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短小的某个汉字的典故,就是写一个字的来历的。

如题所述

1.秦国的“秦”字,在战国以前写“琹”,秦朝建立后,秦始皇看这个“琹”字不顺眼,心想:灭了六国,我就是皇帝了,而“琹”字这个字确实一把木椅上并排着坐着两个“王”,这不是要跟我平分秋色吗?不吉利!实在是不吉利!他想造个新字来取代这个'“琹”字。
  于是,秦始皇把史官找来,问道:“自古开天辟地至今,功过是非可有评说?”“启禀皇上”,史官答,“盘古开天辟地,三皇连五帝,唐尧虞舜夏周商,功过是非载《春秋》。”“就只有一部《春秋》?”秦始皇又问,“是,是!”史官再答。
  秦始皇听了史官的话,十分高兴。“那好”,他说。“‘非’和‘过’嘛,朕就不要了,让后人知道始皇帝大功大德——只需这半部《春秋》足矣!”说罢禁不住仰天大笑。史官莫名其妙。只见秦始皇拿起笔杆,“沙沙沙”几笔写出一个“秦”字来,说:“朕取‘春’和‘秋’各一半合而成为‘秦’,今后凡‘琹’字都要写作‘秦’!”就这样,我们所熟悉的“秦”字就在秦始皇的笔下诞生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09-17
罗马皇帝派了一位大使,不远万里来到中国,按礼仪向孔夫子下跪,请求赐予文字。此时孔夫子正在吃饭,口无二用,无法答复,于是用筷子夹了几茎豆芽菜放在大使的帽子里。大使带回罗马,就成为今天流行全世界的罗马字母。
另外传说,西方《圣经》里诺亚方舟的故事,在汉字里早有反映,说汉字的“船”字,左边的“舟”就是诺亚方舟,而右边的“八”与“口”,正是诺亚的一家八口。不知道这样的答案你满意吗
第2个回答  2011-09-19
国”字经常和“家”字连用。在甲骨文里,“或”字是“国”字的最初文字。“或”字里的“口”表示范围,“一”表示土地,“戈”是指手拿兵器以保卫国家,表示武力。经过演变,“或”字外加了一个框,强调用武装力量守卫自己的边界,这就是当时的“国”(嘿嘿,应该是繁体的国,俺机子里没有)字了。古时候大国称为“邦”小国称为“国”。现在,无论是大国还是小国,都称其为“国”。
别忘了加分
第3个回答  2011-09-17
罗马皇帝派了一位大使,不远万里来到中国,按礼仪向孔夫子下跪,请求赐予文字。此时孔夫子正在吃饭,口无二用,无法答复,于是用筷子夹了几茎豆芽菜放在大使的帽子里。大使带回罗马,就成为今天流行全世界的罗马字母。
另外传说,西方《圣经》里诺亚方舟的故事,在汉字里早有反映,说汉字的“船”字,左边的“舟”就是诺亚方舟,而右边的“八”与“口”,正是诺亚的一家八口。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