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中的老生和青衣是怎么发声的?

于派老生和梅派、程派的青衣发声方法?

京剧中的老生和青衣的发声方法:

1、气声同步

在发声之前、吸气的同时将声带闭合,当气息吸好后,并不是马上向外呼气发声,而是稍停片刻,使气息保持在闭合的声门下,需要停多久,这就要看所唱这一段唱腔的板式、节奏、速度的要求及演唱者根据情感需要的艺术处理而定。让声带闭合与气息同步,成为一种一触即发,随时准备轻叩声门的待发气柱。

此时声门下的气息应感觉是满的,就像水龙头一开就哗哗流水;像煤气炉一开就有充足的气流,一点即燃的发声态势。在声带闭合气息同步的基础上,声门微开,呈窄细的夹缝状,此刻的气息和声音在轻轻呼气的同时从窄细的声门同步而出。要感觉声音是和着气一道从“嗓子眼”出来的。

2、腔体通畅

在保持“气声同步”之时,其实就是保持“吸气状态”发声。保持“吸气状态”即可使歌唱的共鸣腔体通畅。可体验打哈欠、打喷嚏时的前期状态,首先会来大嘴,深吸一口气,然后才会打哈欠或打喷嚏。就是这个张大嘴、深吸气的状态。

只要保持打哈欠或打喷嚏的起始感觉。就可以体会到演唱发声时应该保持的状态。在保持这种起始感觉时,鼻两侧与上唇和颧腭同时向外展开,但鼻子不可有明显的动作。这种感觉将鼻咽口打开,使声音沿着咽腔上方到达眉心处,即“上丹田”。

保持“吸气状态”,可使喉头稳定,上腭自然抬起、鼻咽口打开,胸部、咽腔、头腔等腔体都会呈开放态势,尤其是胸部,腹部,二肋扩张,也就是保持前面所讲“噙住唱”的状态,这样演唱者就处于一种兴奋、积极的状态。胸部宽敞,无压迫感。

这种状态要保持到需要以这一口气唱完的每一句,每一分句或更小单位唱腔,如遇速度稍快一点且又没有稍长一点的过门、停顿可供演唱者吸气、松懈的唱腔,那这种状态就要保持到这段唱腔演唱时,气息与腔体才能松懈。

扩展资料:

京剧演唱注意事项:

1、吐字

吐字的时候,要注意字音从嘴里出来的完整性。每一个字的字音均包含字头、字腹、字尾,嘴唇要有力量,我们俗称叫嘴皮子要有弹力。从字头过渡到字腹,再从字腹滑动到字尾,像枣核一样把字唱完整。

在发音遇到喷凵字、喷凵音时,比如字头是拼音字母b、p、f等的唇齿音,尤其需要嘴皮子的力量和嘴皮子肌肉的弹力。在演唱时,要调动口腔里的每一部分,唇、齿、喉、舌、腮和口腔内的所有肌肉群,逐渐掌握之后,发音就会较之前响亮许多。

2、吃字

京剧中流水板最容易出现吃字的现象,这个板式节奏紧凑、唱词偏多,最考验演员的嘴皮子功夫,每一个字都要唱得很清楚。在过去,许多京剧表演艺术家在演出的时候没有麦克风,用自己的真嗓子为戏迷们表演。坐在第几排都能十分清楚听到唱腔和念白,演员唱的每一个字都很真切,让观众听得十分明白。

3、节奏

在京剧演唱中,每一个唱段会配以不同的板式,原板、摇板、散板、快板、剁板等,有的板式是一板三眼,有的是一板一眼,一定要严格遵照板式不能随意改变节奏,每个板式都有它自然的规律。一定要跟着这个以各种板式形成的规律进行演唱,不能破坏这个规律。

如果演唱行腔时,没有按照板眼的节奏,不符合规定的节拍,失去了原本节奏的张力,就是走板。打个比方,演唱慢板时,这个慢板是四分之四的板,那么在唱这个四分之四的时候,演员不能唱着唱着突然变快或者突然变慢。如果这样就破坏了这整个唱段的唱腔结构,破坏了这个规律那么唱的就不是四分之四的板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6-01-11
真嗓 亦名大嗓、本嗓。京剧演员发音方法之一。演唱时,气从丹田而出,通过喉腔共鸣,直接发出声来,称为真嗓。用真嗓发出的声音称真声。如丹田气经过喉腔时,演员将喉腔缩小,使之发出比真嗓较高的音调,则称为假嗓。真嗓与假嗓在行腔时衔接自然,不露痕迹,就能使音域宽广,高低音运转自如。京剧的生行(老生、武生、红生)、净行、丑行、老旦等行当,在演唱时均用真嗓。小生演唱用假嗓,但念白则用真假嗓结合。
脑后音 京剧发生的一种。又名背工音。一般发音,气从丹田而出,经过喉腔共鸣,直接发出来。脑后音虽然同样气从丹田,但发音时,喉腔稍加压缩,打开后咽壁,提高软颚,将声音送入头腔,与鼻音相聚,使声音迂回在脑后,通过头腔共鸣,发出一种含蓄浑厚的音调。脑后音发音苍劲有力,能达远闻,而近听又不觉其尖厉。老生和净角唱腔中,凡遇闭口音(如“一七辙”)的高音,多用此种唱法。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