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徽钦二宗已死,赵构是否支持岳飞北伐?还是为了求和依然会杀掉岳飞?

如题所述

不会的,北伐成功的话,岳飞不仅掌握实际兵权,而且声望也将大大超过高宗,功高震主、功高盖主、权大压主、这些臣子的禁忌,岳飞一条不落,北齐兰陵王高长恭仅功高震主一项就被赐死,你以为齐后主高纬不想灭了北周统一北方?但他更忌惮手握兵权的高长恭,岳飞的朱仙镇大捷犹如高长恭的邙山大捷,君主实际上已经起了杀心,断不会给你继续建功立业的机会,对他们来说,稳定自己的地位和宝座才是最重要的,至于是否只有半壁江山,随他去吧。
高宗要是想北伐收复失地,早在宗泽收复开封、组织河北义军的大好形势时就还于旧都了,那样就不会有被金兵追得满世界跑还到海上流浪的事。后人评价,“高宗朝有恢复之臣而无恢复之君,孝宗朝有恢复之君而无恢复之臣,诚可叹哉。”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10-05

现代人经过大量文学作品和电视剧的感染,对岳飞的好感可以说是天然的。就正史来说也有很多记叙是褒奖岳飞的,一代战神、精忠报国的形象已经刻入我们的脑海。

但是,文学作品和电视剧这个东西有很多修饰渲染的成分,不可信;而史书并不是本朝修的,而是后面的朝代修前一个朝代的史书,后面的朝代为了突出自己受命于天,经常要抹黑前朝,给自己一个合法取代的说法。所以,历朝历代史书记载的末代王朝基本逃不脱官府腐败无能、民不聊生的记载。我们常常在对岳飞叹惋捶胸的同时难免不对南宋赵构王朝的昏庸破口大骂。

事隔近千年,当年的事情真的是这样的吗?

    赵构是否支持岳飞北伐?

    赵构是宋徽宗赵佶第九子,根正苗红的帝王之子。宋徽宗及皇室大量成员被金兵掠走,赵构为躲避金兵渡江南逃。作为一个正常人,家室蒙羞,国土丧失,你说作为皇室的赵构不想光复故国,一雪前耻,这是不可能的。     如果在形势可为的情况下,赵构不支持主战派,恐怕鬼都不信。那问题的关键是,在当时的形势下,北伐是否可为成了此问题的症结。

    其实我也挺纳闷的,为什么当时的主战派就认为可以北伐?北宋时期尚且无力北伐,为什么在长江以北都沦陷了后主战派反而觉得可以北伐战胜金国了。北宋时期,从宋太祖和宋太宗开始就想着收复燕云十六州,结果宋太宗还死在了征途中。后来西夏王朝崛起,宋朝连最后的产马地都丢失了,北宋更无力与北方崛起的游猎民族进行野战。有人说南方也可以养马啊,为什么不能去跟金国作战?说这样的话连马的常识都没有,军马要在高寒地带培育方可强劲,中国古代产马的两个最佳场所是东北和甘凉河套地区,南方温带地区养出的马比起这些地方的马那也叫马吗?这是从地缘和军备上说北宋处于不利地位。

    再看看北宋的军事系统:宋以前的朝代,都比较是有扩张能力的,首推汉唐,汉唐镇守边疆的将领都是有相当的人事独立性的,这当然加强了边防军的组织协调能力,但同时弊病也就产生了,汉朝亡于军阀割据,唐朝亡于藩镇。反观宋朝300多年,没有一起将领造反的事件,这是其他朝代都无法做到的。后周的一帮将领兵变逼宫,拥立赵匡胤称帝建立北宋。赵匡胤鉴于自己的亲生经历,想方设法防止地方割据和将领拥兵自重。赵匡胤为了这样的目的,主要从两方面一方面,宋朝为了抵御北方的威胁,必须维持一直庞大的边防军,同时为了压制地方军,又建立了地方军队人数双倍的禁军,水浒传中说林冲是八十万禁军教头,这个八十万在某一时期并不是虚数,是实数,北宋军队高峰期120万,禁军80万。想想宋朝人口基数,要养活这么庞大的军队,财政负担之重可想而知。另一方面,宋朝的将领是不能一直在某地任职的,隔几年就要定期调防的,这样就避免了将领在地方扎根,也让将领无法培植自己的军队;同时,军队也不是常年在一个地方扎营,也要定期轮换,全国军队这样的大轮换,可以看成是缩小的现代版的“春运”,以当时的交通情况,军队开拔的费用可想而知。这两方面造成了宋朝财政的严重负担,宋朝政府的收入十之八九都用在了军费上,造成了有宋一朝的“兵政之患”。

    很明显,宋朝要想有所作为,面临2个选择。

    一个选择是给予边防将领更多自主权,取精壮之士加强边防军,削减制衡地方军的禁军,以割掉“兵政之患”,但这可能又倒回秦汉,军阀、藩镇的趋势可能抬头。很明显,宋朝从来没有去调整这个军事系统,这是太祖就定下的国策,训令后世绝不能改变。

    另一个选择是扩大政府的财源,以缓解庞大的军费支出。从宋神宗时期的王安石变法就可以看出,宋朝皇帝更偏爱这种方式。王安石变法说到底就是穿越版的“计划经济”,政府开始大面积介入市场,控制天下的财赋。只是王安石变法触动了天下许多上层人士的利益(当时宋朝的官员许多都是半个商人,有自己的生意),遭到了大量士大夫的反对。同时下级官员的不合作,变着法的曲解新法,让百姓也苦不堪言。最终新法在全国的一致反对声中尽废,终宋一朝,再无人变法,从此,宋朝的羸弱已经注入基因,再无突破。

    这么一个对外羸弱的北宋,只能眼睁睁看着北方游牧民族互相兼并,最终润育出一个强大的统一的邻国,而这个邻国最终会为了贪欲来试着与之摩拳擦掌。当发现北宋如此不堪后,变成了无休止的侵吞。

    试观南宋赵构王朝,解决了北宋以来就有的“兵政之患”了吗?答案当然是没有。赵构南迁即位,执政后也算得上异常艰辛,一个国破逃难的王爷突然天降大运,成了皇帝。主战派要皇帝打到北方去,收复失地,一个落破皇帝要去解决太祖遗留下来传承百年的积弊,已经不易,却还要顶着这种积弊去做开国之君的事情,这似乎是注定就不可能的事情。

    我想,赵构肯定知道南宋的分量,他当时的内心独白可能是这样的:你们这帮人天天喊打,你当老子不想打回去啊,你当老子不想收复河山,做一个旷世明君永远享受光环加持吗?老子内部的事情都没有解决好,拿什么打回去。你们这些武将就知道天天喊打喊杀,你们思想简单,就知道砍啊杀啊,你们去打杀要钱要粮要人,只管动动两张嘴皮跟老子要就是了。我他M跟谁要去?

    赵构为什么会杀掉岳飞?

    岳飞其人,我觉得后世对他有拔高的成分.

    如若真如这些说法岳飞精忠报国,还能北伐打的金兵屁滚尿流,赵构杀他真是蠢到家了.岳飞收复河山,其本人固然光耀,但更加伟大圣明的肯定是皇帝赵构。

    岳飞固然勇武,此时的韩世忠、张俊等也算的上是当时的名将,并不是除了岳飞,其他人都是饭桶。岳飞的名声后来如此大,远远超过他人,我认为跟明朝有关。明朝的政治有个特点,御史言官及其强硬。而御史言官是读书人的代表,掌握了当时的舆论。试想一下,现在的新闻媒体,那帮写稿子的新闻记者其实左右了我们的看法,我们普通人对社会事件真实的细节不可能清楚,我们常常是通过新闻知道的,这就为他们误导我们提供了机会。这些媒体人就很像明朝的御史言官。

    明朝对于满清的战争,发展到最后已经处于不利态势了,皇帝却始终无法与满清进行谈判,以缓和军事压力。就是因为这帮御史言官极力反对,他们认为宋朝就是妥协纳贡,最后亡国。因为御史言官有弹劾他人纠正皇帝错误的职责,他们常常指着皇帝的鼻子就开怼,皇帝实在是气不过常常鞭打言官。最要命的是这些言官思想绝对纯正,觉得敢怼皇帝显示了读书人的气节,还是很风光的,如果被皇帝处罚了还敢去怼皇帝那就是倍有面子,大家都挺你。就是因为这帮言官反对与满清妥协故而拿出南宋的岳飞来宣传,岳飞主战还被皇帝给杀了,很符合言官的口味,于是大肆宣扬岳飞,久而久之在民间就形成了岳飞战神的不朽神话。这和后来的袁崇焕挺像的。

    总之,岳飞,我断定他有被几代人不断拔高,至今成神。

    好吧,还是说说他为什么被杀?

    前面说了,宋朝的军事系统是不允许将领自立的。而从人们对岳飞的军队称呼“岳家军”可以看出,这支军队的性质在慢慢变化,皇帝赵构推测这支军队终究会成为岳家的军队。故而赵构在做出不北伐的战略调整后,开始安排各个大将调离原来的部队。但是岳飞想打啊,连下多道命令也止不住啊,这不仅破坏了赵构的战略布局,同时也犯了大将的禁忌。这个时候,恐怕许多官员弹劾岳飞的奏章也送到了赵构面前,赵构最终下决心处决岳飞,以威慑各个统兵大将。

第2个回答  2017-10-27
应该依然杀死岳飞。
原因如下:
1、宋朝最忌惮的就是武将手中握有兵权,况且“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防患于未然。
2、南宋政治经济稳定,金国也已无力南侵,走下坡路,两者无意再起冲突,也是主和派势力日大的原因。
3、军事上,岳飞虽然打败了金国大军,却不能忽视赵构的能力,南宋名将也是不少,岳飞的名气也是明朝有意推出的忠君报国典型。所以金国实力与南宋硬该相差不大。
4、当然还有宋朝两个皇帝的事情,这因素也占一些。
总结:尽管如此情况,赵构杀岳飞的心思也应该有,所谓的“势大难控、迎回二帝”只是个借口罢了。
第3个回答  2011-08-06
不会的,因为岳飞目无君上,虽然忠心,但皇帝最怕这样的人。 他作为武官,竟然想高宗提出立太子,这简直欺君罔上啊。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11-08-06
他依然会杀了岳飞,因为岳飞手握兵权,又很得民心,这在宋朝是大忌,这就注定赵构一定会对付岳飞的;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