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太祖(朱元璋)为何废除“丞相”这一官职?

如题所述

明代政治的最大特色是中央集权加强,皇权发展到顶点。明太祖朱元璋废除丞相制,大权独揽,实现皇帝的个人专权。

丞相之职,在封建社会持续了很长时间,为百官之首。汉献帝时,曹操就是以丞相的名义,“挟天子以令诸侯。”中国古代长期存在“君权”与“相权”的矛盾。朱元璋的举措,是试图解决这一矛盾,加强君主权力。

朱元璋称帝时,设中书省,以李善长、徐达为左右丞相。洪武六年(公元1373年),胡惟庸从右丞相升为左丞相,他掌握了很大的权力,形成一个强大的政治集团,朝中官员的升迁、赏罚等大事,自作主张而不禀报皇帝,甚至扣而不发对自己不利的奏章,不少官员趋炎附势,投其门下。朱元璋的权力大为削弱,自然很不满意。

1380年,朱元璋诛杀胡惟庸及其党徒后,罢中书省,废丞相制,把中书省的权力分散到六部(即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各部主管一方面事务。每部设尚书一人,左右侍郎各一人,直接秉承皇帝意旨办事。并下令:““以后嗣君,其毋得议置丞相,臣下有奏请设立者,处以极刑。”

废除丞相后,皇帝权力大为加强,但事务繁忙,不胜负荷。于是,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朱元璋仿宋代制度,设殿阁大学士,当时设有华盖殿、武英殿、文华殿、文渊阁、东阁等大学士之号,其职掌是“侍左右、备顾问”,为正五品官员。明成祖时,大学士开始参预机务,明仁宗时,阁臣之权渐重。到明世宗嘉靖年间,改华盖殿为中极殿,谨身殿为建极殿,定四殿(中极殿、建极殿、文华殿、武英殿)二阁(文渊阁、东阁)大学士之制,称为“内阁”,阁臣称为“阁老”,大学士的班次列在六部尚书之上,成为事实上的丞相。首席大学士称为“首辅”,权力最大。如明神宗时的张居正,就是一例。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08-08
集权的需要。
自从有丞相以来,君相权力之争就存在,君强则相弱,君弱则相强,甚至操纵朝政,更迭皇帝。
朱元璋此举便防止了这一现象。
但是丞相的工作总要有人来干,皇帝勤勉就皇帝来干,皇帝懒惰就要有别人来代替了,于是明朝就有了首辅大臣实际行使丞相权力的现象。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11-08-09
宰相这个官职权力太大 所谓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朱元璋怕宰相坐大 威胁朱氏的江山 就撤销了这个官职 朱元璋 朱棣属于劳模 非常的勤奋 皇帝宰相一肩挑 所以前期没有宰相国家也能运转正常 不过后来的皇帝没有这二位这样旺盛的精力 一个人没法处理繁重的政务 就设置了内阁大学士 虽然官职只是正五品(一般兼任六部尚书或都察院都御使) 却是实际上的宰相
第3个回答  2011-08-08
事实上,在整个封建社会,君权和相权一直处于一种争斗状态,其结果是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减弱,到明朝时,明太祖朱元璋废丞相,就是为了加强皇权,这是皇权和相权斗争的集中表现。
第4个回答  2011-08-08
丞相乃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手握重权,太祖恐其驾崩之后威其子孙,故而废丞相而立六阁,一固其统!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