史台自汉代以来即别称“乌台”,所以此案称为“乌台诗案”。苏轼坐牢103天,几次濒临被砍头的境地。幸亏北宋时期在太祖赵匡胤年间即定下不杀士大夫的国策,苏轼才算躲过一劫。
出狱以后,苏轼被降职为黄州(今湖北黄冈市)团练副使(相当于现代民间的自卫队副队长)。这个职位相当低微,并无实权,而此时苏轼经此一役已变得心灰意冷,苏轼到任后,心情郁闷,曾多次到黄州城外的赤壁山游览,写下了《赤壁赋》、《后赤壁赋》和《念奴娇·赤壁怀古》等千古名作,以此来寄托他谪居时的思想感情。于公余便带领家人开垦城东的一块坡地,种田帮补生计。“东坡居士”的别号便是他在这时起的。
主要是因为苏洵父子三人属于保守集团与王安石的政见不和,宋神宗重用王安石推行新政时,保守派成员受到了严重打击,苏轼也受到严重冲击,加之新政施行时的确存在很多弊端,所以苏洵对王安石的评价如此偏激。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12-02-18
司马光和王安石政见不合, 苏轼是司马光一党是顽固保守派, 所以被改革派王安石贬官。
苏洵是苏轼的father。也是顽固派, 自然会替儿子说话,攻击王安石的新政问候王安石老母。
第3个回答  2012-02-20
苏洵和其子苏轼是顽固的保守派,对于王安石的变法十分痛恨。而王安石的变法在历史上素来争议是很多的,有其积极的一面,也有很多消极的影响,特别是到后期造成很多农民的破产和社会的动荡,所以反对派以此为借口攻击王安石的变法和其本人也不足为怪。
第4个回答  2012-02-18
因为当时苏轼和王安石的想法不同,王安石受到重用,而苏轼则因他多次被贬追问

我说的是苏洵,而不是苏轼。

追答

苏洵和其子苏轼是顽固的保守派,对于王安石的变法十分痛恨。而王安石的变法在历史上素来争议是很多的,有其积极的一面,也有很多消极的影响,特别是到后期造成很多农民的破产和社会的动荡,所以反对派以此为借口攻击王安石的变法和其本人也不足为怪。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