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颂分为几个章节?

如题所述

《黄河颂》有8个章节,

分别是:

《黄河船夫曲》:描写了“乌云满天,惊涛拍岸,黄河的船夫,在暴风雨中搏战,经过千辛万苦终于到达了彼岸。这象征着我们伟大的民族和人民突破惊涛骇浪般的重重困难,终于取得辉煌的胜利。

《黄河颂》:一首反映抗日救亡主题的现代诗。它是一首颂诗,着眼于“歌颂”,在结构上与组诗第一章《黄河船夫曲》是紧密相承。

《黄河之水天上来》:是一个配乐诗朗诵。原来是由三旋伴奏,后来改为有琵琶伴奏。这个乐章,冼星海吸取了《义勇军进行曲》《满江红》的音调素材, 讲述了民族的灾难,也歌颂民族的英雄。是诗人进一步对黄河、对中华民族的赞美。同时也暗示着黄河或者说是中华民族将面临一场劫难。

《黄河对口曲》:采用了乐段反复的民间音乐结构形式,音乐吸取了山西民歌的音调,采用锣鼓伴奏的方法。整个乐章是两个流亡者的对话。这里作者借两个流亡者的对话,讲述了全国广大流民、颠沛流离、背井离乡的悲惨遭遇。引出合唱发出“打回老家去”的呐喊。

《黄水谣》:这是一首民谣体的三段体歌曲,其曲调非常优美动人,把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祖国的无限深情表达得淋漓尽致。第一段展现出黄河两岸人民安宁、平静的生活,音乐十分流畅,也显得十分祥和。这一乐章是全曲中的一个转折点,整个作品的悲剧性和戏剧的矛盾就此展开。

《黄河怨》:用悲惨缠绵的音调唱出被压迫、被侮辱的沦陷区妇女的痛苦的哀怨。这一段是一个绝望的妇女的内心独白。这个妇女的丈夫流离失所,不只去向,她的儿子也被日本鬼子杀死了,自己又被鬼子给糟蹋了,最后不得不跳入黄河母亲怀抱自杀而死。作者之所以有这样一个构思,就是想通过一个妇女的死来激发全国人民的斗志。

《保卫黄河》:这里采用了“卡农”的复调手法,给人一种此起彼伏、群情激奋、万马奔腾的艺术效果。首先是二部轮唱、然后是三部轮唱,并穿插了“龙格龙”的衬词,增强了音乐的气氛,使人感觉到抗日的力量不断发展壮大和势不可挡。

《怒吼吧,黄河》:它是整个作品的主题思想的概括和升华,也像是一个回顾,用富于诗意和浪漫色彩的笔调,充分表达了中国人民终将打败日本帝国主义的必胜信心。“黄河在怒吼”、“扬子江在怒吼”、“珠江在怒吼”描述了全民抗战的战争态势。最后发出了“战斗的警号”,这一句被多次重复,整个音乐给人以巨大的号召力,无疑是向法西斯、侵略者的宣战。

扩展资料:

整个作品虽然没有像歌剧那样,有一个完整的故事情节,但它却有一个严密的戏剧性构思,给人一种强烈的矛盾冲突。这个矛盾冲突就在于开始时的人与自然的冲突,是船夫与险滩、急浪的搏斗,后半部分是中华民族与日本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冲突。

但二者是相呼应的,即通过人与大自然的搏斗,表现出中国人民的英勇顽强,进而为中国人民战胜日本帝国主义、民族矛盾得以解决作了铺垫。整个作品就在于展示这个矛盾(《黄水谣》)、激化这个矛盾(《黄河怨》)、解决这个矛盾(《保卫黄河》)。这种矛盾的展示、激化、解决正是其戏剧性所在。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黄河颂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9-11-07

《黄河颂》分为如下八个章节:

1、第一乐章《黄河船夫曲》。是一首混声合唱。这里运用了黄河船夫号子的音调素材。

2、第二乐章《黄河颂》。是一首男中音独唱曲,表达了诗人对黄河,也就是母亲河的赞美。

3、第三乐章《黄河之水天上来》。是一个配乐诗朗诵。原来是由三旋伴奏,后来改为有琵琶伴奏。

4、第四乐章《黄水谣》。也是女声二部合唱。这是一首民谣体的三段体歌曲,其曲调非常优美动人,把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祖国的无限深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5、第五乐章是《河边对口曲》,是一个男声二重唱及混声合唱。采用了乐段反复的民间音乐结构形式,

6、第六乐章《黄河怨》。是一首女声独唱。用悲惨缠绵的音调唱出被压迫、被侮辱的沦陷区妇女的痛苦的哀怨。

7、第七乐章《保卫黄河》。是一首轮唱和合唱的歌曲,是人们最熟悉的一首。

8、第八乐章《怒吼吧黄河》。是一个混声合唱歌曲,它是整个作品的主题思想的概括和升华。

扩展资料:

黄河颂创作背景简介如下:

1938年11月武汉沦陷后,诗人光未然带领抗敌演剧三队,从陕西宜川县壶口附近东渡黄河,转入吕梁山抗日根据地。途中亲临险急流,怒涛漩涡,礁石瀑布,其目睹黄河船夫们与狂风恶浪搏斗的情景,聆听了悠长高亢,深沉有力的船夫号子。

在第二年1月抵达延安后,酝酿并写出了《黄河大合唱》组诗。此诗即为组诗八章中的第二篇。

参考资料: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9-08-10

黄河颂分为9个章节!

第一章:序曲

第二章《黄河船夫曲》

第三章《黄河颂》

第四章《黄河之水天上来》

第五章《黄水谣》

第六章《河边对口曲》

第七章《黄河怨》

第八章《保卫黄河》

第九章《怒吼吧黄河》

黄河颂分为朗诵词和歌词两部分:

1、朗诵词在歌词前,开篇明义的指出黄河的强壮之美,我们要赞美黄河。

歌词分主体和尾声两部分,通过“望黄河”和“颂黄河”,表达对黄河和中华民族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2、朗诵词作用:写出黄河的伟大坚强; 歌词作用:赞颂黄河,学习黄河的精神。


扩展资料

名家点评

当代作家李朝全《诗歌百年经典·1917—2015》:“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也是中国精神的象征。黄河的气势、黄河的力量正是这个民族的气势和力量。这是一条伟大的河流,历史悠久、强劲顽强、浩浩荡荡,正如这个国家和民族。诗人歌颂黄河,就是歌颂这个蕴含着无限力量和激情的民族。

这是一首献给祖国的赞歌。在抗战时期,黄河象征着全民族同仇敌忾抗战到底的决心和力量,气势豪迈,不可阻挡奔流在亚洲的原野之上;最终的胜利必定属于这条河流以及她的子孙。”

复旦大学教授朱文华《新编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黄河大合唱》以黄河象征中华民族的性格和命运,表达了中国人民为争取民族解放斗争胜利而艰苦奋斗的英雄气概,其中这首《黄河颂》实则最集中地传达了题旨。

这首诗语言精粹警策,情感悲壮激烈。较好地吸收并消化中国古典诗歌(尤其是宋词“豪迈派”)的语言艺术,同时也借鉴了当时的政治抒情诗和鼓动诗的表现方法,乃是这一作品的显著的艺术特色。” 

南京师范大学语文教学研究中心研究员黄厚江《〈黄河颂〉介评》:“诗歌以‘我‘为抒情主体,由黄河的形象写到黄河的精神,由’我‘对黄河的赞颂写到’我们‘的决心。

全诗一气呵成激情澎湃,气贯长虹;语言精练形象,比喻贴切生动,句式长短结合而以短句为主,整散结合而以散句为主,恰到好处地表现了黄河的气势和诗人心中的激情。” 

参考资料: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推荐于2019-09-08

黄河颂共分为9个章节:

第一章:序曲

第二章《黄河船夫曲》

第三章《黄河颂》

第四章《黄河之水天上来》

第五章《黄水谣》

第六章《河边对口曲》

第七章《黄河怨》

第八章《保卫黄河》

第九章《怒吼吧黄河》

主题思想:

《黄河颂》当是一首反映抗日救亡主题的现代诗。它是一首颂诗,着眼于“歌颂”,在结构上与组诗第一章《黄河船夫曲》是紧密相承的。《黄河船夫曲》描写:“乌云满天,惊涛拍岸,黄河的船夫,在暴风雨中搏战,经过千辛万苦终于到达了彼岸。

这象征着我们伟大的民族和人民突破惊涛骇浪般的重重困难,终于取得辉煌的胜利。”于是在第二章《黄河颂》中,诗人作为时代的歌手出现,他站在高山之巅,代表祖国英勇的儿女,向着黄河唱出了颂歌。

他用澎湃的激情热情地讴歌了黄河的宏伟气势、源远流长,对中华民族的孕育和巨大的保护作用,并表达了学习黄河精神,铸就像它一样伟大坚强的决心。全诗以英勇的气概和坚强的决心表达了保卫黄河,保卫中国的思想感情。

层次结构:

诗人开篇就以呼告的手法直接称读者为“朋友”,这是诗人抒发感情的需要,直接揭示黄河形象和它所表现出来的民族精神,点明“歌颂黄河”这一主题。

接着分三个层次赞颂黄河:赞颂黄河养育了中华民族;赞颂黄河的历史贡献,像一道天然屏障保卫着中华民族;指出黄河的地理优势,赞颂黄河对中华民族精神的滋润。最后由实到虚,歌颂黄河地域宽广,泽及众生,并代表中华儿女发出要向它学习的誓言。

接下来由“我”落笔,由“我”的“望”引出对黄河形象的描写,一直统领到“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而所“望”的内容,既有写实的成分,也有雄奇瑰丽的想像,条理清楚,章法谨严:先是近镜头特写——“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

再是俯瞰全景式的总写——“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然后是纵向描写黄河的流向——“从昆仑山下/奔向黄海之边”;最后横向展开到黄河流域两岸——“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可以说层次清楚,条理分明,为下文的“颂”作了很好的铺垫。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1938年11月武汉沦陷后,诗人光未然带领抗敌演剧三队,从陕西宜川县壶口附近东渡黄河,转入吕梁山抗日根据地。途中亲临险急流、怒涛漩涡、礁石瀑布,目睹黄河船夫们与狂风恶浪搏斗的情景,聆听了悠长高亢、深沉有力的船夫号子。次年1月抵达延安后,酝酿并写出了《黄河大合唱》组诗。此诗即为组诗八章中的第二篇。

名家点评:

当代作家李朝全《诗歌百年经典·1917—2015》:“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也是中国精神的象征。黄河的气势、黄河的力量正是这个民族的气势和力量。这是一条伟大的河流,历史悠久、强劲顽强、浩浩荡荡,正如这个国家和民族。”

“诗人歌颂黄河,就是歌颂这个蕴含着无限力量和激情的民族。这是一首献给祖国的赞歌。在抗战时期,黄河象征着全民族同仇敌忾抗战到底的决心和力量,气势豪迈,不可阻挡奔流在亚洲的原野之上;最终的胜利必定属于这条河流以及她的子孙。” 

复旦大学教授朱文华《新编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黄河大合唱》以黄河象征中华民族的性格和命运,表达了中国人民为争取民族解放斗争胜利而艰苦奋斗的英雄气概,其中这首《黄河颂》实则最集中地传达了题旨。”

“这首诗语言精粹警策,情感悲壮激烈。较好地吸收并消化中国古典诗歌(尤其是宋词“豪迈派”)的语言艺术,同时也借鉴了当时的政治抒情诗和鼓动诗的表现方法,乃是这一作品的显著的艺术特色。”

参考资料: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推荐于2019-08-31

一、黄河颂分为8个章节,除了序曲,分别如下:

1、第一章《黄河船夫曲》;

2、第二章《黄河颂》;

3、第三章《黄河之水天上来》;

4、第四章《黄水谣》;

5、第五章《河边对口曲》;

6、第六章《黄河怨》;

7、第七章《保卫黄河》;

8、第八章《怒吼吧黄河》;

二、1938年11月武汉沦陷后,诗人光未然带领抗敌演剧三队,从陕西宜川县壶口附近东渡黄河,转入吕梁山抗日根据地。途中亲临险急流、怒涛漩涡、礁石瀑布,目睹黄河船夫们与狂风恶浪搏斗的情景,聆听了悠长高亢、深沉有力的船夫号子。次年1月抵达延安后,酝酿并写出了《黄河颂》组诗。

扩展资料

《黄河颂》写成于抗日战争时期,1938年秋冬,作者随抗日部队行军至大西北的黄河岸边。中国雄奇的山川,战士们英勇的身姿激发了作者的创作灵感,时代的呼唤促使他怀着高涨的爱国热情谱写了一篇大型朗诵诗《黄河吟》,后来被改写成《黄河大合唱》的歌词。作品由八个乐章组成,它以丰富的艺术形象,壮阔的历史场景和磅礴的气势,表现出黄河儿女的英雄气概。

《黄河颂》着眼于“歌颂”,在结构上与组诗第一章《黄河船夫曲》是紧密相承的。《黄河船夫曲》描写:“乌云满天,惊涛拍岸,黄河的船夫,在暴风雨中搏战,经过千辛万苦终于到达了彼岸。这象征着我们伟大的民族和人民突破惊涛骇浪般的重重困难,终于取得辉煌的胜利。”

参考资料来源:、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