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念奴娇·赤壁怀古》的一些问题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樯橹 一作:强掳)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人生 一作:人间;尊 通:樽)

“小乔初嫁了”中的“了”读音
“强掳”和“樯橹”各是什么意思
“一尊还酹江月”中,原文应是“樽”还是“尊”,这句话什么意思(直译)?
悬赏10财富。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6-11-15
了(liǎo)读音liao,表示结束,了结
樯橹(qiánglǔ):这里代指曹操的水军战船。樯,挂帆的桅杆。橹,一种摇船的桨。“樯橹”一作“强虏”,又作“樯虏”,又作“狂虏”。现在多数场合写作樯橹。
强虏:强大之敌,指曹军。虏:对敌人的蔑称。
尊和樽都可以,尊通樽。
一尊还酹江月:直译做洒一杯酒酬谢这江上的明月。古人祭奠以酒浇在地上祭奠。这里指洒酒酬月,寄托自己的感情。
这首词流传至今,较为公认的已经有五个版本,不同点在于乱石穿空或者乱石崩云,樯橹或者强虏,樽或者尊,其实对词的意思没有多大影响。

因为教科书多采用乱石穿空,樯橹,尊这个版本,所以现在人们也多是这么写的。追问

请问强掳和强虏有什么区别呢?我查了下,强掳是北方匈奴,强虏是强暴的敌人,那么哪个更恰当呢?谢谢。

追答

目前通行版本中并未有强掳说法,之前人教版多是用的樯橹,而近几年来苏教版开始使用强虏。
这两个只是不同版本。
《宋集珍本丛刊》之《东坡乐府》, 元延佑(1314-1320)刻本, 作“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原藏杨氏海源阁, 历经季振宜、顾广圻、黄丕烈等名家收藏, 卷首有黄丕烈题辞, 述其源流甚详。延佑本实今传各版之祖。《丛书集成‧续编》之清版《东坡乐府》, 亦作 "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序曰:“东坡词今行世者,只毛氏汲古阁王氏四印斋二本。毛跋谓得金陵刊本,未详。所自,王刻从元延佑云间本出,较为近古,中有十首为汲古所未载,而汲古多于元刻者六十一首, 今以元刻为主, 毛本异文, 著於词后, 元刻之确为伪刻者, 则依毛本正之。”而“樯橹”一说却没有一个合理来源说明。
不过我认为樯橹更合适。这里的樯橹指代曹操的水军战船,切合赤壁之战的史实,并且从当时北宋人的心态来说,也不太可能用强虏,在北宋时,人们对曹操的印象还是不错的,当时王安石就曾有作品称赞曹操,到了南宋,人们才开始把对金元的仇恨转嫁在奠定同样与蜀吴对峙的魏国基础的曹操上,称其为奸臣。强虏或多或少有贬义,我认为不如樯橹恰当。
而强掳当属后人抄写错误所致。你细看下文注释,没有解释强掳意思。

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4-11-09
了 liao三声

强掳 古代是指北方一些凶悍的民族,诸如匈奴
樯橹 这里代指曹操的水军战船。樯,挂帆的桅杆。橹,一种摇船的桨。
原文应是“樽” 意思是 与江月同饮,古事已去,成功失败皆付笑谈,作者钦羡周瑜的功成名就,而自己现在虽然也是一身报复,却无处施展,只有在这赤壁之上咏叹,心事无人知晓,只能和江上升起的月亮同饮一杯,叙述作者的苦闷,这一句表达出作者的怀才不遇,无人相知的苦闷和忧郁之情。
第3个回答  2014-11-09
了;liao三声
樯橹:樯:挂帆的桅杆。橹:一种摇船的桨。这里代指曹操的水军
是樽
还是把一杯酒献给江上的明月

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有争议的字
对于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用词,“华”字的选择无疑影响着整首词的意境和情感表达。如果按照“huā”来读,可能更加贴合词中的描述,给人一种苍老和沧桑的感觉。而如果按照“huá”来读,则更加强调一种自然的白发状态,给人一种岁月的沉淀感。词中“华发”的意象,不仅仅是对苏轼个人形象...

有关苏轼《念奴娇 赤壁怀古》的问题
苏轼写《念奴娇》时距离赤壁之战已经过去八百年了,与八百年相比,十年又算什么呢?所以十年的时间可以忽略,说“小乔初嫁了”。

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的问题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译文】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长江朝东流去,千百年来,所有才华横溢的英雄豪杰,都被长江滚滚的波浪冲洗掉了。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那旧营垒的西边,人们说:那是三国时周郎大破曹兵的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陡峭不平的石壁插入天空,惊...

念奴娇赤壁怀古的问题??
传诵千古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是苏轼的代表作,历代选家的大小词选,几乎无一例外地选入这首词。由于版本不同,致使个别文字也微有出入。主要表现在"崩云"与"穿空","拍岸"与"裂岸"、"强虏"与"樯橹",这三对词儿随意互换上,往往使人莫衷一是。其实,类似情况除此词外,其他诗词也时有发现...

求《念奴娇 赤壁怀古》的问题及答案
16:12 满意答案 好评率:0% 念奴娇 赤壁怀古 大江(1)东去,浪淘(2)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3)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4)赤壁。 乱石穿空(5),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6)。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7)公瑾当年,小乔(8)初嫁了,雄姿英发(9)。 羽扇纶巾(10),谈笑间,(11)樯橹灰...

关于念奴娇·赤壁怀古的三个问题
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本词内容 (译文)长...

有关《念奴娇·赤壁怀古》的一些问题
强虏:强大之敌,指曹军。虏:对敌人的蔑称。尊和樽都可以,尊通樽。一尊还酹江月:直译做洒一杯酒酬谢这江上的明月。古人祭奠以酒浇在地上祭奠。这里指洒酒酬月,寄托自己的感情。这首词流传至今,较为公认的已经有五个版本,不同点在于乱石穿空或者乱石崩云,樯橹或者强虏,樽或者尊,其实对...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反思?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反思1 1.教学内容分析: 《念奴娇·赤壁怀古》是豪放派词的代表作品,它不如诗歌易读易懂,所以要反复诵读,层层设疑,启发学生积极思维,运用联想和想象,探究它旷远深沉的意境,陶冶学生的高尚情操,让学生学会鉴赏方法,能够独立分析宋词。 2.教学对象分析: 本校学生差生面比较大,在学习过程中有...

东坡居士写的《念奴娇 赤壁怀古》中的一个问题(答的好,我加分哦)
当年他触景生情,写下了千古绝唱《念奴娇·赤壁怀古》以及前后《赤壁赋》,故称东坡赤壁。清代康熙年间,黄州知府郭朝祚重修黄州赤壁,特书门额“东坡赤壁”。从此,黄州赤壁便同苏东坡的名字不可分了。早在唐代以前,黄州赤壁就有游览建筑,许多唐代诗人在这里留下了游踪。以后建筑渐多,但屡建屡毁,...

《念奴娇•过洞庭》《念奴娇·赤壁怀古》,你认为这两首词有什么异同...
不过由于自己坚持正道,又使他稍感安慰。②眼前的政治现实和词人被贬黄州的坎坷处境,却同他振兴王朝的祈望和有志报国的壮怀大相抵悟,就不免思绪深沉、顿生感慨。异:风格不同①赤壁的这首词从总的方面来看,气象磅礴,格调雄浑,高唱入云,其境界之宏大,是前所未有的。②过洞庭较婉约。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