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周记200字 说了 重赏

如题所述

最近也不知怎么了,我常常会为找某样东西,浪费不少时间,还感觉自己筋疲力尽,心情很是沮丧。
昨天我又在宿舍里找指甲剪,翻箱倒柜花了十几分钟也没有找着,后来还是找同宿舍王工借用。王工分析说我丢三拉四没有养成好习惯。如果把什么东西固定放在什么地方,要用的时候就能马上拿到,不花时间,心情好,效率也高。他说习惯是有意识的选择,我们能将好的思维方式,好的行为、好的工作方式变成习惯,那我们就能很轻松地获得成功与快乐的人生。
他说的的确很有道理,他本身也是这样做的。他每天临睡前把第二天需要用的东西准备好放在手边,第二天工作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写在床边的小本子上,甚至什么时候到城里买什么都事先一一列出。做事非常有条理,令我受益非浅。
记得以前喜欢看武侠小说,对《楚留香》特别钟爱,其中有很多地方描述的是楚留香对细节方面的注意让他躲过几次劫难。有一次他刚出去房间即又转身,习惯性伸出右手去拿茶壶的时候,发现茶壶放在了左手边,于是他断定有人在茶里下了毒。还有他准备了一百多套办各种事情的不同的衣服和不同易容用品。这当然有些夸张,但由此也不难看出,他有这些好习惯,才让他办事更有效率,处处化险为夷,成为人们心中的神和正义的化身。
可能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养成良好的习惯是一件微乎其微的小事,但正因为小,所以常常会被人们所忽略。这确实是包括我在内的很多人会犯的毛病。
俄罗斯教育家乌申斯基曾说过:“如果你养成好的习惯,你一辈子都享受不尽它的利息;如果你养成了坏的习惯,你一辈子都偿还不尽它的债务。”的确,好习惯会帮你助你成长,坏习惯会扯住你阻碍你发展。这与王工的经验之谈有异曲同工之妙。
习惯是长期慢慢形成的某些意识或行为,具有很强的惯性。所以我们平时就要注意养成好习惯,注意一点一点的积累。作为矿山企业,安全工作养成好习惯尤为重要。
我们在生产经营中一些违章违规的不良习性,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源于平时养成的坏习惯。一些事故隐患或未遂事故往往是坏习惯引起的,在未发生事故以前根本就很难引起重视。等到事故发生后,大家才悔当初不该如何如何。
据国内外分析,人们之所以违章操作不断,一是因安全教育没抓好,实际操作人员安全意识不强,对操作规程不熟悉;二就是坏“习惯”在作祟。他们的通常的理由是“原来就是这么干的,从来都没出事!”、“规章是规章,只要不出事就可以了,你管那么多干嘛!”他们认为规章太繁琐,按规章太麻烦,所以在安全员屡次要求按规章穿戴劳保服时,他们总是会想尽各种理由不穿戴。就是这样一些坏习惯和活思想牢固盘踞在许多人的头脑中挥之不去,最终导致许多不该发生的事故发生。
国家安全法规不可谓不严厉,各企业条条框框的安全规程不可谓不多,可偏偏有些人为事故或未遂事故会时有发生。细究其详,就是因为监督不到位、管理有空档、制度不落实、操作违规违章造成的,尤其是习惯性违章更是导致诸多人为事故的最直接原因。
在众多安全事故中不安全习惯的影子时时会出现,比如手扶钢绳以至受伤、不佩戴安全帽以至头部被砸伤或撞伤、不背挂安全带在高处行走以至摔伤、习惯性的舞动工具对他人造成直接伤害、维修设备不安放明显警示牌以至其他人开动电源导致事故等。从这些安全事故中不难看出,养成良好的习惯在安全工作中是多么重要。
1961年3月23日,前苏联首航太空的宇航员邦达连科在充满纯氧的舱内训练,这是前苏联准备发射人类第一艘载人航天飞船“东方”号的前一天。邦达连科在休息时,他用酒精棉球擦拭身上固定过传感器的部位后,随手将酒精棉球扔到一块电板上,这一细小违章行为顿时酿成灾祸。他被严重烧伤,10个小时后死亡,成为人类载人航天首位遇难的宇航员。
“东方”号飞船主设计师科罗廖夫极力推荐加加林,主要理由是加加林有照章行事、精确仔细的好习惯。他每次训练进舱时都不怕麻烦,脱掉靴子,只穿袜子训练。加加林这些微小的细节在大科学家眼里就是能成就大事业的人选。加加林果然不负众望,于1961年4月12日成功首飞太空,因此一举扬名,名列千秋史册。
加加林的成功就因为他的好习惯才给他创造了好机会。他把握了好机会最终成就了人类历史上的辉煌。
邦达连科做事随意的坏习惯与加加林照章行事的好习惯警示我们:走进现场,身在岗位,珍惜生命,确保安全必须从细微之处养成好习惯做起。
从中国俗语“蚁穴溃堤”古训到苏联航天“棉球毁人”悲剧,都反反复复告诫我们养成安全好习惯,防微杜渐。
记得有位国企某机械操作手,在业内操作成绩第一,下岗后应聘到外资企业,面试的时候她操作特别快,但外企面试人员一个劲的喊“No”,尽管她在所有面试者中成绩是最好的,甚至超过有些面试者的好几倍,但最终她没有被录取。她非常郁闷不知道她这么出色为什么没有被录取。最后通过多方了解才知道,她在操作时习惯性将安全挡板拆下来了,因为她有十几年的操作经验她可以保证不会出安全事故(她一直这样操作了十几年都没有发生安全事故)。但是外籍专家不这么认为,他们的安全意识非常强,认为一个人工作成绩再好,也抵不上出一次安全事故。对于没有安全意识的人员,哪怕你再有本事,他们是绝不会录取的。
所以,不管不安全习惯在我们心中有多深的根,有多大的基础,我们都要不惜一切努力的来改变它根除它,并在工作、生产、日常生活中养成一种良好的、积极的安全习惯。一个人一旦养成了良好的、安全的行为和习惯,将因此受益终生。
好习惯的形成,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必须长期坚持。只有充分认识到养成好习惯的重要性、在心灵深处建立起对好习惯的渴望及建立必须让人们养成和遵守好习惯的约束机制,才能逐渐铲除“习惯性违章”赖以生存的“土壤”。
不好的安全行为是在不经意间逐渐养成的,良好的安全行为和习惯则是用心一点点一件件积累起来的,不要忽略一个小小的细节,不要轻视一个小小的瑕疵,那么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中就会多一份安全多一份安心。
要改变不好的安全习惯就要从树立良好的安全行为和安全习惯做起。首先是工作前要对自身的劳保用品穿戴进行确认,安全帽的安全绳要在下巴下系好,鞋带不得露出过长,作业中所用的工具、物件等要收捡到可靠的地方或用铁线绑牢,更不要抱着侥幸心理从吊物下穿行,不要和机车抢道,检查好现场之后才开始爆破等等。
在日常的生产中,不说违章话,不干违章活,实行正规操作,提高自身业务管理水平,提高自身操作水平和操作技能。只有我们的工作安全了,我们的生活才会更幸福。
不单安全上好习惯如此,生活中的好习惯也一样如此。培养积极乐观的心态、设定自己工作生活目标、合理控制时间提升效率、不断学习专业领域知识用于指导或持续改进工作,那么,依赖于这些良好的习惯,我们的生活质量将会得到进一步提高,工作也将会更上一层新台阶。
一、什么是学习习惯

  所谓习惯,就是经过重复练习而巩固下来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学习习惯,就是在不间断的学习实践中养成的那种自自然然表现出来的学习上的习性。

  学习习惯一旦养成,它便会以情不自禁、不期而至的方式持续下来,犹如物理学中的惯性力量。“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一种自觉的学习行为,因而能提高学习效率”。

  二、中学生必须养成哪些良好的学习习惯?

  1.尊重与欣赏老师的习惯

  亲其师,信其道。一个学生同时面对的各学科教师,长短不齐,在所难免。所以学生要学习好,除了我们老师努力提高能力水平,适应学生外,学生更要尊重老师,适应老师,并学会欣赏自己的老师。不同层次的老师,学生用不同的方式,眼睛向内、提高自我的方式去适应,与老师共同进步。从现在适应老师,长大了适应社会。不会稍不如意就埋怨环境。

  2.自学预习的习惯

  自学是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就学习过程而言,教师只是引路人,学生是学习的真正主体,学习中的大量问题,主要自己去解决。

  阅读是自学的一种主要形式,通过阅读教科书,可以独立领会知识,把握概念本质内涵,分析知识前后联系,反复推敲,理解教材,深化知识,形成能力。学习层次越高,自学的意义越重要,目前我国的高考为选拔有学习潜能的学生,对考生的自学能力有较高的要求。

  提前预习,是培养自主学习的精神和自学能力,提高听课效率的重要途径。提前预习教材,自主查找资料,研究新知识的要点重点,发现疑难,从而可以在课堂内重点解决,掌握听课的主动权,使听课具有针对性。

  3.专心上课的习惯

  教与学应该同步,应该和谐,因此学生在课堂上要集中精神,专心听教师讲课,认真听同学发言,抓住重点、难点、疑点听,边认真听边积极思考。哪怕是你已经超前学过了,也还是要认真听,要把教师的思路、其他同学的思路与自己的思路进行对比分析,找出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并在这过程中,尽量多理解记忆一些东西。

  4.认真观察,积极思考的习惯

  对客观事物的观察,是获取知识最基本的途径,也是认识客观事物的基本环节,因此,观察被称为学习的“门户”和打开智慧的“天窗”。每一位同学都应当学会观察,逐步养成观察意识,学会恰当的观察方法,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培养敏锐的观察能力。

  “观察”这两个字有两层意思,“观”是看的意思,“察”是想的意思,看了不想,不是真正的观察,对认识客观事物毫无意义。要做到观察和思考有机结合,要善于提出问题,要积极思考在学习过程中碰到的问题,积极思考教师和同学提出的问题,通过大脑进行信息加工,总结得出事物的一般规律和特征。

  我们观察事物,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回答问题,一般要求达到:有根据、有条理、符合逻辑。

  5.善于提问的习惯

  我们要积极鼓励学生质疑问题,带着知识疑点问老师,问同学,问家长。学问、学问,学习就要开口问,不懂装懂最终害自己,提问是主动学习的表现,能提出问题的学生是学习能力最强的学生,是具有创新精神的学生。

  6.切磋琢磨的习惯

  《学记》上讲“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同学之间的学习交流和思想交流是十分重要的,遇到问题要互帮互学,展开讨论。每一个人都必须努力吸取别人的优点,弥补自己的不足,象蜜蜂似的,不断吸取群芳精华,经过反复加工,酿造知识精华。

  7.独立作业的习惯

  作业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自然延续,是学生最基本,最经常的独立学习实践活动,也是反映学生学习情况的主要方式。做作业的同时也时一种学习和积累的过程。中学的作业一般包括两大部分,一是书面的,二是看书思考或实践操作的。

  做作业的目的是巩固所学的知识,是培养独立思考能力,不是为了交教师的差,或是应付家长。有的学生做作业的目的不明确,态度不端正,采取“拖、抄、代.……等等”,会做的马马虎虎,不会做的就不动笔;有的学生好高骛远,简单的是会而不对,复杂的对而不全,这些不良习惯严重的影响了学习效果。所以我们要重视做作业,在做习题时要认真思考,总结概念、原理的运用方法、解题的思路、并且尽量多记忆一些有用的中间结论。

  8.仔细审题的习惯

  审题能力是学生多种能力的综合表现。要求学生仔细阅读材料内容,学会抓字眼,抓关键词,正确理解内容,对提示语、公式、法则、定律、图示等关键内容,更要认真推敲,反复琢磨,准确把握每个知识点上的内涵与外延。同时还要培养自己能从作业,考试中发现自己的错误,及时纠正的能力。

  9.练后反思的习惯

  读书和学习过程中,尤其是复习备考过程中,每个同学都进行强度较大的练习,但做完题目并非大功告成,重要的在于将知识引申、扩展、深化,因此,反思是解题之后的重要环节。

  一般说来,习题做完之后,要从五个层次反思:

  第一,怎样做出来的?想解题采用的方法;第二,为什么这样做?想解题依据的原理;第三,为什么想到这种方法?想解题的思路;第四,有无其它方法?哪种方法更好?想多种途径,培养求异思维;第五,能否变通一下而变成另一习题?想一题多变,促使思维发散。当然,如果发生错解,更应进行反思:错解根源是什么?解答同类试题应注意哪些事项?如何克服常犯错误?“吃一堑,长一智”,不断完善自己。

  10.复习归纳的习惯

  复习就是消化知识,加深理解和记忆,达到举一反三。复习也就是通过对知识,对解决问题的思路进行提炼,进行归纳整理,使零碎的知识,分散的记忆得到一个串联,从而学生的知识系统化、条理化、重点化,避免前后知识的脱离与割裂。

  复习是有规律的,复习必须及时,否则超过了人的记忆极限点再去复习,将要多花几倍的时间,而且效果不好。因此必须有计划的不间断地复习。

  每天尽量把当天的东西都复习一遍,每周再做总结,一章学完后再总的复习一下。对记忆性知识的复习,每一遍的用时不需多,但是反复的遍数要多,以加深印象。每章每节的知识是分散的、孤立的,要想形成知识体系,课后必须有小结归纳。

  对所学知识进行概括,抓住应掌握的重点和关键。对比理解易混淆的概念。每学习一个专题,要把分散在各章中的知识点连成线、辅以面、结成网,使学到的知识系统化、规律化、结构化,这样运用起来才能联想畅通,思维活跃。

  11.整理错题集的习惯

  平时要把有什么疑问或是弄错的地方随手拿张纸记下,经常看看,看会了、记住了才扔掉。有价值的就用专门的本子记下,并找些可以接受的类型题、同等程度的相关知识点研究一下它们的异同,解题的技巧和办法。

  12.客观评价的习惯

  学生应养成正确对待自己和他人,正确对待成功与挫折,正确对待考试分数的好习惯。若学生能客观地评价自己和同学在学习活动中的表现, 是一种健康心理的体现。只有客观地评价自己、评价他人,才能评出自信,评出不足,从而达到正视自我,不断反思,追求进步的目的,逐步形成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观。

  同学们,好的学习效果、好的学习成绩从培养良好行为习惯开始,这几乎是一个人人皆知的道理,希望同学们尽快养成好的学习、生活习惯。诺贝尔奖获得者、智利诗人米斯特拉尔说:“许多需要的东西我们可以等待;但是学生不能等,他的骨骼正在形成,血液正在生成,心智正在发育,对学生我们不能说明天——他的名字是今天!”

  那么,让我们从今天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事情做起,在生活和学习中培养自己一个又一个好习惯,让好习惯伴随我们终身,成为我们走向成功、走向辉煌的一个又一个五彩的阶梯!
这个很多,事例较多,找了好多地方,选择一下,就可以了。
望采纳!!谢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11-16
一、什么是学习习惯

  所谓习惯,就是经过重复练习而巩固下来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学习习惯,就是在不间断的学习实践中养成的那种自自然然表现出来的学习上的习性。

  学习习惯一旦养成,它便会以情不自禁、不期而至的方式持续下来,犹如物理学中的惯性力量。“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一种自觉的学习行为,因而能提高学习效率”。

  二、中学生必须养成哪些良好的学习习惯?

  1.尊重与欣赏老师的习惯

  亲其师,信其道。一个学生同时面对的各学科教师,长短不齐,在所难免。所以学生要学习好,除了我们老师努力提高能力水平,适应学生外,学生更要尊重老师,适应老师,并学会欣赏自己的老师。不同层次的老师,学生用不同的方式,眼睛向内、提高自我的方式去适应,与老师共同进步。从现在适应老师,长大了适应社会。不会稍不如意就埋怨环境。

  2.自学预习的习惯

  自学是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就学习过程而言,教师只是引路人,学生是学习的真正主体,学习中的大量问题,主要自己去解决。

  阅读是自学的一种主要形式,通过阅读教科书,可以独立领会知识,把握概念本质内涵,分析知识前后联系,反复推敲,理解教材,深化知识,形成能力。学习层次越高,自学的意义越重要,目前我国的高考为选拔有学习潜能的学生,对考生的自学能力有较高的要求。

  提前预习,是培养自主学习的精神和自学能力,提高听课效率的重要途径。提前预习教材,自主查找资料,研究新知识的要点重点,发现疑难,从而可以在课堂内重点解决,掌握听课的主动权,使听课具有针对性。

  3.专心上课的习惯

  教与学应该同步,应该和谐,因此学生在课堂上要集中精神,专心听教师讲课,认真听同学发言,抓住重点、难点、疑点听,边认真听边积极思考。哪怕是你已经超前学过了,也还是要认真听,要把教师的思路、其他同学的思路与自己的思路进行对比分析,找出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并在这过程中,尽量多理解记忆一些东西。

  4.认真观察,积极思考的习惯

  对客观事物的观察,是获取知识最基本的途径,也是认识客观事物的基本环节,因此,观察被称为学习的“门户”和打开智慧的“天窗”。每一位同学都应当学会观察,逐步养成观察意识,学会恰当的观察方法,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培养敏锐的观察能力。

  “观察”这两个字有两层意思,“观”是看的意思,“察”是想的意思,看了不想,不是真正的观察,对认识客观事物毫无意义。要做到观察和思考有机结合,要善于提出问题,要积极思考在学习过程中碰到的问题,积极思考教师和同学提出的问题,通过大脑进行信息加工,总结得出事物的一般规律和特征。

  我们观察事物,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回答问题,一般要求达到:有根据、有条理、符合逻辑。

  5.善于提问的习惯

  我们要积极鼓励学生质疑问题,带着知识疑点问老师,问同学,问家长。学问、学问,学习就要开口问,不懂装懂最终害自己,提问是主动学习的表现,能提出问题的学生是学习能力最强的学生,是具有创新精神的学生。

  6.切磋琢磨的习惯

  《学记》上讲“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同学之间的学习交流和思想交流是十分重要的,遇到问题要互帮互学,展开讨论。每一个人都必须努力吸取别人的优点,弥补自己的不足,象蜜蜂似的,不断吸取群芳精华,经过反复加工,酿造知识精华。

  7.独立作业的习惯

  作业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自然延续,是学生最基本,最经常的独立学习实践活动,也是反映学生学习情况的主要方式。做作业的同时也时一种学习和积累的过程。中学的作业一般包括两大部分,一是书面的,二是看书思考或实践操作的。

  做作业的目的是巩固所学的知识,是培养独立思考能力,不是为了交教师的差,或是应付家长。有的学生做作业的目的不明确,态度不端正,采取“拖、抄、代.……等等”,会做的马马虎虎,不会做的就不动笔;有的学生好高骛远,简单的是会而不对,复杂的对而不全,这些不良习惯严重的影响了学习效果。所以我们要重视做作业,在做习题时要认真思考,总结概念、原理的运用方法、解题的思路、并且尽量多记忆一些有用的中间结论。

  8.仔细审题的习惯

  审题能力是学生多种能力的综合表现。要求学生仔细阅读材料内容,学会抓字眼,抓关键词,正确理解内容,对提示语、公式、法则、定律、图示等关键内容,更要认真推敲,反复琢磨,准确把握每个知识点上的内涵与外延。同时还要培养自己能从作业,考试中发现自己的错误,及时纠正的能力。

  9.练后反思的习惯

  读书和学习过程中,尤其是复习备考过程中,每个同学都进行强度较大的练习,但做完题目并非大功告成,重要的在于将知识引申、扩展、深化,因此,反思是解题之后的重要环节。

  一般说来,习题做完之后,要从五个层次反思:

  第一,怎样做出来的?想解题采用的方法;第二,为什么这样做?想解题依据的原理;第三,为什么想到这种方法?想解题的思路;第四,有无其它方法?哪种方法更好?想多种途径,培养求异思维;第五,能否变通一下而变成另一习题?想一题多变,促使思维发散。当然,如果发生错解,更应进行反思:错解根源是什么?解答同类试题应注意哪些事项?如何克服常犯错误?“吃一堑,长一智”,不断完善自己。

  10.复习归纳的习惯

  复习就是消化知识,加深理解和记忆,达到举一反三。复习也就是通过对知识,对解决问题的思路进行提炼,进行归纳整理,使零碎的知识,分散的记忆得到一个串联,从而学生的知识系统化、条理化、重点化,避免前后知识的脱离与割裂。

  复习是有规律的,复习必须及时,否则超过了人的记忆极限点再去复习,将要多花几倍的时间,而且效果不好。因此必须有计划的不间断地复习。

  每天尽量把当天的东西都复习一遍,每周再做总结,一章学完后再总的复习一下。对记忆性知识的复习,每一遍的用时不需多,但是反复的遍数要多,以加深印象。每章每节的知识是分散的、孤立的,要想形成知识体系,课后必须有小结归纳。

  对所学知识进行概括,抓住应掌握的重点和关键。对比理解易混淆的概念。每学习一个专题,要把分散在各章中的知识点连成线、辅以面、结成网,使学到的知识系统化、规律化、结构化,这样运用起来才能联想畅通,思维活跃。

  11.整理错题集的习惯

  平时要把有什么疑问或是弄错的地方随手拿张纸记下,经常看看,看会了、记住了才扔掉。有价值的就用专门的本子记下,并找些可以接受的类型题、同等程度的相关知识点研究一下它们的异同,解题的技巧和办法。

  12.客观评价的习惯

  学生应养成正确对待自己和他人,正确对待成功与挫折,正确对待考试分数的好习惯。若学生能客观地评价自己和同学在学习活动中的表现, 是一种健康心理的体现。只有客观地评价自己、评价他人,才能评出自信,评出不足,从而达到正视自我,不断反思,追求进步的目的,逐步形成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观。

  同学们,好的学习效果、好的学习成绩从培养良好行为习惯开始,这几乎是一个人人皆知的道理,希望同学们尽快养成好的学习、生活习惯。诺贝尔奖获得者、智利诗人米斯特拉尔说:“许多需要的东西我们可以等待;但是学生不能等,他的骨骼正在形成,血液正在生成,心智正在发育,对学生我们不能说明天——他的名字是今天!”

  那么,让我们从今天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事情做起,在生活和学习中培养自己一个又一个好习惯,让好习惯伴随我们终身,成为我们走向成功、走向辉煌的一个又一个五彩的阶梯!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1-11-16
习惯会跟著人一辈子! 很多不好的习惯-从说话、礼貌、态度、动作、思维模式、读书习惯、用金钱习惯、食衣住行习惯...都是从小就一直累积的结果,因此才会有「江山易改,本性难移」的经典名言。
我们为什么要培养好习惯? 为了让自己与孩子有更好的未来,所以我们要培养好习惯。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