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母断机杼

是孟母折断机杼教育孟子,还是因为教育孟子而打断了机杼(体罚)?

孟母断机杼》说的是孟子的母亲教育孟子的故事。

孟子小时候也有一般幼童共有的怠情贪玩习惯,有一天,孟子竟然逃学到外面玩了半天。

当儿子回家时,孟母不声不响地拿起一把剪刀,将织成的一段锦绢咔嗒咔嗒,拦腰剪成两段,就在孟子惊愕不解时,孟母说道:

“你的废学,就像我剪断织绢!一个君子学以成名,问则广知,所以居则安宁,动则远害,你今天不读书,就不可以离于祸患,今后永远就只做一些萦萦苟苟的小事,中道废而不为,怎么能衣其夫子,而不乏粮食呢?”

孟母用“断织”来警喻“辍学”,指出做事半途而废,后果是十分严重的。“断织督学”的一幕在孟子小小的心灵中,留下了既惊且惧的鲜明印象,从此孜孜汲汲,日夜勤学不息。

扩展资料:

孟母的儿子孟子是中国古代着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是仅次于孔子的儒学大家,被誉为“亚圣”。孟母之所以能培养出如此优秀的儿子,全在于她对子女的悉心教育。她最被广为传颂的事迹是“孟母三迁”的故事。

孟母早年丧夫,却志不改嫁,一个人含辛茹苦养育孟子。刚开始她和孟子住在丈夫的陵墓附近,以便于每天可以去祭拜丈夫。

只是在这种地方住久了,年幼的孟子竟学起了出殡人士的哭丧胡闹。孟母觉得这样的居住环境不利于孩子成长,便把家搬到了集市。可是把家搬到集市后,孟子却学着小贩商人们做起了吆喝买卖。

孟母不希望自己儿子将来成为市井小人,所以又把家搬到了学校附近。从此后,孟子就跟着学校里的士子,学起了“好好读书,天天向上”。孟母之所以三迁,是因为她深谙一个道理:“环境会影响一个人的成长。”

孟母还有“子不学、断机杼”的故事,她教育孟子,学业若半途而废,就如织到一半的布匹,是不能为人所用的。

同样,人若在年少时不好好读书,长大了便只能做些苦命的劳役,是没有出息的。从此孟子发奋读书,终成为一代旷世学儒。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孟母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12-28

孟母断机杼是孟母折断机杼教育孟子。

孟母断机杼的原文:

孟母姓仉(zhǎng)氏,孟子之母。夫死,狭子以居,三迁为教。及孟子稍长,就学而归,母方织,问曰:“学何所至矣?”对曰:“自若也。”母愤因以刀断机,曰:“子之废学,犹吾之断斯机也。”孟子惧,旦夕勤学,遂成亚圣。

译文:

孟母姓仉氏,是孟子的母亲。到孟子年龄大一点,孟子经常逃学,一天,他很早就回来了,孟母正在织布,孟母看见他,便问他:“读书学习是为了什么?”孟子说:“为了自己。”孟母非常气愤,用剪刀剪断织布机上的布,说:“你荒废学业,就像我剪断这织布机上的布。”孟子感到害怕,每天勤学苦读,后来成为仅次于孔子的圣人。

扩展资料:

孟母断机告诉:要有决断性,一旦认为是错的就当机立断改正错误,同时只有好好学习,持之以恒,才能成才。

孟母断机的故事之所以能流传至今,并为人们所称颂,笔者以为,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孟母的循循善诱。

面对孟子的逃学,孟母既没有骂,也没有打,而是用“断机”一事使孟子明白不学习很可惜,从而勤学不止,善于借助事物的道理来教育孩子!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1-08-07
孟子的母亲仉氏经常督促孟子勤奋学习。有一天,孟子从老师子思那里逃学回家,孟母正在织布。她看见孟子就非常生气,拿起一把剪刀,把织布机上的布匹割断了。孟子看了很惶恐,跪在地上请问原因。孟母责备孟子说:“你读书就像我织布一样。织布要一线一线地连成一寸,再连成一尺,再连成一丈、一匹,织完后才是有用的东西。学问也必须靠日积月累,是不分昼夜勤求而得来的。你如果偷懒,不好好读书,半途而废,就像这段被割断的布匹一样变成了没有用的东西。”孟子听了母亲的教诲,深感惭愧。从此以后,孟子专心读书,发愤用功,努力实践圣人的教诲,终于成为一代大儒,被后人称为“亚圣”。

收藏 分享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24
<孟母断机>是战国时期故事,见于西汉·刘向《古列女传·母仪·邹孟轲母》孟母姓仉氏,孟子之母。夫死,狭子以居,三迁为教。及孟子稍长,就学而归,母方织,问曰:“学何所至矣?”对曰:“自若也。”母愤因以刀断机,曰:“子之废学,犹吾之断斯机也。”孟子惧,旦夕勤学,遂成亚圣。大意:孟母姓仉(zhang)氏,是孟子的母亲。丈夫死后,和儿子孟子生活在一起,为了教育儿子曾经三次搬家(见孟母三迁)。到孟子年龄大一点,临近放学时回家,孟母正在织布,孟母问他:“读书学习是为了什么?”孟子说:“为了自己。”孟母非常气愤,用剪断织布机(上的布),说:“你荒废学业,就像我剪断这织布机(上的布)。”孟子感到害怕,每天勤学苦读,后来成为仅次于孔子的圣人。 孟母断机这个典故流传很广,《三字经》中就有“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的记载,它与“孟母三迁”齐名,可见孟母教育艺术之高超,这我国著名的儿童励志故事之一。这个典故给我们以很深 的启迪。首先,孟母断机告诉我们要有决断性,一旦认为是错的就当机立断改正错误,同时只有好好学习,持之以恒,才能成才。可以说,自古以来,如何教育好孩子一直是家庭教育中最为重要也是最为棘手的问题。为人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成龙成凤。然而,良好的主观愿望并不一定都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这其中就有一个 教育方法的问题。孟母断机的故事之所以能流传至今,并为人们所称颂,笔者以为,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孟母的循循善诱。面对孟子的逃学,孟母既没有骂,也没有打,而是用“断机”一事使孟子明白不学习很可惜,从而勤学不止。这种善于借助事物的道理来教育孩子的方法确实令今人为之击节赞叹!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不难发现,空洞的说教,只能让孩子似懂非懂,左耳进右耳出;严厉的“惩罚”,更让孩子逆而反之,甚至铤而走险。何故?有专家认为,孩子尚小,其抽象思维能力极为薄弱,还无法与成人的思维同步。因此,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应当向孟母学习,少一些大而空的说教,多通过具体而微的事例对孩子进行启发引导。这种以事说理的教育方法,才能让孩子真正而深刻理解事物的内在道理和父母的良苦用心。如今在我国,独生子女越来越多,由此带来的对这一群体的家庭教育问题备受社会关注。每件事情都有一定的内在规律,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个性特点,如果凡事都要遵照父母的意志去做,孩子只有服从的份儿,甚至强求孩子学习名列前茅,那么势必会导致揠苗助长,扼杀孩子个性,其后果可想而知。由此,我们希望,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能多从孩子身心发展的规律出发,能多用孩子看得见、摸得着的事实说话,让孩子领悟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真正做到“教子成才”,而不是“逼子成龙”、“逼女成凤”。
第4个回答  2012-02-23
教育孟子吧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