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皇帝哪年出生,哪年当皇帝

辛酉年是他在位的多少年?给我关于他和孝贤皇后及无发国母的详细资料,有50分的哦

乾隆生于康熙五十年八月十三,(1711.9.25,这个是公历),1736年是乾隆元年。辛酉是乾隆六年。

孝贤皇后:(1712-1748),富察氏,满洲镶黄旗人,清高宗乾隆帝第一任皇后,出身于显赫的官宦世家,察哈尔总管李荣保女,保和殿大学士傅恒姊。史载:皇后恭俭,平居冠通草绒花,不御珠玉。乾隆对其“每加敬服,钟爱异常”。乾隆十三年,随帝东巡,崩于德州舟次。乾隆深为哀恸,作《述悲赋》悼之。子二:端慧皇太子永琏、哲亲王永琮,女二:皇长女、皇三女固伦和敬公主。
 乾隆曾盛赞孝贤皇后:“历观古之贤后,盖实无以加兹”。虽是对她的私心偏爱,也反映了在极度挑剔的完美主义者乾隆心目中,孝贤皇后是完美贤淑、不可超越的典范。同时他认为他能够专心地处理国家政务,闲暇时间查阅典籍,全部是孝贤皇后的功劳:“朕躬揽万几。勤劳宵旰。宫闱内政。全资孝贤皇后综理。皇后上侍圣母皇太后。承欢朝夕。纯孝性成。而治事精详。轻重得体。自妃嫔以至宫人。无不奉法感恩。心悦诚服。十余年来。朕之得以专心国事。有余暇以从容册府者。皇后之助也。”。   
皇后虽出身名门望族,但并不是骄奢任性的女子,相反,她生性节俭,不喜奢华,平时在宫中的装饰打扮用品不是金玉珠翠,而是简简单单的通草绒花。有一次,乾隆对孝贤皇后谈起关外旧俗,提及祖上刚刚创建帝业的时候,生活条件比较艰苦,衣物的装饰都是用鹿尾绒毛搓成线缝在袖口,而不是像现在皇宫中那样用金线银线精工细绣而成。皇后深悉帝心,特地做了一个用鹿尾绒毛搓成线缝制而成的燧囊献给乾隆,以示不忘满洲本色。乾隆非常珍爱孝贤皇后亲手缝制的燧囊,一直带在身边。次年孝贤后崩,乾隆再度见到这个燧囊,不胜悼怆,眼泪潸然,作长诗为念,不但要求臣下和诗,并命人以一块内有黄绫的织锦将荷包包好,用一莳绘漆盒收好,又命工匠配制木盒,金漆盒、火镰荷包连同一张以满汉文抄录了高宗诗序与诗文的薄纸一并收贮。木盒盖面刻有乾隆的满汉文诗与序,四侧、盒身则分别刻有臣下铭、题、赞、赋等。   
除了生性节俭之外,皇后对乾隆感情至深,关怀备至,事必躬亲。一次,乾隆帝患上了严重的疖疮,经过多方医治,才渐渐初愈了,但御医一再叮嘱将养百日之后才能完全康复。皇后听说后,就搬到了乾隆寝宫的外屋居住,随时端茶倒水,亲自喂汤喂药,精心服侍了乾隆一百多天,直到看到乾隆确实康复如初,才搬回到自己的寝宫居住。   
皇后一直为皇帝分忧解劳,夫妻二人同心同德、同甘共辛。譬如,乾隆在国事中最关心的事务之一便是全各地降雨的情况。因为干旱或水涝都会影响农作物的收成和百姓的生活,以及家的税收。当时最了解皇帝无日不以雨呖为念的,莫过于皇后。膜旱而同忧,雨雪而同喜,真称得上休戚与共了。在《雨二首》的注文中他特别提到这一情形。“忆十三年来,朕无日不以雨暘为念,先皇后实同此欣戚也。今晨观德殿奠酒,若常此时遇雨,应解愁而相慰,兹岂可复得耶?兴言及此,泪欲沾襟。”   
 有这样一个既孝且贤的好妻子,乾隆深深感到家庭生活的美满。
乾隆帝十分钟爱皇后所生的两个儿子,都想把皇位传给他们,但是均不幸夭折。嫡长子永琏被追封为皇太子(清代唯一死后被追封为太子的皇子),嫡次子永琮追谥悼敏皇子。
皇后因爱子夭折,伤心而亡,乾隆帝抛开本朝《会典》而援引先朝《大明会典》所载皇后丧仪,命天下臣民一律为国母故世而服丧,并在皇后灵前酹酒110多次,格外优礼皇后的母家。史称“外戚恩泽古无伦”。
自从与结发贤妻白头偕老的愿望随着运河中的春水一去而不复返地流逝以后,皇帝所企盼的只是在另一个世界与孝贤皇后重逢。乾隆55年春天,他在孝贤皇后陵前表白了这一心愿:   
三秋别忽尔,一晌奠酸然。追忆居中阃,深宜称孝贤。   
平生难尽述,百岁妄希延。 夏日冬之夜,远期只廿年。   
80岁的皇帝对地下的妻子说,年龄越来越大,唯一的安慰是可以早日见到你。自己不想活到一百岁,与你相会之期最长不会超过20年了!   
乾隆六十年,他仍亲往皇后陵前酹酒三爵,有诗道:   齐年率归室,乔寿有何欢?(你先走了,剩下我一个人,活得再长,又有什么快乐可言?)

皇后乌喇那拉氏(1718——1766),满洲镶黄旗,佐领那尔布女,生于康熙五十七年二月初十日,比乾隆帝小七岁。雍正年间,事高宗潜邸,为侧室福晋。 乾隆二年封娴妃,乾隆十年进娴贵妃,乾隆十三年,孝贤皇后崩,晋娴皇贵妃,摄六宫事。十五年八月初二,册立为皇后。三十年正月随驾南巡,闰二月十八日忤旨截发失宠,提前送回京;五月十四日收缴历次册宝夹纸。三十一年七月薨,以皇贵妃礼葬。
那么,是什么事情让乌喇那拉氏做出“自断青丝”的雷人举动呢?有人认为乾隆在南巡杭州期间经常微服私游、纵情声色,乌喇那拉氏苦谏无效反而倍受斥辱,一气之下自行剪发。《清鉴辑览》也持相同观点:“帝在杭州,尝深夜微服登岸游,后为谏止,至于泪下。”乾隆是风流皇帝,南巡期间外出“放松”一下算不了什么,皇后不至于如此小心眼,如此大动肝火。笔者认为乌喇那拉氏自断青丝另有原因。   
乌喇那拉氏虽然被册立为继皇后,得到过皇帝的宠爱,但她在乾隆心目中却远不如前皇后富察氏。其一,乌喇那拉氏所生皇嫡子永璂,一直没有像富察氏所生的永琏、永琮那样被乾隆秘密立为储君,这让她感到焦虑和不安。其二,乾隆心里一直怀念已经作古多年的富察氏,而乌喇那拉氏却相对冷淡,这让她感到伤心和失败。无论是作为皇后,还是作为女人,乌喇那拉氏一直不被乾隆所重视,造成她内心极不平衡。   而南巡途中发生的另一件事情,终于激起乌喇那拉氏内心积压多年的怒火。十七年前,富察氏陪同乾隆东巡时,在济南一病不起,后死于德州。此后,乾隆每次途经济南时,总是避开这座“伤痕城市”,绕城而行。这一次,乾隆还专门为富察氏作诗:“济南四度不入城,恐防一入百悲生。春三月昔分偏剧,十七年过恨未平。”正是这首蕴涵对富察氏苦苦相思的抒情诗句,切实刺痛了乾隆身旁乌喇那拉氏那颗极其要强的心。接下来的“断发”,不过是乌喇那拉氏在情感绝望中一次歇斯底里的爆发。   因为“自断青丝”,乌喇那拉氏付出了沉重代价,并受到了乾隆的彻底冷落。身处冷宫期间,乾隆没有去看她一次;生命垂危之际,乾隆还在木兰游玩;置办丧葬之时,乾隆“命丧仪视皇贵妃”。乌喇那拉氏,这位堂堂大清国国母,这位在绝望中敢于抗争的女人,这位死后原本可以享受最高丧葬待遇的皇后,她的不幸遭遇再次验证了“伴君如伴虎”的千古名言。话又说回来,古代女子向来把“青丝”看作是自身情感的一种载体,一种寄托,也叫做“情丝”,更是“三千烦恼丝”。爱没有了,还留着头发做什么呢?
  乾隆三十年正月,乌喇那拉皇后陪乾隆皇帝第四次南巡。这次南巡成了那拉皇后命运的转折点,南巡初期,一切都很正常,在途中,皇帝还为她庆祝四十八岁千秋。闰二月十八日,他们来到杭州,在风景秀丽的「蕉石鸣琴」进早膳时,皇帝还赏赐给皇后许多膳品,但到了当天晚上进晚膳时,皇后就没有再露面,陪着皇帝进晚膳的只有令贵妃魏佳氏、庆恭皇贵妃陆氏、容妃和卓氏,此后,皇后再也没有露过面,后来才知道,在闰二月十八日那天,乾隆派额驸 福隆安把皇后由水路送回京师,南巡结束,回到京师不久,即下令收回皇后手中的四份册宝,即皇后一份、皇贵妃一份、娴贵妃一份、娴妃一份,裁减了她手下的部份佣人,到了七月份,乌喇那拉皇后手下只剩两名宫女,按清宫制度,只有最低下的答应才有两名宫女,第二年七月十四日,乌喇那拉氏默默离开人世,终年四十九岁,乾隆同时传旨,命命丧葬仪式下降一级,即等同于皇贵妃的的制度举行,当年九月二十八日葬入裕陵妃园寝。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08-18
乾隆皇帝 姓名 爱新觉罗弘历 年号 乾隆
庙号 清高宗
谥号 法天隆运至诚先觉体元立极敷文奋武钦明孝慈神圣纯皇帝
在世 1711年-1799年
在位 1736年-1796年

乾隆皇帝像清高宗乾隆(纯)皇帝爱新觉罗弘历(1711年9月25日—1799年2月7日),是雍正皇帝的第四个儿子。生于康熙五十年,卒于嘉庆四年。于雍正十三年即位,乾隆六十年禅位于十五子颙琰,自己成为太上皇。在位共六十年,是中国封建史在位时间第二长的皇帝,仅次于祖父康熙。寿命最长的皇帝。

自称文治武功十全老人。乾隆一生喜文喜诗,作诗数以万计,又精通擅长武术。主要施政特点宽猛相济
第2个回答  2011-08-18
生于康熙五十年八月十三(1711年9月25日)
1735年即位当皇帝(雍正十三年)
乾隆六十年(1795年)将皇位禅让给皇十五子永琰,改元嘉庆,称太上皇,但仍掌握实权。

孝贤纯皇后(1712年2月22日~1748年3月11日),富察氏,闺名英绮。满洲镶黄旗人,乾隆原配皇后,一等承恩公李荣保之女,其弟是大学士傅恒。出身于官宦之家。康熙五十一年二月二十二日(1712年)生,比乾隆帝小一岁。雍正五年七月十八经世宗指婚成为皇子嫡妃,雍正六年生皇长女,雍正八年生皇二子永琏,即端慧皇太子,雍正九年生皇三女固伦和敬公主。乾隆二年十二月初四为她举行皇后册立礼。乾隆十一年生皇七子永琮,乾隆十三年(1748年)正月随驾东巡,三月十一日死于回銮途中的德州舟次,享年三十七岁。乾隆十七年(1752年)十月二十七日奉安于胜水峪地宫。谥:孝贤诚正敦穆仁惠徽恭康顺辅天昌圣纯皇后。乌拉那拉氏是佐领那尔布的女儿,论出身,自然不如皇后富察氏那样高贵显赫,也不如贵妃高佳氏那样“笃生名族”,但在乾隆为皇子时她已被选为侧福晋,因此,乾隆二年十二月册封皇后的同一天亦被封为“娴妃”,册文中称那拉氏“持躬淑慎,赋性安和,早著令仪”,其地位在皇后富察氏、贵妃高佳氏(后谥慧贤皇贵妃)以下,而在同日被封的纯妃苏氏、嘉嫔金氏等以上。乾隆十三年春,皇后崩逝,此前慧贤皇贵妃亦已谢世,中宫不宜久虚,其时已进娴贵妃的乌拉那拉氏循资而进,理所当然地应继孝贤为后。然而,皇帝在感情上不 能接受那拉氏进住皇后所居的坤宁宫的事实,于是在乾隆十四年二月,仅仅晋封那拉氏为皇贵妃,“摄六宫事”。即使如此,皇帝也是勉遵皇太后懿旨,做得十分不情愿。在册封皇贵妃的仪制上,皇帝还故意降低规格,不准公主、王妃、命妇等前往皇贵妃宫行庆贺礼。理由十分牵强,说什么如果初封即系贵妃者,公主等自应前往祝贺,而那拉氏初封娴妃,由妃晋皇贵妃,“仪节自当酌减”。而实际上是皇帝不愿渲染那拉氏地位的上升,而暂摄六宫事的皇贵妃那拉氏应是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了。  乾隆十五年是孝贤皇后去世后的第三个年头,这一年八月十三日又逢皇帝四十整寿,在圣母皇太后一再催促之下,皇帝只得勉从懿旨,立乌拉那拉氏为皇后。册立皇后大典定于八月初二举行,随后颁诏天下,文字冠冕堂皇,称颂皇后那拉氏“孝谨性成,温恭夙著”,并以天子口吻期望新后“承欢兰殿,表范椒涂,勷孝治于朕躬,覃仁风于海宇”。自此,乌拉那拉氏继孝贤之后,成为乾隆皇帝第二位正式的皇后。  对那拉皇后,皇帝内心的感情十分复杂。她与孝贤皇后同样早从藩邸,同样端庄秀美,同样性情贤淑,对皇太后同样晨昏定省,以代皇帝尽孝养之心,也同样得到太后的垂爱,皇帝实在很难确切地指出她不如孝贤的地方。经过反思,皇帝领悟得更深了,三年以来自己宁愿沉浸在虚幻的昔日柔情似水的旧梦中,也不愿回到现实中去追求新的生活、与继后那拉氏建立起有爱情的美满婚姻。乾隆十六年暮春,杭州圣因寺行宫湖畔的一番反省之后,皇帝有意亲近那拉皇后,以图建立真正的有感情的夫妻关系。乾隆十七年四月,那拉皇后诞育了皇十二子永璂,三年后皇十三子永璟降生,也是那拉皇后所出。那拉氏自为皇四子弘历侧福晋以来,至她生命可悲地结束,仅生此二子。皇帝与那拉皇后融洽和睦的夫妻生活持续了不过五六年光景,这以后,那拉皇后似乎又被皇帝冷落了。  从表面上看,那拉皇后年过四旬,色衰爱弛,也是意想中事,但实际上却有更深刻的原因。那拉氏尽管随侍皇帝多年,皇帝对她的性情却不真正了解,正位中宫后皇帝才逐渐觉察出,在皇后“赋性安和”的表像之下,隐隐有一股逼人的刚气,与温柔缠绵的孝贤皇后比较,皇帝难免有怀旧之感;令皇帝不惬的还有,即使那拉皇后极力周旋时,也缺乏孝贤皇后对自己体贴入微的真情。这些微妙得难于把握的地方,却使帝后在感情上已隐隐出现了裂痕,然而皇帝全部隐忍下去了。为顾全国体,皇帝当然不能和那拉氏闹翻,他宁愿与那拉氏维持一种帝后恩爱的假象,以从道德上垂范全国臣民。  乾隆二十年以后,皇帝经常临幸入宫较晚的年轻的令妃,即后来诞育嘉庆皇帝、被追赠为孝仪皇后的魏氏。魏氏在大约十年之间为皇帝一连生了四男二女,于乾隆三十年晋皇贵妃,位号仅次于皇后那拉氏。  也恰恰在这十年间,那拉皇后对皇帝的积怨也越来越深了。大概除了皇帝之外,只有她一人才深深了解皇帝那眷恋孝贤的拳拳之心。尽管她因皇帝册封她为皇贵妃、为皇后时的勉强内心委曲万分,但仍然克制自己,力图尽快抚平皇帝内心深处的创伤,不过她觉得自己付出的感情并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特别是当帝后独处时,皇帝那种冷淡,以至无意中流露出来的轻蔑,令她难以忍受。乾隆二十年以后,贵为国母的那拉皇后,在空旷的坤宁宫中常常无言垂泪,只有早晚到慈宁宫请安时,才能得到皇太后的温语慰藉。皇后与皇帝感情生活上日见明显的裂痕,皇后没有一点责任,甚至连皇帝生母皇太后也这样认为,不过她老人家主张容忍,她叮嘱皇后,千万不可负气一时冒犯皇帝。但太后也没看得透,从骨子里讲,皇后不是那种逆来顺受的懦弱女子。她内心日积月累的怨愤总有爆发的一天,而压抑积得愈久,爆发起来也就愈发猛烈。乾隆三十年春,那拉皇后的一腔怒火终于爆发了!  这一年正月十六日,处在一生事业巅峰的乾隆皇帝奉皇太后自京启銮,进行第四次南巡,那拉皇后以及令贵妃、庆妃、容嫔等随行。二月初十,车驾驻跸陈家庄行宫,是日为那拉皇后千秋节,传旨停止行礼筵宴,但早晚两膳皇帝都加菜赏赐。闰二月初七,皇帝一行进驻杭州府行宫,越二日,改驻圣因寺行宫,宫闱中仍一派承欢洽庆景象。   十八日,平地一声惊雷!皇帝命将“突发疯疾”的那拉皇后由额驸福隆安等严加监护,先期遣送回京。据宫中皇后赏膳底簿的记载,十八日于名胜“蕉石鸣琴”处进早膳时,皇帝还赏有那拉皇后的膳品,到十九日早膳时,则只有令贵妃、庆妃和容嫔了。由此可知,帝后冲突爆发在闰二月十八日。据行宫中流传出来的消息说,皇后冒犯皇帝后,怒气冲冲地到皇太后面前哭诉,恳求在杭州出家为尼。太后哪里肯准,不料皇后竟从袖中抽出利剪,将万缕青丝齐根剪去。满洲习俗,逢至亲大丧,男子截辫,女子剪发,平素无事,猝然自行剪发,乃是最忌讳的乖张之举。皇后竟在众目睽睽之下,自行剪发,宜乎将其视为“突发疯疾”。  皇帝人生旅途的第二次坎坷十分短暂。第二年七月十四月,被幽禁于冷宫中的无发国母那拉氏即辞别了人世。对于一个早已抱定玉碎决心的人,死并不可怕;然而,那拉皇后临终前的日子也实在太凄惨了。乾隆三十一年五月,皇帝命将那拉氏历次受封的册宝悉数收缴,其中包括皇后一份、皇贵妃一份、娴贵妃一份、娴妃一份,这意味那拉氏不仅失去了皇后的位号,而且被永远地、彻底地从皇帝诸后妃中摒弃了。到了七月初,蓬头垢面的那拉氏已奄奄一息,手下供使唤的宫女仅剩两名而已。但乾隆皇帝对她没有丝毫恻隐之心,仍然于七月初八日从圆明园启銮,奉皇太后前往热河避暑去了。六天后,那拉皇后含恨去世,皇帝接到留京办事王大臣的讣告,恰逢中元节、大驾刚刚抵达避暑山庄的时候,于是立即向天下臣民宣布皇后奄逝,其中首次披露了前一年春天帝后失和的情况:  据留京办事王大臣奏,皇后于本月十四日未时薨逝。皇后自册立以来,尚无失德。去年春,朕奉皇太后巡幸江浙,正承欢洽庆之时,皇后性忽改常,于皇太后前不能恪尽孝道。比至杭州,则举动尤乖正理,迹类疯迷,因令先程回京,在京调摄。经今一载余,病势日剧,遂尔奄逝。此实皇后福份浅薄,不能仰承圣母慈眷、长受朕恩礼所致。  在这道煌煌谕旨的结尾,皇帝还以宽仁的口气告诉全国臣民:“若论其行事乖违,即予以废黜,亦理所当然;朕仍存其名号,已为格外优容。但饰终典礼,不便复循孝贤皇后大事办理,止可照皇贵妃例行,交内务府大臣承办。”  上述讣告全国臣民皇后崩逝的明发逾旨中说“(皇后)所有丧仪止可照皇贵妃例行,交内务府大臣承办”。帝后丧礼本应由礼部职司其事,何以交内务府大臣独办?是不是不愿让外朝了解那拉皇后临终前的惨状,抑或那拉皇后并非善终?但在当时,乾隆皇帝说此话的意思是他根本不打算“照皇贵妃例”安葬那拉皇后。据《清东陵大观》一书所载,那拉皇后的棺椁不过祔葬于“纯惠皇贵妃园寝”中。纯惠皇贵妃,苏氏,乾隆二十五年四月薨逝,她的园寝及那拉皇后祔葬情况,《清东陵大观》记曰:“乾隆帝特命在妃衙门内添建一座单檐歇山式绿琉璃瓦的明楼,其中竖立一统朱砂碑,碑身刻有满汉两体文字的‘纯惠皇贵妃园寝’,并以此称取代妃衙门之称。宝顶下地宫中葬有纯惠皇贵妃,棺椁居中。后来又葬入了乌拉那拉皇后,棺椁则置于东侧。地宫内的规制有墓道券、闪挡券、罩门券、门洞券、金券,还有一道石门,相当排场。”的确相当排场,但它是“纯惠皇贵妃园寝”!  然而,高度自尊的乾隆皇帝对那拉皇后毕竟做得太绝情了。当时朝野上下的同情,一齐倾注到含冤而逝的那拉皇后身上,皇帝在舆论中陷于空前的孤立,甚至皇帝亲生的儿子也不例外。据说,三十四年后,嘉庆皇帝——令皇贵妃魏氏所出的皇十五子——亲政伊始,便下令将乌拉那拉氏重新按皇后丧仪安葬。
第3个回答  2011-08-18
1711年生,1735年当皇帝。辛酉年1741年是乾隆六年。
详细资料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4个回答  2011-08-18
清高宗纯皇帝爱新觉罗·弘历(1711年9月25日子时-1799年2月7日),通称乾隆帝或乾隆,是清代入关后的第四任皇帝,雍正帝第四子,公元1736-1795年在位。属兔,生于康熙五十年八月十三,卒于嘉庆四年正月初三,终年八十九岁,葬于河北裕陵(今河北省遵化市西北)。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