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的质疑 科学是什么,

大哥大姐一起聊聊 我个人认为科学就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带动起来的另一个文明,但他这个文明是不是同样也给我们太多的“满足”,可能因为这个文明,我们没有去追求更高级的文明 或者是 淡忘某些文明的存在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现在我们生活在一个到处充斥着高科技产品的时代,享受着高科技带给我们的实惠。我们应该感谢科学。不能说没有科学的发展,就没有今天的一切。但起码可以说今天的大部分成就都跟现代科学息息相关。没有科学,我们今天的生活不会如此惬意。

在现代科学发展史上,质疑与科学知识的传承是处于同样重要的地位。没有科学知识的传承,牛顿无法站在巨人肩膀上看得更远。没有质疑,世界将停留在中世纪的愚昧之中。

亚里士多德说:思维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狄德罗说:质疑是迈向哲理的第一步。爱因斯坦说: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周光召:怀疑精神是科学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苏格拉底:问题是接生婆,它能帮助新思想的诞生。古人说:学源于思,思源于疑。无数中外先哲后贤科学名人都把质疑奉为经典,可见质疑在科学发展中的作用有多么的大。甚至夸张一点说,没有质疑便没有人类今天的一切。

一.我们科学课堂教学的现状就是传授多质疑少。

在我们日常的科学课堂教学中,多是进行的科学知识的传授工作,而在课堂中对科学问题进行质疑的比较少,更甚者为了保证教学进度(科学知识教学传授进度)的顺利完成,少给学生质疑时间,甚至不允许学生质疑。把科学课堂变成填鸭课堂,知识的单向灌输课。千百年来,科学之所以有进步,除了科学知识的必要传承,还包括了推陈出新。而推陈出新,靠的就是一代代科学工作者的勇敢质疑,大胆质疑。从勇于提出日心说的哥白尼,到行星运动定律的的创立者开普勒,从发明天文望远镜并发现木星4大卫星的伽利略到创立近代经典物理理论的牛顿,无一不是从质疑开始了他们的科学探究之路。如果因循守旧按照现成的知识来继续他们一直的生活,他们不可能取得那样大的成就。而如果我们的科学课堂变成了灌输之所,我们就禁锢了学生们的创造力,这跟我们培养有创造力的祖国新一代的初衷是背道而驰的。

二.如何解决传授多质疑少这个难题呢?

1.指挥棒的作用

考试的指挥棒作用决定了考试模式不做大改变,普通教育工作者怎么努力也改变不了大局。

都说高考是指挥棒

如果考试考的就是知识记忆的牢固程度,谁会关心质疑?更谈不上关心素质教育,学生有无创造力也就无关紧要了。

2.评价标准

先阶段在对学生的评价标准上,是以对科学常识的掌握多少为标准还是以有效质疑的数量和质量为标准?这个问题大家心中应该有了答案。

如果以对科学常识的掌握多少为标准的话,平时的普通考试足够应付。如果要改变评价标准,以有效质疑的数量和质量为标准的话,如何考核及评价?具体如何操作?

这里问题的解决,可以这样考虑。

首先,教师的教学理念要跟上时代的要求。

如果教师还是以学生学到多少知识为评价标准,而不是以学生能做出多少对科学的有效质疑为评价标准,那么教出来的学生依然是记忆力超群而创新力欠缺的。

其次,要设计出一套符合当时当地学生实际情况的考核及评价标准,使学生的有效质疑能够进行量化的打分。这样才可以调动学生积极性,从为了记忆科学常识的分数而努力转变为为了有效质疑的分数而战。

这样,就可以做到在课堂上把质疑放到重要的位置,并且也为学生质疑能力的考核和评价提供了依据。

3.对教师的考核标准改革

如果只是考虑学生掌握科学常识科学知识的牢固程度

如果说平时的学生通过考试成绩就可以作为标准依据,那么教师所教的学生对科学问题的有效质疑能力,确实不容易进行量化打分。这里作者抛砖引玉,说一点自己对于考核标准改革的看法。我们是否可以把学生所某一特定科学问题所提出的有效质疑进行量化打分呢?

在此,作者提供一个评价模式,希望能有所启发,起到抛砖引玉的结果。

例:请对杠杆这种简单机械进行有效质疑。

让学生填写以下表格:

名称 质疑的问题 探究方案 预期结果

杠杆 杠杆是否省力 两端放同样重量物体

看杠杆是否平衡 平衡——不省力

(不平衡——长那端省力)

可操作性 —— 100 80 90

在上述例子中,按提出质疑的问题及其探究方案的可操作性及对问题探究的预期猜想给学生打分。

分数高低可以直接反应出平时学生所锻炼出来的科学素养——科学三步走里的提问题,做假设,实验验证——是否符合小学阶段对小学生的基本要求。并以次来考核科学教师的科学课堂教学是不是达到了在学生对科学问题有效质疑方面的要求。

4.科学课堂培养学生有效质疑的具体操作。

首先,必须明确,正确的科学常识是有效质疑的基础,而不是抛开正确的科学常识进行荒诞的无边无际无目的的无效质疑。有效质疑必须建立在对科学常识的正确理解和有效利用上。很难想象一个不懂得力学基本原理的学生能提出正确的杠杆原理测试方案进行有效质疑。不懂得光在普通环境中直线传播的基本科学常识的学生,可能会提出是不是人的眼睛发出射线触碰到物体后反射才看见东西这样一些无效质疑。而历史上的类似神学家质疑上帝造世界究竟用了多少天之类的无效质疑的大笑话就更多例子了。

因此,课堂上最有效的培养有效质疑素质的教学手段恰恰是把正确的科学常识传授给学生。但是一定不要以传授知识为目的,这个只是手段,是达到培养有效质疑素质的手段,是一个前提。只有在学生掌握一定量的正确的科学常识后才能进行有效质疑。一个有基本的科学常识的学生可以提出哪种粮食作物适合什么地区种植的有效质疑。而一个古代的足不出宫的帝王曾经闹过个天大的笑话:地方上闹灾荒庄稼歉收饿死了不少人,奏章呈上来,他居然问大臣,他们为什么不吃肉包子呢?

在日常生活中,学生接触到大量的跟科学相关的信息,其中良莠不齐地既有正确的科学常识也有谬误的误解甚至故意曲解。教师的任务就是在课堂上把正确的科学常识传授给学生,并且纠正误解,为学生有效质疑创造条件。

其次,掌握的正确的科学常识,不代表就能进行有效质疑。这里牵涉到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有时候不能进行有效质疑的原因很简单,是学生非不能也,实不为也。

这里既有从正确科学常识到进行有效质疑的难度问题,也有学生的质疑习惯养成问题。

从正确科学常识到进行有效质疑的难度说大不大,说小也不算小,从一大堆现有科学常识科学现象中想出一个为什么,的确也不太容易;毕竟很多问题前任的、现任的科学家们都解决得差不多。要从中挑出没有被人问过的比较困难。但是这里其实有个误区。并不是人家问过的甚至已经解决的问题就不能够问了。学生不是科学家,他们要的是锻炼质疑能力,而不是真的一定要解决那个问题。何况即便是科学家们,也有不少的重复质疑重复研究重复发明之举,也没人指责他们,相反这是一种学术研究风气,百鸟争鸣,百花齐放,是科学繁荣的特征之一呢。所以,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大胆提问题进行质疑,不怕重复不怕错误,并从中选出好的有效的质疑。要知道即便是一个同样的质疑也可以有不同的观察角度,或许能有不同的研究结果呢。

另外从学生的质疑习惯养成情况来看,如果从来只是被动学习已有知识,从来不爱动脑子想个为什么,那么万事开头难,谁也不想第一个吃螃蟹,那么科学难题这个大螃蟹就自然继续逍遥自在到处横行。所以在平时便应该注意培养学生动脑子质疑的良好行为习惯。善于发觉学生的质疑潜力,鼓励他们开始质疑,多质疑,高质量地有效质疑。从看见一个科学现象马上联想到其中包含的科学原理,过渡到看见一个科学现象能提出问题进行质疑,再过渡到能提出合理的问题进行有效质疑。

三.有效质疑的前景展望。

通过在科学课堂上开展以扎实牢固的科学常识为基础的有效质疑的教学,对学生的创造性的有效质疑思维的锻炼,可以培育出一大批符合现代社会科学发展需要的各方面的人才。我们不是说要把学生都培养成科学家,而是无论各行各业都需要有创造性思维的敢于质疑的人才,那样的社会才可以更平稳均衡地发展,而不是僵化死板因循守旧了无生气。

祖国的现代化建设需要创新,而创新来源于有效质疑,在时代的呼唤下,在现实环境的需求下,可以想象科学课堂从科学常识传授为主转化到以培养学生有效质疑素质为主将会成为未来科学教学的主流,并且在祖国的现代化建设中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