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塑化剂?对人体有哪些危害?在生活中如何避免摄入塑化剂?

如题所述

  塑化剂,又称增塑剂(台湾汉语,就是大陆汉语之增塑剂)。是工业上被广泛使用的高分子材料助剂,在塑料加工中添加这种物质,可以使其柔韧性增强,容易加工,可合法用于工业用途。2011年5月起台湾食品中先后检出DEHP、DINP、DNOP、DBP、DMP、DEP等6种邻苯二甲酸酯类塑化剂成分,药品中检出DIDP。截止6月8日,台湾被检测出含塑化剂食品已达961项。6月1日卫生部紧急发布公告,将邻苯二甲酸酯(也叫酞酸酯)类物质,列入食品中可能违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和易滥用的食品添加剂名单。卫生部说,塑化剂可通过代谢排出体外,微量摄入不必恐慌。
  食用后果
  香港浸会大学生物系用白老鼠作进一步研究,发现曾经服食“塑化剂”的老鼠,诞下的后代以雌性为主,并会影响其正常的排卵;即使诞下雄性,其生殖器官较正常的小三分之二,而精子数量亦大减,反映“塑化剂”毒性属抗雄激素活性,造成内分泌失调。专家表示,研究可以应用到人类身上,显示长期摄吸“塑化剂”对男性的影响较女性化。   塑化剂DEHP是一种环境荷尔蒙,对人体毒性虽不明确,但它广泛分布于各种食物内,其毒性远高于三聚氰胺,在体内必须停留一段时间才会排出,长期下来恐怕会造成免疫力及生殖力下降。   塑化剂DEHP的作用类似于人工荷尔蒙,会危害男性生殖能力并促使女性性早熟,长期大量摄取会导致肝癌。由于幼儿正处于内分泌系统生殖系统发育期,DEHP对幼儿带来的潜在危害会更大。   1、可能会造成小孩性别错乱,包括生殖器变短小、性征不明显。   2、目前虽无法证实对人类是否致癌,但对动物会产生致癌反应。   3、邻苯二甲酸酯可能影响胎儿和婴幼儿体内荷尔蒙分泌,引发激素失调,有可能导致儿童性早熟。
  以下措施可以减少塑化剂摄入:1.少吃泡泡糖。泡泡糖中含有DPOD和BPOG两种增塑剂(台湾称塑化剂),它们都是有毒物质,每天嚼7~8块泡泡糖,便可能会危及健康。

  2.慎穿塑料拖鞋。有报道指出,穿塑料拖鞋或凉鞋后,会引发皮炎。

  3.慎涂指甲油。指甲油中也含有增塑剂,刚涂上指甲油后不要用手拿东西吃,尤其不能拿油条、油饼等食品,因为指甲油是脂溶性的,有毒物质易溶解于含油的食品中,食后会导致中毒。

  4.保鲜膜的选购。有些含有增塑剂的保鲜膜在遇上熟食中的油脂后,增塑剂很容易释放出来,并渗入食物之中。

  5.少用塑料杯喝水。塑料中常添加有增塑剂,其中含有一些有毒的化学物质,用塑料杯装热水或开水的时候,有毒的化学物质就容易溶解到水中。在家里盛装食物时,尽量选择使用瓷质餐具等。

  6.慎选有烫画的童装。烫画中含有的增塑剂,会通过皮肤接触进入人体,导致人出现咳嗽、喉痛、晕眩等症状。

  7.不要使用塑料瓶装油。建议尽量采用玻璃、铁制、陶瓷等器皿装盛食用油。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08-05
不吃进肚子肯定是无害的!它属于不易挥发类物质。但是吃进肚子就不行了,但是少量的塑化剂对人体也是基本无害的,我们日常的生活中接触的塑化剂量是非常非常少的,所以大家不必太担心。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